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过去看现在,站在现在看未来。说起一座城市十年来的变化,就不得不从咱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说起,其中,一日三餐、柴米油盐则是重中之重。十年来,新区的餐饮业快速迭代、日新月异。如何经营好一个餐饮品牌,在食客们挑剔的舌尖上做到不没落、不掉队、有新意、再出发?位于新区南部的小古林饭庄用不断的创新,在滨城升腾起属于自己的“食”代烟火。

  环境

  让顾客吃得好还要吃得美

每天,作为小古林饭庄的“掌门人”,总经理刘俊和与员工上班的时间是一致的。走进大堂的他步履匆匆、眼神犀利,他会用最短的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找到相关负责人进行解决。“不怕刘总碎碎念,就怕刘总不说话。”这是所有在小古林饭庄工作的员工在私底下常说的一句话,因为只要刘俊和沉默了,那就证明他又在思考着改变。

“2012年,我对饭庄进行了一次大的改造,当时建设了南边的新楼作为婚宴专用楼,整体风格以欧式为主,可以说开创了当时大港区域的先河。”提到十年前自己的这一手笔,刘俊和的脸上显出了一点点得意。他表示,十年前,当所有餐饮人都在讲求物美价廉的时候,他就已经考虑提升顾客们就餐的环境。而这笔不菲的建设投资,也为小古林饭庄那几年在本地餐饮业占据一席之地发挥了作用。

但是很快,刘俊和发现人们的口味又发生了变化。“不单单要吃得好,还要吃得‘美’。”这里的“美”字既包括就餐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菜品上桌时给食客们的第一印象。“现在聚会,大家有一句玩笑话叫‘朋友圈先吃’,这就给我们做餐饮的人提出了考验,这菜品要好吃,更要有艺术……”刘俊和这样说。为了实现让顾客在小古林吃好吃美的愿望,他亲自带队前往沿海发达地区和知名餐饮企业进行考察,总结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于今年斥巨资再次对饭店进行了整体改造升级。

“通过这次改造,我们将传统渔家文化和各种高科技服务手段进行了结合,在这里大家既可以品尝到传统的菜式,也可以体验到海鲜传输带、菜品上桌倒计时系统给大家就餐带来的方便,还可以体会到我们以‘唐宋元明清’中式装修风格带来的恢宏大气和全息背景餐厅的美轮美奂。”对于自己的这次改变,刘俊和表示只希望能够五年之内不落伍就行。

  后厨

  永远挑战食客挑剔的味蕾

临近午时,小古林饭庄的后厨开始忙碌,随着“呲啦”一声,翻腾的炉火映红了厨师长冯明党的脸庞。而在他的脸上,记者并没有看到滑落的汗珠,只有一份舒适惬意的表情。

“现在的后厨和十年前比变化很大,以前的后厨,厨师脸上有汗、身边有烟、脚下有水,现在的后厨,地面要洁净、厨师要干爽,虽然少了烟火气,但是增加了舒适感,我们厨师舒服了,做出的菜自然也就更好吃了。”冯明党笑着说。

“厨师的工作地点不只在后厨”,这是入行多年的冯明党近几年遇到的新问题。“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时不想来饭店,客人可以预约厨师登门……”冯明党对记者说,有时走进客户家,看到准备好的食材,真的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一顿丰盛的家宴有时更考验厨师的技术。

除了工作环境的变化,冯明党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厨师永远都要挑战食客挑剔的味蕾。因此把菜做好,永远是厨师的第一要务。这些年“健康饮食”“光盘行动”“舌尖上的艺术”一个个新名词层出不穷,作为厨师,就要迎合大家的口味与需求。“以前,我们厨师只是一个制作者,现在我们几乎都是设计师。每位厨师每月都会创作出新的菜品,从色香味艺形方面进行PK,作为一名厨师长,我做的菜要是被别人比下去,很没面子。”说起这些,冯明党笑着表示自己现在“压力山大”。

  服务

  “我们的服务体现在方方面面”

“嘀……”随着这一声响,一道菜品正式来到服务员刘增辉的手中,在规定时间将菜品端上餐桌,刘增辉手上的智能手环,时刻记录着时间和方位,而这一切在系统中都会一览无余。

“以前,对我们的要求就是微笑服务,而现在则不同,作为一名好的服务员,要从顾客进入饭店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自己的工作。协助引导点餐、安排入位就餐、提醒打包离开,我们的服务体现在方方面面。”刘增辉这样说到自己的工作。

“最大的变化,我个人感觉还是人们的节约意识提升了,以前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您要不要打包?’现在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话是‘服务员,受累给我们打包。’”刘增辉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新区人,刘增辉说以前在人们眼中本地人不会从事服务行业,但是现在这种观念早就过时了,自己现在在这里工作,学习到很多东西,为今后个人的更好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改变是必然,因为大家的生活都在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激流勇进,保持小古林在新区餐饮业中的一席之地。”刘俊和对记者说。

  记者手记

“民以食为天”,餐饮行业的点滴改变,最能直接反映市井人家生活水平的提升。而在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如今,本土饮食文化、绿色健康饮食、杜绝铺张浪费的饮食新风尚也在逐步形成。新区餐饮业的“食”代烟火生生不息,大家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越来越富有。

来源:滨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