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S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但受限于当时的工艺条件,合成的PBS分子量过低无法应用。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研究逐渐深入,满足实际应用要求的高分子量PBS才被开发成功。目前PBS系列聚酯已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一类生物降解塑料。截止到2020年,全球生物降解塑料产能约为103万t/a(不含淀粉、纤维素塑料),PBS系列聚酯产能约为46万t/a,占总产能的4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BS是由丁二酸和1,4-丁二醇(BDO)缩聚形成的脂肪族聚酯,外观呈乳白色,无臭无味,在堆肥、土壤、水和活化污泥等环境下易被微生物和动植物体内的酶分解,最终分解产物为水和CO2。PBS具有灵活的分子结构设计性,可通过引入其他单体共聚改性形成衍生材料。由于原料丁二酸的供应能力有限且成本高,PBS的衍生产品PBSA、PBAT、PBST应运而生,统称为PBS系列聚酯。

将丁二酸部分或完全替换为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不仅能够降低原料的成本,还能起到材料改性的作用。与硬而脆的PLA相比,PBS系列聚酯属于“软塑料”,具有柔韧性好、耐受温度范围宽、易于储存、降解周期可调控性强等优点。其中PBAT由于原料易得,且综合了脂肪族聚酯优异的降解性能和芳香族聚酯良好的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