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出嫁都要有嫁妆。

嫁妆是女人出嫁后的私有财产,出嫁时是身份的象征,嫁妆越多身份越尊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敏作为贾家的千金小姐,未出嫁前的生活让王夫人羡慕不已,查抄大观园前感慨万千:

“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

没出嫁前就是人人羡慕的千金小姐,出嫁时贾母一定会送上丰厚的嫁妆,让女儿成为人人羡慕的贵妇。

那么,贾敏出嫁都会有哪些嫁妆呢?

嫁妆一:真金白银。

人的生活品质取决于很多因素,钱是最重要的一个。

贾家历经百年富贵,嫁女送钱有着严格的标准,即使贾家入不敷出之际,这笔嫁妆费也都有所准备。王熙凤和平儿打算荣国府里的几件大事时,对于此事有过明确说法:

“二姑娘是大老爷那边的,也不算;剩了三四个,满破着每人花上一万银子;环哥娶亲有限,花上三千两银子,不拘哪里省一抿子,也就够了……”

按照王熙凤所说,贾敏出嫁,至少有一万两银子当嫁妆。

除此之外,贾敏在家时的金银首饰等也会一并带进林家,成为重要的“个人财富”。

嫁妆二:头面衣服。

封建社会,衣服属于重要的财富。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贾母、鸳鸯、平儿等人都送给她衣服作礼物;邢岫烟入住大观园,为了维持体面的生活,打发身边的小丫头,把自己棉衣送到当铺换银子;王夫人撵走晴雯时,明确要求将她的衣服都留下,后来袭人悄悄送出,晴雯死后她的哥嫂收拾变换,连同首饰竟然高达三四百金。

贾家主子小姐的衣物更是奢侈之物。王熙凤向旺儿媳妇哭穷,危言耸听说要动用各人的衣服,旺儿媳妇笑道:

“那一位太太奶奶的头面衣服折变了不够过一辈子的,只是不肯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敏出嫁,婚前已经穿过的头面衣服会带走,婚后即将要穿的新衣贾家会准备,所以贾敏出嫁时头面衣服是重要的嫁妆之一。

嫁妆三:珍贵书籍、纸和笔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贾家虽然靠立战功起家,但很快就开始转型。

贾家有自己的学堂,所有子孙,无论男女都要读书识字。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暗指“琴棋书画”,尤其是贾元春从小跟在贾母身边,宝玉未上学前,所学的知识都是她传授;贾元春入宫后即为女史,更加深刻表明贾家女孩都是“文化人”。

贾敏作为贾家的大小姐,自然饱读诗书,否则根本配不上林如海这个探花郎。所以贾敏出嫁,会带着书籍、纸和笔。

林黛玉二进荣国府,又带了许多书籍来,忙着打扫卧室,安插器具,又将些纸笔等物分送宝钗、迎春、宝玉等人。”这个细节从侧面透露出,贾敏出嫁时会带书、纸、笔等文化用品。

嫁妆四:陪房丫头

封建社会豪门小姐出嫁一般都会带陪嫁丫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熙凤出嫁带了四个陪嫁丫头,螃蟹宴上平儿与众人喝酒时向李纨说道:“先时陪了四个丫头,死的死,去的去,只剩下我一个孤鬼了。”

陪嫁丫头都是从小姐身边的丫头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贾家是豪门,小姐身边一般会有10个以上丫头负责侍候。

林黛玉一进荣国府,贾母按标准配备,一个奶妈,四个教嬷嬷,两个贴身掌管钗钏盥沐的大丫头,五六个来回使役、洒扫房屋的小丫头。

后来大家搬进大观园,每位少爷小姐的身边,又添了两个嬷嬷,四个小丫头。

贾家戏班解散后,每人房里又多添一人。

据此推测,贾敏未出嫁前身边至少有10个丫头,出嫁时一定会带陪嫁丫头。

结论:

四样嫁妆中,真金白银子代表了贾家的富足,头面衣服代表了贾家的贵气,书籍彰显了贾敏的修养,陪嫁丫头透露出豪门的特殊。

所以,贾敏出嫁时,其他嫁妆可多可少,唯独这四样嫁妆,一样也不会少!

贾敏带到林家如此多的嫁妆有何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熙凤给出非常现实的答案。

贾琏因为偷当贾母财物之事,对她颇有微词,王熙凤张口就来:

“我有三千五万,不是赚的你的……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呢。说出来的话也不怕臊!现有对证:把太太和我的嫁妆细看看,比一比你们的,哪一样是配不上你们的。”

贾琏听完之后哑口无言。

由此可知,嫁妆是女人出嫁后的婚姻生活中最大底气,是维护个人生活尊严的重要支撑,所以豪门嫁女,嫁妆只能多不能少!

写作不易,分享容易,您的关注、收藏、点赞、转发,就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作者/小涵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