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逃脱。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贩夫走卒,最后的结局都一样。所以为了老来有个依靠,还是要早做打算,人生要未雨绸缪。

养儿防老,这是几千年的老传统了,父母养孩子小,孩子养父母老。上慈下孝,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人类生生不息。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养儿防老的压力也在发生着变化。

很多时候,并非是子女不愿意给父母养老,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是独生子女家庭的话,父母老了,岳父母也老了,有的可能还有爷爷奶奶辈在。那小夫妻既要抚养孩子,还要照顾这些老人,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老人耳聪目明,生活还能自理时,那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等到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脑子也不清醒时,那照顾老人可不简单了。如果同时有几个老人需要照顾的话,那就更吃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杨阿姨和老伴只有一个独苗苗儿子,儿子结婚时娶的对象,也是一个独生女。儿子和儿媳结婚后,生了二个孩子,那时杨阿姨家和亲家都还做得动,所以就轮流帮着小夫妻俩带孩子。

但等到大孙子10岁时,亲家公突发脑溢血去世了,亲家母伤心不已。从此,亲家母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大概是伤心过度造成的吧!

亲家母还有个老婆婆,婆媳俩就相依为命式的生活着,杨阿姨的儿媳三天两头会回娘家去照顾她们。杨阿姨和老伴的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了,但还能自理,不需要儿子和儿媳照顾。

后来,儿子和儿媳想把儿媳的奶奶送养老院去,但老太太坚决不愿意去,她说她死也要死在自己家里。儿子和儿媳没办法,就请了一个保姆,想让保姆照顾娘家这两个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可儿媳的奶奶老是跟保姆吵架,亲家母也觉得家里有外人走来走去,很不方便。所以家里换了好几个保姆后,就没再请保姆了,儿子和儿媳只能三天两头回去照顾她们。

后来杨阿姨也病倒了,是肠癌,动了手术,还要做化疗。好在杨阿姨有老伴,手头里也有钱,所以还是不用太麻烦儿子和儿媳的。只是辛苦了老伴,老伴负责照顾杨阿姨,还请了一个保姆,让保姆负责做饭等。

杨阿姨是脾气很好的,对保姆没什么挑的,所以老伴和保姆一起合作,共同照顾着杨阿姨。儿子和儿媳会抽时间来看看他们,有时杨阿姨要去医院化疗了,儿子或者儿媳会开车来送他们去。

有一次,儿媳送杨阿姨去医院的路上,突然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老师说杨阿姨的孙女在体育课上摔伤了。儿媳急急忙忙把杨阿姨他们送到医院后,就匆匆走了。那时,杨阿姨就很有感触,觉得老人养老真不能全指望子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子女的负担也并不轻松,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事。子女不能一天到晚都围着老人转的,否则其他事怎么办呢?所以老人也要多体谅子女,能够不给子女添麻烦,就尽量不要给子女添麻烦。

杨阿姨深深地觉得还是要靠老伴啊,少年夫妻老来伴,子女再孝顺都比不过有一个老伴。老伴可以24小时陪伴在自己身边,而且几十年的共同生活,两个人已经形成很多默契了。

杨阿姨还觉得老人手头里一定要有点钱,这样就可以少给子女添麻烦。如果遇到生病之类,就可以自己付钱治病,还可以请保姆,这样子女的负担就会轻很多。

所以,杨阿姨觉得养老不仅要靠儿女,最好还要有老伴和钱这两点。但有老伴这一点,得要看老天爷的意思,老夫妻之间总有一个会先走的。钱的话,现在很多人都有退休工资了,所以基本的生活总是没问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人到老的时候,健康是最重要的,有了健康才能谈其他,没有健康什么都是白搭。所以老人一定要保重身体,注意饮食,注意锻炼和休息,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这比什么都强。

如果身体病倒后,子女一定要照顾老人,但老人也要多体谅子女,凡事不要太挑剔了。“长病床前无孝子”,这其中也有子女的无奈和不得已,并非完全是不孝。

子女要工作挣钱,要抚养孩子,还有其他很多事情和责任,真没法24小时守在老人身边的。所以这种时刻,老人有个老伴的话,彼此照顾着,就会减轻子女的很多负担。

想要有个老伴,年轻时就要好好经营婚姻,善待和珍惜另一半。年轻时还要努力工作,多攒一些养老钱,到老了需要用钱时,不至于伸手去问子女要,子女也很不容易的。

家庭要和睦团结,家人之间都要互相体谅和照顾的,老的要爱护小的,小的要孝顺老的,尊老爱幼是传良传统,应该要世代相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