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汪芳 通讯员 刘庆钧
图、视频 /羊城晚报大健康研究院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同样,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也起到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作用。
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林丽珠教授一直呼吁不要把中医当做“最后的救命稻草”,鼓励肿瘤病人要尽早开始中西医结合治疗,而她带领团队一直在数以千计的肿瘤病人身边守望相助,她和同道们一直在探索中西医治疗“完美契合点”的路上脚步不停歇。
从医30多年初心未改
“追求病人的疗愈和康复是每个医生努力的目标,我也不例外,而作为中医肿瘤医生,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怎样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治疗特色和优势,与西医知己知彼、优势互补,让我们的肿瘤病人成为最大受益者,能活得更长,活得更好。”林丽珠说,这是她从医的初心,而她的病人们也见证了她30多年从医路上一直初心未改。
林丽珠教授有很多“铁粉”,其中有一位舌癌病人,他被诊断时已经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颈动脉窦综合症,血压很低,心率很慢,可以说是已经出现生命危险,在被多家医院“婉拒”之后找到了林丽珠。
她本可以给他做常规的对症治疗,让病人好受点就可以了,但她经过审慎评估还是决定冒险一搏,让这个病人用上临时心脏起搏器,确保没有生命危险的前提下,中西医结合积极治疗,结果肿瘤缩小了,这个病人获得了手术机会,生命得到延续。
“粉丝”们喜欢林丽珠,不仅是冲着她医术高明,还有她对每个生命不轻言放弃的信念,“不让肿瘤患者绝望的好医生”是她在“粉丝”中的美誉。
大名医关注小问题,做病人的“三师”
每周两个半天的出诊时间,林丽珠在诊室里一口气从早上看到下午两三点是家常便饭,一是因为病人多,二是因为病人的问题多,三是许多病人大老远跑来,不忍心拒绝加号。
“林教授,我这情况喝什么汤好?”“家里有虫草,该怎么吃才不浪费?”大名医回答这样的小问题会不会大材小用?但林丽珠特别理解病人,“他们获得长期生存后,实际上很多病是治好了,后续康复治疗我们更要关注病人的心理。”他们也写了许多科普的文章教导病人和家属如何进行康复的管理,包括饮食调养,如出版《三师而行,远离肿瘤》等系列丛书。
2012年,她的团队在全国率先创建肿瘤人文病房,以“生命之光、不离不弃、敬畏生命、携手同行”的理念和行动关怀患者;同期,倡议成立了肿瘤患者康复俱乐部,策划了“从心治癌”“让音乐抚慰心灵”“医患叙事”等活动,带领专科所有医护成为有温度的天使,因此,科室也获得“全国人文爱心科室”的称号。
脚踏实地,心无旁骛
除了是名医生,林丽珠还是博士生导师、医院副院长、全国先进工作者、党的十九大代表、国家区域中医肿瘤诊疗中心建设负责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肿瘤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负责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负责人等。很多人好奇,医疗工作本来就很忙了,她如何能“三头六臂”同时兼顾这么多领域,并样样做到卓越?
“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林丽珠笑着说。肿瘤科当初刚建科的时候,只有三五个医生,条件很简陋,她把医院当家,在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的带领下,团队顶着压力开创了全国中医系统开设肿瘤科的先河。
她接任后又陆续在该院创办肿瘤二科、肿瘤三科、肿瘤四科,成为医院开科最多的科主任。她和团队在申报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的时候,经常奋战到凌晨5点,和衣小睡一下,8点钟洗把脸又去上班了。
就凭着这么一股劲,她带领团队把科室从一张白纸变成现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要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奔着一个目标去努力。”林丽珠常常这样勉励团队的年轻医生们,她自己也身体力行。
推动提升全省肿瘤中西医诊治水平
作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委会的主任委员,林丽珠还担负着推动全省肿瘤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的重任,专委会在省内学术科研、临床指导、疾病科普、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中均取得可喜成绩。
作为专科“领头羊”,林丽珠牵头成立南方肿瘤联盟、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专委会组织全国专家,编写专著、制订行业规范和指南、开展联合攻关,促进了中医肿瘤事业的发展。
此外,专委会每年主办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总结专业最新学术成果,开展肿瘤学术交流,与时俱进,主题鲜明,为推动中医药、中西医防治肿瘤学术交流做出突出贡献。
林丽珠教授作为南方中医肿瘤联盟主席,积极落实国家医疗资源下沉政策,开展医联体科研协作和医疗帮扶,在多家医院设立林丽珠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分工作站,向基层医院推广重点专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路径、方案,提升医联体、基层医院肿瘤专科防治水平。(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