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锡剧《玲珑女·行路》

玲珑女呀真玲珑,伸张正义称英雄。

人人都学玲珑女,世间处处春意浓。

锡剧《玲珑女》,是锡剧姚派创始人姚澄老师的代表作之一,“行路”是其中精彩一折,讲述了嫌贫爱富、见义勇为、清官断案等扣人心弦的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个爱管闲事、抱打不平的小花旦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演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红

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

第22届上海戏剧白玉兰主角奖

女,1975年11月出。现任张家港市文联副主席、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主任、国家一级演员,张家港市戏剧家协会主席、苏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等。

主攻锡剧姚派花旦,启蒙老师是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吴小英,曾得到姚澄、姚美玉等锡剧名家亲授,后又拜戏剧表演艺术家顾芗为师。继承着锡剧经典流派、表演技法,玲珑剔透,美不胜收。主要代表作品有《未了情》《金盾情》《梁山伯与祝英台》《半把剪刀》《恩仇记》《江姐》《一盅缘》《林徽因的抗战》《三三》《独角兽之夜》《江边新娘》《云水谣》等二十余部。

曾荣获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首届中国戏曲红梅奖演唱大赛金奖,第10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第13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第22届上海戏剧白玉兰主角奖以及省内外诸多表演艺术奖。此外,还曾获得江苏省首批紫金文化艺术英才、江苏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苏省首届优秀青年戏剧人才,首届“姑苏宣传文化领军人才”、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不忘初心,优美前行。对戏曲的热爱和坚守,早已植根在她的心田里,沉积在她的生命中,她是春天派出的使节。

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

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原张家港市锡剧团,1964年始建),多年来,中心以台风严谨、演艺精湛、朝气充盈、实力雄厚名重省内外,积累了《厂长和他的妻子》《荒唐王爷》《半把剪刀》《秦香莲》《玲珑女》《一盅缘》《林徽因的抗战》《三三》《江边新娘》《独角兽之夜》《云水谣》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多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江苏艺术基金,参加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盛誉频频,硕果累累,并曾赴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交流。上至国家、国际舞台,下至村庄、社区广场,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均以迭出的佳作、连台的好戏积极响应,热情回应,赢得广泛赞美。未来,中心将继续以“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为动力,在繁荣创作、培育人才、开拓市场等方面深耕厚植,奋力让“张家港锡剧”这一城市文化名花绽放得更加光彩夺目。因为,“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二、秦腔《摸包》

《摸包》是《狸猫换太子》的其中一折,讲述的是包拯奉旨重新审理焚宫案,从陈琳口中得知当年刘妃狸猫换太子之事。为寻真相,包拯前往扶沟县赵州寻找流落民间的李妃。含冤受屈二十年的李妃已哭瞎双眼,与范仲华在寒窑艰难度日。听闻有“包青天”之称的包拯在天齐庙放告,多年的冤屈难伸终于盼来了希望,她让范仲华将包拯带到家中,将当年之事和盘托出。狸猫换太子真相也即将大白于天下。

主演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侯艳

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侯艳,197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党支部书记、副经理。国家一级演员。中共十九大党代表,全国文化系统先进个人,全国青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委第一届特约监察员、宁夏青联副主席、宁夏戏剧家协会理事、宁夏妇联执委、宁夏文化和旅游厅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工闺阁旦、青衣。自幼喜爱秦腔艺术,5岁跟随母亲罗晓英登台演出。1985年考入宁夏艺术学校传统戏剧专业秦腔班,1990年7月毕业后进入宁夏秦腔剧团。擅演折子戏《武松杀嫂》《杀狗劝妻》《花木兰•凯旋夜》《清风亭•盼子》《安安送米》等,本戏《窦娥冤》《游西湖》《杨三姐告状》《梁秋燕》《周仁回府》《哑女告状》《吕布戏貂婵》《蝴蝶杯》《真假牡丹》《三滴血》《火焰驹》《塞上南国人》《牌坊泪》《三关明月》《宝莲灯》《龙凤呈祥》等。

个人奖项:1992获“宁夏青年戏曲演员大奖赛”表演三等奖、1996年“重钢杯”全国小戏小品大赛中表演三等奖、2000年11月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清唱个人二等奖、2002年11月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表演二等奖、2002年12月获自治区“地方戏曲折子戏大赛”表演二等奖和全国地方戏曲折子戏精品展演暨青年演员大奖赛表演二等奖、2004年3月获自治区青联颁发的“首届突出贡献奖”、2005年9月首届“宁夏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移植一等奖及表演一等奖、2011年5月获第七届“宁夏青年五四奖章”、2011年6月获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13年12月荣获自治区“313人才工程”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019年入选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2020年获得自治区“塞上文化名家”称号、2021年7月入选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主演剧目奖项:2001年秦腔现代戏《琵琶泪》荣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2002年11月现代眉户剧《塞上南国人》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剧目二等奖、2003年11月现代眉户剧《塞上南国人》获中国文化部等七部委颁发的“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华东杯)戏曲铜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韦小兵

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男,1975年2月出生。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有限公司二级演员。宁夏戏剧家协会会员。工铜锤花脸,师承陈霖仓、李买刚。1986年,11岁的他因为爱好和特长,以优异成绩考入甘肃省庄浪戏校学习秦腔表演艺术, 1989年7月戏校毕业后在甘肃省庄浪县秦腔剧团参加工作,从艺以来,足迹几乎走遍了陕甘宁喜好秦腔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把自己的汗水挥洒在了秦腔艺术的大地上。

擅演剧目:《卧虎令》《铡美案》《大升官》《狸猫换太子》《下河东》《五台会兄》《庄妃与多尔衮》《斩单童》《黑虎坐台》《忠保国》《苟家滩》《狗儿爷涅槃》等

艺术成就:2004年2月领衔主演折子戏《包公赔情》在宁夏第一届青年演员戏曲折子戏比赛中荣获表演一等奖;2005年9月宁夏第一届文化艺术节上获得表演类一等奖;2005 年 12 月第二届宁夏青年戏曲演员折子戏表演中获得一等奖; 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八次文学艺术奖秦腔表演折子戏《苟家滩》获得一等奖;2014年9月第七届中国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秦腔《狗儿爷涅槃》一剧中主演李万江荣获优秀表演一等奖;2015 年6月主演秦腔折子戏《苟家滩》获第二届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竞演金奖;2017年5月荣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17 年 12月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批“塞上文化名家”称号。2018年度宁夏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员。

韦小兵在他三十余年的舞台艺术生涯中,孜孜不倦的投身秦腔艺术,不断探索、追求、完善、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演出在一线,实践中滋养着自己的不断进步。他以朴实的艺术品质和独特的艺术特点,赢得了戏迷的掌声与青睐,成为深受西北地区广大群众喜爱的优秀青年演员。梅花香自苦寒来。他担纲领衔主演的《铡美案》《大升官》《狸猫换太子》《下河东》等经典传统剧目中都有精彩表现,深受群众欢迎。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简介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有限公司于2011年5月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秦腔剧团与银川市秦腔剧团合并组建。宁夏秦腔剧团与银川市秦腔剧团其前身系1935年成立的“觉民学社”和1942年成立的“庚辰俱乐部”。自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成立以来,先后创作演出了《狸猫换太子》《庄妃与多尔衮》《花儿声声》《狗儿爷涅槃》《王贵与李香香》《卧虎令》《擎天一柱》《宝莲灯》《三关明月》《金麒麟》《火焰驹》等各类传统与新编剧目一百余部,多部剧目荣获“文华大奖”、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等国家级集体奖项,多人多次荣获“梅花奖”、“文华表演奖”等个人奖项。

三、闽剧《双蝶扇·回书》

闽剧《双蝶扇》彰显了闽剧“儒林戏”的独特风采,对于闽剧“返本开新”具有积极意义。专家评价该剧有着一种可贵的文化自信,对于当今整个中华戏曲创作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示范性成功经验。“回书”一折讲述的是陈子霖和吴吴玉都为了成全林梦卿而离开了她,命运把梦卿独困孤苦,但她却深深理解两位兄长的善意、苦心,于是,怀着感动、怀着爱,坚强地走出人生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演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虹

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第16届文华表演奖

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女,1975年6月出生,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民盟福建省委副主委,福建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福建省闽剧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新时代闽剧传承发展的领军人物。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省级非遗传承人。1989年进入福建艺术学校闽剧班学习,1994年起在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工作至今。

主修青衣、花旦,师承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林瑛。目前闽剧界旦角演员里,是跨行当表演最多的演员——花旦、小旦、青衣、老旦甚至反串小生,显现出很强的戏曲表演驾驭能力。舞台扮相清丽俊秀、气质高贵优雅;嗓音清润透亮,表演细腻传神。专家评价周虹的表演接地气、有贵气,秀中藏俊、柔中蕴刚,在气质、举止、念唱上,形成了一套优美又具有感染力的舞台表现语言,其驾驭和表现功力已呈现为一种从容不迫的成熟美。

在近50部剧目中担任主演, 代表剧目有《双蝶扇》《生命》《梅玉配》《贬官记》《孙尚香》以及折子戏《斩娥》《昭君出塞》《失子惊疯》《双娇公主》等。先后荣获30多项国家级、省级艺术大奖和荣誉,2006年夺得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也是闽剧第一朵“女梅花”;在闽剧《双蝶扇》中饰演林梦卿荣获 第16届文华表演奖;在闽剧《生命》中饰演陈大蔓,该剧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另出品策划的剧目获省部级奖项近40项。

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简介

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正式成立于1953年3月。入选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分别获得“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剧院曾拥有被称为“北梅南奏”的闽剧大师郑奕奏等一大批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现拥有多位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闽剧)代表性传承人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多人获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曹禺剧本奖、田汉戏剧奖等一批优秀人才。

剧院自成立以来,创作上演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剧目,包括《贬官记》《别妻书》《王莲莲拜香》《北进图》《双蝶扇》《生命》等,荣获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奖、“文华新剧目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等国家级大奖。剧院还多次赴东南亚、欧洲、美国等世界各地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交流演出,被旅居海外乡亲称为来自家乡的“文化使者”。新时代新征程,剧院将继续秉承“名剧目、名演员、名剧院、名剧种”的兴院战略,不断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为繁荣发展闽剧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