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既是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又是升级垃圾处理系统的重要牵引,更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近年来,金家岭街道以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为切入点,坚持目标导向、系统思维、科学谋划、循序渐进,有效推进了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助力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朱家洼佳源作为金家岭街道朱家洼社区回迁小区,于2021年交付入住。小区目前垃圾分类参与率已达95%以上,垃圾分类知晓率100%,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80%以上。本期记者带您解读它是如何从一个未改造的农村社区,蝶变成一个现代化高品质居民小区,成为金家岭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新样板”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家洼与第三方共同实行1对1对1管理模式。

高位推动+社区联动

垃圾分类与回迁同步推进

在小区建设之初,街道多次组织社区、开发商勘查小区环境以及场地情况,并赴外地设备工厂实地考察硬件设施设备,最终根据楼栋户数及小区布局,结合各方意见,对垃圾投放点位布设位置、布设形式、点位需求、环卫收集路线等展开讨论,将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安装与小区建设同步规划。”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小区设置五处智能厢房,根据楼座合理分配,充分满足了便民、利民要求,每个厢房可满足约270户的投放需求。

在建立完善的分类投放设施基础上,街道“内外兼修”,对内开展“未上楼先学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对外组织朱家洼社区分管委员、物业从业人员、居民代表及保洁人员,前往李沧区上流家园、青岛康恒环境学习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街道结合崂山区垃圾分类运行模式和工作方法,从源头观摩垃圾分类投放、收运、中转、处置,学习工作方法,吸取经验;并邀请专业老师为从业人员现场授课,提高物业垃圾分类知识水平,走专业化道路,把垃圾分类工作当成“上楼前”的必修课,为美丽家园建设添砖加瓦。

社区全方位参与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发挥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上传下达,在配合街道具体工作开展的基础上,与第三方加强沟通,多次召开垃圾分类调度会,共同探讨属于朱家洼的垃圾分类精准运营模式,指导物业工作的实施,协助物业与居民的沟通。街道的高位推动,社区的具体实施,使朱家洼佳源成为辖区内垃圾分类工作的领跑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家洼佳源密闭投放厢房。

多措并举+多方参与

走出佳源绿色“新路径”

万事开头难”,前期工作是垃圾分类“第一步”。随后,街道紧紧围绕推行垃圾分类工作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积极构建“党委—支部—党员”三级架构体系,结合主题党日、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通过主题党日活动、支部党员大会,动员党员参与其中,共解垃圾分类难题。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垃圾分类纳入基层党组织工作职责,在党员进行全面分类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和发动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启动党员“1对1对1”管理模式,即由1个党员联系1栋楼宇管理1处厢房投放点,争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践者、宣讲者、推动者、监督者,全覆盖、全内容保障朱家洼佳源区域内7栋楼,1307户全面施行垃圾分类。

“现在环境改善很多,之前七八个桶裸露在外面,到了夏天全是蚊虫,臭味弥漫,别提多难受。”家住朱家洼佳源5号楼的王女士由衷地感叹,现在有了垃圾分类智能厢房,还有督导员在旁边指导,大家不仅开始分类投放,环境也干净整洁没有异味了。如今的垃圾厢房已经成为了小区文明风尚的“金名片”。厢房外面美观,里面无异味、无蚊蝇,内部作业环境干净整洁。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垃圾分类,垃圾厢房从里到外的很多细节贴心又用心,不仅给居民投放垃圾带来便利,也给工作人员带来干净舒适的作业环境。

朱家洼佳源智能厢房运行期间,六号楼朱女士提着一个装着厨余垃圾的桶、一个袋子走出家门。每日到厢房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已成为她的习惯。朱家洼佳源有1307户,如今像朱女士这样能熟悉掌握垃圾投放操作流程的住户已有将近一千户。在试点实施前期,朱家洼佳源小区5处厢房投放点分别由党员突击队带头,物业全部人员全部定点到桶,带领督导员在投放点开展垃圾分类示范指导工作。垃圾分类第三方工作人员对垃圾分类督导员开展岗前培训,“手把手”向督导员示范如何指导居民分类,合格后上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街道的大力推进下,小区居民知晓率达到100%,参与率达到95%,居民们日益养成的分类习惯不仅改善了生活环境,也为自己带来了生活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