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天去画室接二宝下课,正巧遇到同小区的王阿姨。她推着大约1岁的小孙女,来接下课的大孙女。好长时间没有看到王阿姨了,头发白了不少,腰也弯了很多,原本瘦弱的身躯此时更显得瘦小。她家的大孙女正巧和我家二宝一样大,当初我公公给我们带二宝的时候,经常和王阿姨在一起聊天,所以我们彼此也很熟悉。小区里都知道王阿姨性格温柔和气,很会带孩子,特别爱干净,每次孩子玩的身上有点灰土,她立马就回家换套干净的。
我主动打了招呼:“王阿姨你真能干,带大了大孙女,又接着带二孙女了,你儿子和儿媳妇有你这样的父母可真够享福的。”王阿姨说:“做得再多也没用,没人知道感恩。儿媳妇经常数落我不讲卫生,不会科学带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我稍加辩解,儿媳妇立马给我脸色看,还说:”你可别抱怨带孩子累,又不是替我带的,孩子是随你们家姓,你是替你儿子带的。“我说:“阿姨,你别太介意儿媳妇的话,你儿媳妇是医生,对卫生自然要求高一些,别往心里去。”
王阿姨说:”我每天5点就起床了,洗衣服、拖地、做饭,另外还要带好二宝,接送大宝上学,我容易吗?每天累得腰酸背疼的。儿子媳妇晚上下班回家就知道躺沙发上看手机,从不知道帮忙做家务和看孩子。”
要是儿子媳妇知道感恩,能够说一声妈你辛苦了,累死了我都觉得值得。“多么朴实的老人,带孩子的苦和累只要儿子媳妇的一句话就满足了。
因为上面生的两个都是孙女,王阿姨还是想让儿媳妇再生第三胎,其实心里就想要个孙子,但是没敢明确说。儿媳妇说:”两个你都带不好,还想着再带第三个。等二宝上了小学,你麻溜地回老家去。“王阿姨说:”无论儿媳妇如何对待自己,为了儿子家庭的和谐,她从来都是任劳任怨。儿媳妇无论多不讲理,自己从不争辩,听着就好。“
这让我想起当初公公来帮我们带二宝。当时刚贷款买了房,发现怀了二胎,压力很大,既要还房贷,还要准备孩子的奶粉钱,这时候辞职不现实。老公在外地上班,一个礼拜回家一次,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就想着让双方父母来帮忙带几年,公婆年龄接近70岁了,老家又比较远。我母亲刚60出头的年龄,身体还算硬朗,于是开始让我妈帮忙带着,二宝一岁半之前是我妈帮忙带的,后来我弟弟生了孩子,她就到弟弟家带孙子了。
如果不辞职就只能求助公婆了,婆婆年龄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于是公公就自愿来帮我们带二宝。公公在村子里是干农活一把好手,种着十多亩的地,家里还盖着大棚菜,凭着自己的吃苦耐劳精神,硬是养大了六个子女。但是公公家务活从来不会做,都是婆婆做。
公公不会做家务,我来做,这都是小事情,起码能帮我看一下孩子,让我能继续上班,已经感激不尽。我每天早晨五点钟起床,洗衣服、拖地、做饭,送完大宝上学。回来接着把二宝和公公的早餐准备好,我再去上班。中午单位休息时间是一个半小时,我再回家做饭。单位离家就10分钟路程,很方便。晚上回家除了做家务时间,二宝我自己带,毕竟老人带一天孩子了,会很累。
公公帮我们带了一年孩子,二宝2岁半,私立幼儿园可以上小小班,我们马上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送公公回老家了。公公在城市里过不惯,能感觉到他的孤独和无助。特别是早晨我做家务的时候,公公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愣神,看着挺让人心疼的,马上七十岁的人了,本该安享晚年,却要离乡背井来帮我们带孩子。要不是当时候刚买房子,生活压力迫不得已,真不忍心使唤他们带孩子。
当年年底回家的时候,我看到公公胖了,精神也更好了。我婆婆说,公公回家后高兴得像个孩子,还说不知道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往城里跑,闷死人了。农村多好,青山绿水的,想吃啥新鲜蔬菜园子里都有。没事跑村子里,哪儿都有熟人可以聊天说话。这就是公公不喜欢城市的原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
是啊,落叶归根,人老了,最不想离开的就是自己的家乡,要不是为了给儿女减轻负担,有几个老人愿意离乡背井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带孩子。老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发挥余热帮一帮子女带孩子,子女应该知道感恩,不要一切都觉得理所当然。家,以和为贵。相互多理解、多包容,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矛盾和烦恼。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