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七国集团不允许两岸实现统一,主动对华发难。关键时刻俄罗斯为中国两肋插刀,扎哈罗娃怒斥西方。对于普京多次在台湾问题上的明确态度,拜登感到担心。

据英国媒体消息称,当地时间8月10日,英国外长特拉斯主动召见中国驻英大使郑泽光,要求他对解放军前不久在台海地区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行动作出解释。随后特拉斯发表一份声明中对中国发难,她声称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国大陆在台海地区越来越咄咄逼人的言行,威胁到该地区的和平和稳定。英国政府敦促中方“以和平而不以威胁、使用武力或胁迫的方式解决任何分歧”。而在这份声明发布之后,中国驻英使馆随即作出回应称,英方罔顾事实、颠倒黑白,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予以强烈谴责。解放军在台海举行军事演习合理合法,任何国家都无权对此说三道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中国驻英大使馆指出,佩洛西窜台挑衅在先,中方反制在后。美方与“台独”分裂势力勾连,才是让台海局势紧张的原因。事实上,英国在解放军军演刚结束就主动对华发难,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情理之中。在解放军军事演训行动开始后不久,七国集团外长与欧盟外交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就主动发表了一份所谓的联合声明,指责解放军在台岛周边海空域开展演习活动,宣称这一举动会导致台海紧张局势升级,不允许中国大陆通过军事手段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所以英国这样做也算是在刻意讨好美国,特拉斯这样表态也一点不让人感到意外。

第二,意料之外。本次解放军在台海地区举行的军事演训行动其实就是警告美国,但美国方面也一直都保持“沉默”。既没有正式向中国官方发出抗议,也没有召见中国驻美大使要求给出解释。“当事国”美国都选择低调处理,但小弟英国却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态,完全是将美国政府架在火上烤。不过,特拉斯此举更多的目的还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曝光率,获得更多国内保守政客和鹰派势力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这也并非是特拉斯第一次就台湾问题向中国发难。此前,特拉斯在出席一个晚宴时叫嚣称,北约应该将势力范围扩张至印太地区,以保证台湾地区的安全。并且她还警告中国大陆,不允许中国大陆“武力攻台”,否则英国将联合其他西方国家中断与中方的经贸合作,从而打断中国的崛起。说实话,也不知道特拉斯是哪里来的勇气和底气,敢公开在台湾问题上威胁中国,这一点可比美国总统拜登和国务卿布林肯“强太多了”。至少这两位美国政府的高层在谈到台湾问题时,第一句话必然是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其实说白了,英国现如今已经是一个国际社会上的二流大国,整体的实力和影响力都已经无法同中美相媲美,所以也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刷存在感和曝光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特拉斯的不理智言论,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本质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拉选票,树立自己对华强硬的姿态,去对台湾问题指手画脚,如此一来增大自己的竞选优势。毕竟现如今,国外政客在选举的时候往往都会用中国因素来给自己增大优势。但是他们可能需要明白一件事情,拿中国当“垫脚石”并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至少,在当前国际局势下,选择利用台湾问题对中国发难,绝对不是一个理智的决定。就在特拉斯表态之后没多久,中国的老朋友兼老邻居俄罗斯表态了。在8月11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公开表示,要追究台海周边局势因佩洛西访问升级的责任,英国外交部应传召美国大使而非中国大使。可以说,扎哈罗娃的这一番言论也让特拉斯彻底下不了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台海紧张局势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国挑衅,中方的反击也只是为了更好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相对于扎哈罗娃直接剖析问题本质的表态,特拉斯的发言完全不像一个老牌欧洲国家外交大臣应该说的话,一经对比,差距立刻显现。不过,俄罗斯在这敏感时刻选择为中国两肋插刀的行为也让美西方国家大为紧张,毕竟在本次台海危机中,普京政府的表态也确实超出了美西方国家的预料。在佩洛西还未窜台之前,俄罗斯就已经多次表态支持中国,谴责美国的挑衅行为。而在佩洛西公然窜台之后,俄罗斯方面第一时间表态与中国统一战线,共同对美国以及佩洛西进行抗议和警告,支持解放军在台海地区的军事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拜登政府而言,俄总统普京在台湾问题上支持中国的态度也需要美方高度关注。因为在乌克兰问题上,拜登政府一直都认为中方虽然保持中立,但实际上确实对俄罗斯提供支持,至少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并没有中断,相反规模还不断扩大,因此俄罗斯投桃报李,选择在台湾问题上发声力挺中国。但真正情况显然并非如此,首先中国并没有改变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中立态度和立场,中俄之间的经贸合作属于正常的贸易往来,与俄乌冲突根本不能混为一谈。其次,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俄罗斯支持中国维护自身国家主权并没有任何问题,美方自己强行加戏。美国口中所谓的“中俄结盟”并没有出现,因为两国关系无需结盟,所以美国就别多瞎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