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普渡,一提到黄历七月十五日,许多人都会联想到这天正是中元节官大帝圣诞的生日,“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中元节最终形成了三教合一的节日。

三元对应的是三官,即三官大帝:即天官(上元)、地官(中元)、水官(下元),亦称“三官”,又称“三元”,为道教较早供祀的神灵。一道经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民间习俗中有上元节、中元节及下元节这三天来进行转运、补财库。中元节虽然是补财库、消灾解厄的好日子,但一提及中元节,最最广为人知的习俗,莫过于是中元普渡。

据说七月半恰逢夏秋交替,此时恰恰是天地阴阳交替的节点,阳气盛极而衰,阴气显现,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鬼魂,所以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民间自古有“中元普渡”、“祭祖烧纸”、“抢孤”、“放水灯”、“跳钟馗”等知名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元普渡

中元普渡一说,但若细究,可知普渡又分成“公普”及“私普”两种。所谓的公普,是指由地方庙宇所主办及统一进行普渡的活动,故又称作“庙普”;私普是指民众自己进行、各自承担费用的“拜门口”。

祭祖烧纸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的文化传统。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

抢孤

抢孤活动,是地方举办的比赛活动,方式是先搭建起十几公尺高的“孤棚”,上层再搭起“孤栈”,并于上头摆放供品与旗帜,棚柱上则会涂满了牛油。参赛者在比赛炮响之后,尽己所能尽快登上高台,来获取棚上的物件。

放水灯

放水灯活动则是要告知溺毙的亡魂可以享用祭品。民间传说水灯如果漂流地越远、越快,施放者就越可以获得庇护。

跳钟馗

跳钟馗则是常见的道士活动之一,此习俗是在中元普渡结束后进行,主要的目的在于除煞,进而保有生活安宁。待跳钟馗结束后,亦代表中元祭拜正式告一段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跳钟馗在传统习俗中,被视为充满煞气的仪式,不提供给一般民众观看,因此老幼体弱者或运势不佳者会被劝告应该要回避。就算是身处现场的人员,也会携带护身符或嘴含榕树叶来进行辟邪,同时不可开口说话,更不可呼喊他人姓名。

小结:就文化内涵而言,七月半的中元节也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之一,其文化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信仰。七月半属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传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文化,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