宝贝:算盘

宝贝拥有人:张方修

地点:泗阳县众兴街道富园名都小区

前几天搬家,书橱里静静地躺着两把算盘,一把是家里祖传的,另一把是古玩市场淘来的。我拿在手里抚摸着,心里充满着矛盾,留着吧,太占地方,也没什么用处;丢了吧,觉得这是中国智慧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于心不忍。思忖再三,最终还是难以割舍,带到了新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几天,我对算盘的印象一直在心里挥之不去。这个被誉为计算机的鼻祖,人类的伟大发明,这才几十年啊?它曾经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是那样的紧密,怎么能说消失就消失了呢?

算盘,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是东汉数学家徐岳发明的。算盘是中国的国粹,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发明,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七子之家隔两行,十全归一道沧桑。五湖四海盘中算,三教九流珠上忙。柴米油盐小黎庶,江山社稷大朝堂。”说的就是算盘。算盘一直是国人用来计算的主要工具,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人们计算基本上都是用算盘。从单位里的会计、工厂的统计、金融机构的业务员,到供销社、食品站、粮管所的营业员,算盘都是不可须臾离开的工具,也是每个家庭的必备之物。

小算盘不简单,集中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它结构科学合理,四边有框,中间有档,竹子做柱,穿上珠子,上2下5,各代表5和1,有9档、11档乃至更多。算盘的计算能力强,多大的数据都可以计算,一把算盘可以解决很多计算问题。而且加减有口诀,不仅易学易记,还朗朗上口。有的人并不识多少字,但可以打一手好算盘,把小小的算盘操打得出神入化。除了计算加减乘除外,还可以开方。难怪算盘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五大发明。

记得小时候,珠算课是必学的,一般从三年级开始,多数小学生或买,或借,都要带一把算盘上学。记得我上珠算课时,回家告诉母亲要家里准备,母亲回答我:“家里没有。”我心里一沉,凉了半截。第二天父亲回来了,从自行车的车兜里摸出一把算盘,笑盈盈地交给了我。尽管这把算盘比较旧,但看得出品相不错,四个角用黄铜皮加固,材质很好,可能是经常用的原因,整个算盘黑里透亮。我一下子高兴了起来,我有算盘了!上课不用向别人借了!母亲还找来一根宽布条,拴在算盘两边的框上,让我上学时背着。从此,我每次上珠算课,就这样背着算盘,兴奋地上学,跑起路来算珠噼噼啪啪地作响,像是给自己伴奏。

珠算课也是我喜欢的课程,听老师教打算盘的口诀很入耳,觉得就像学唱歌:“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除二,四下五进一……”我们似懂非懂地跟着念,小手笨拙地在算盘上乱拨。开始是嘴上跟着念,手里跟不上拨,只听到算珠乱响,后来拨着拨着就乱了。几节课下来也没有学会,只是觉得好玩。看到老师的手指在算盘上飞舞,嘴里念着口诀,答案计算又快又准,非常崇拜。

父亲在百忙之中曾经教过我打算盘。比如六加七,需要先拨一个六,再加七,用“七上二去五进一”的口诀,之后教我练基础。通过不断累加的方式,训练我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可惜我耐心不够,没有坚持学下去。

其实,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打算盘是非常重要的技能,许多单位都举办过算盘比赛,有的高手一边看账本一边打算盘。有的还能蒙上眼睛盲打,显示出高超的技艺。那时候,无论是机关、企业,还是农村的生产队,会打算盘是财务工作者最基本的技能,否则会让人笑掉大牙。

现在,虽然算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已被各种电子计算器所取代而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的里程碑意义是永恒的。2013年,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中国算盘被评为影响世界的101项小发明里的第一名,它和人类历史上的许多发明一样,它曾经的历史贡献是不会被人们忘记的。

沉淀在往日流年里的算盘,我家中的宝贝,我要永远珍藏它。(张方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