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等美誉。钧瓷始于唐、兴于宋,其发源地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新中国成立后,以卢广东、卢广文等为代表的神垕镇卢氏艺人在钧瓷的恢复烧制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为日后钧瓷艺术的“百花齐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2年8月7日,笔者怀着对卢氏艺人无限敬仰之情,跟随朋友走进神垕镇,实地探访中国钧瓷名窑卢家世代钧窑,参加开窑仪式,参观卢家钧瓷艺术馆,了解中国钧瓷文化,领略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我们的到来,卢家第六代传人卢占召师傅很是热情,他个子不高,眼睛里却流露出机灵和才干,黑红的脸膛映衬出他坚毅朴实的性格。走进会客厅,空调早已打开,一股清凉迎面而来,大家的心情一下子舒畅起来。占召在沏茶倒水间,打开了话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卢家在钧瓷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传承世家,从清末至今,卢家的钧瓷一直是传承有序、烧制从未间断。”卢占召在谈到卢家世代钧窑历史发展时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代卢振太在恢复钧瓷烧制和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第二代卢天福先后研制了抹红、飞红、大火蓝加彩等釉色,其制作的葫芦瓶,曾安放在神垕古镇老街伯灵翁庙的脊梁之上供大家瞻仰。第三代钧瓷艺人卢广文已是一代钧瓷名师,擅长钧瓷配釉和烧制方法,肉眼观察火温准确,人称“火眼金睛”。第四代卢正兴全面继承了卢钧技艺且善于创新,为新中国钧瓷配成了10#、20#、21#、39#、40#、47#等多种钧釉,推动了钧瓷的全面恢复和产业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代传人卢俊岭全面继承了祖传钧瓷制作的各项技艺,复原古法制瓷;优化釉方、泥方,使钧窑成品率大大提高;卢俊岭大师又通过对卢家窑炉升级改造,烧制方法革新,提高了卢钧精品率;他还先后复原了清代馒头窑(炭烧窑炉)、西周马蹄窑炉(煤烧窑炉)、宋代双乳状火膛柴烧窑炉;他首创的拉丝红釉、满天星花釉等,已广泛应用于当地瓷区烧制;卢俊岭是当代卢家钧瓷名贵釉色“黑唐新花”创制者。2006年7月,卢俊岭大师被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联认定为“河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在钧瓷界传为美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卢家直系第六代传人、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河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的卢占召从小耳濡目染传统钧瓷文化,继承祖辈烧制技艺,自幼跟随父亲卢俊岭学习制作模型、釉料、配釉、拉坯成型、烧制等钧瓷系列工艺。擅长手拉坯和炉钧的烧制工艺,复原古法制瓷。他多次到全国各地陶瓷研修班上学习深造,长期从事传统钧瓷的研究。他优化传统卢钧孔雀蓝等釉方,使传统卢钧更具现代审美;实现了钧瓷与大漆、剪纸等多项非遗技艺的融合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我们实地观看简易的钧瓷开窑仪式。在卢占召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一座古式柴烧窑炉旁,看到卢俊岭大师和窑工们已经将窑口打开,一件件烧制完成的钧瓷被窑工依次从窑中取出。在自然窑变的作用下,这些“泥土”拥有了五彩渗化的釉色、如脂似玉的釉质、美丽奇妙的纹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柴烧钧瓷烧成速度慢,烧成率低,木炭之灰随火焰与釉接触,使釉面产生化学变化,所产生的窑变釉色增添了油光之泽,更加丰富多彩,产生釉画的可能性更大,且釉画釉色共同产生一种柔和温润的艺术效果。”在开窑现场,卢俊岭大师从专业角度讲解了柴烧钧瓷的艺术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卢家世代钧瓷艺术馆,玻璃展柜里整齐摆放着各种荣誉和获奖证书,以及卢氏钧窑历年来传承发展的历史记载。墙壁上,悬挂着卢氏家谱和卢家世代钧窑几代人与国内外政要专家合影照。在柜架上,摆满了各种卢家钧瓷代表作品,造型独特,釉面玉润,意境深厚。大部分是炉钧和传统柴烧钧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炉钧作品叫《守望》,是去年辛丑牛年贺岁作品”卢占召带领我们来到一件牛的作品前介绍说,“《守望》是根据“三牛”精神设计的,用传统技艺展现出新时代的内涵,这也是我们卢家钧瓷献给党的百年生日礼物!”从卢占召的话语中,笔者能够感受到一个钧瓷匠人的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新时期,神垕钧瓷产业迎来了空前繁荣发展的新局面。“我认为,钧瓷产业的发展无论到什么时候,都必须把传承老祖宗的传统技艺精华放在第一位,把握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把祖宗留给我们的国之瑰宝钧瓷的制作技艺在新时期不断发扬光大,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卢占召认真地说。(张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