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名义上高薪、名义上高管、名义上周末双休。虽然有晋升希望,可还是决定辞职。神经时刻紧绷。夜里要么失眠,要么睡几分钟就醒,心悸、头痛。工作日如此,周末也一样。年近30,忍不了也不想忍了。

我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到这个月底,正好8年了。这些年,我从普通职员做起,一路升到部门主管。我跟同学吐槽工作,同学都会怼我:“你就知足吧,我要挣这么多钱,再辛苦我也认了。能有多累啊?看在工资的份上,也该忍了啊。”

是啊,能有多累呢?我有时也会自我质疑,难道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抗压能力反倒退步了?

我们公司从不强制996,因为这明显违背劳动法。无论是劳动合同上,还是平时工作中,都没有人强制规定必须几点以后才能下班。可我的上班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996了。为什么呢?这大概跟企业文化设定的工作氛围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身边的大多数人,包括直属领导,几乎都不会早于晚9点下班,我又怎么敢按点下班呢?加班已经是这个行业的主流形态。不加班反倒不正常了。

有人会问:“工作做完了也不能走?我就走了,能拿我怎样?”其实也不会怎样,无非就是在考评中给你“不合格”或者“没通过”而已。

还有人不服气,“那我提高效率,加大正常工时内的工作产出,这样就可以避免加班了吧?”逻辑上成立,但我们公司的考评会参考OKR,请注意,“参考”二字就很说明问题了。也就是说,OKR只会作为评估的依据之一,并非全部,直属领导的意见也举足轻重。

没办法,商业部门都有业绩考核,而冲业绩这事,上不封顶。

再说说月薪20000,看着不少了,可对于工作8年,每日工作超过12个小时,身处一线城市的我来说,真不算多。一周起码有一天加班,还有一天随时在线。换算成时薪也就70块左右。我那天在网上找了个打扫卫生的小时工,一个小时100块。

24小时在线真不是随便说说的。虽然直属领导只有一位,但光工作群我那天数了一下,就有将近30个。即便人在路上,在家里,我也要随时攥着手机,关注屏幕上闪现出来的消息,随时反馈回复。

有一次,我截屏另一个工作群的往来对话给领导看,没想到领导回复我说:“我怎么看你左上角显示122,难道你都不及时看信息的?”我无奈地答复:“我一直在关注。可工作群组多,信息量又太大,我真的已经尽力了。”

上个月我得了急性肠胃炎,就快把床搬到卫生间了,腿打软,站起来都困难,实在没办法上班,请了一天假。请假的时候,我如实跟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情况。领导回复说:“这么严重就别跑来了,手机开机,有事你在家弄吧。”于是,那一天,我捧着笔记本电脑,在卧室和卫生间之间来回穿梭。

我今年30岁了,已婚未育。这也是大家劝我不要贸然辞职的最大理由。还有朋友劝我,要不然在这家公司先把孩子生了再走。大多数公司都怕招个新人进来没两天就怀孕休产假,麻烦得很。

我站在企业的角度也能理解,但我跟老公都没做好要小孩的准备呢,总觉得时机不成熟。 孩子这事,我俩都挺慎重,不想因为某个外在原因就匆忙完成任务。

有一阵,我站在地铁车厢里,甚至暗暗希望列车发生故障,停在某一站一段时间,这样就可以有合理的理由歇一会儿了。自己没勇气喊停,期盼着有外力拉一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是表妹的真实经历和感受。

那天听了她的讲述,我都觉得呼吸困难,感同身受。表妹说,她现在通勤时间将近2个半小时。每天晚上到家都快11点了。洗了澡躺下,也满脑子都是单位的事,生怕出现纰漏,影响整个工作进程。这样的状态真的受不了了。濒临崩溃。

我真的很能理解表妹。很多时候,自己的感受只有自己最清楚。我很支持表妹辞职。理由有三:

1. 别人可以代替你工作,却没法替你生病

一个岗位再重要,也能分分钟被替代。可若是自己生了病,躺在床上,那即便是再亲的人也没法替自己受苦。表妹现在的状态,即便人还支在那里,可精神状态已经很差了。长期透支,休息不够,体能得不到恢复,随时都可能倒下。必须要想办法改变现状。

2. 8年时间,很可能进入“职业倦怠期”

其实现在这份工作,对于表妹来说已经驾轻就熟了。但就因为过于熟悉,重复性工作过多,缺乏挑战,缺少成就感,很容易进入“职业倦怠期”。也意味着日后,她在这个领域中可取得的进步越来越小了。此时,如果换一个新的环境,一个新的岗位,也许能激发出表妹更大的潜能。

3. 多孩时代,已婚未育也不算身处劣势

虽然表妹未曾生育,但现在已婚已育也保不齐再生第二个,第三个。未婚未育,也难免人家闪婚或者未婚先孕。所以,并不应该把这些外部条件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指标。对于企业来讲,人才本身的能力和潜力,以及与岗位的匹配度,才是决定录用与否的关键考量。

女性求职不容易,面临很多困难,只能自己尽力调整,如果实在调整不了,也要想办法摆脱困境。自寻出路,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