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铜烤炉,南越王墓出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汉铁花盆,广东省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南越王博物院的古风露营研学活动“南博之夏·古风露营季”在王宫展区启动。该活动通过“研学+露营”的形式引导市民和公众了解两千多年的南越国文化和历史,以轻松、惬意的形式为参与家庭留下美好的夏日博物馆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房一厅小花园

养花种菜皆风景

花城广州,一年四季都花团锦簇。老广素爱花,南汉时素馨姑娘的传说,让素馨花走进了羊城的千家万户,也从侧面反映了南汉国时期广州已种植花木供欣赏。据文献记载,南汉时期就已有不少种花为业的花农。花市,则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我们所熟悉的羊城岁暮花市约形成于19世纪中叶。记者还了解到,在广东省博物馆和广州博物馆,分别藏有一件南汉的铁花盆,花盆两侧铸有阳文“大有四年(931年)冬十一月甲申塑造”“供奉芳华苑永用”字样。“大有”为高祖刘岩的年号。“芳华苑”位于广州城西,是南汉帝王与宫人宴游的地方。

在屋顶种种菜,在阳台养养花,是很多老广业余生活的消遣方式。近年来,广州的“天台菜园”行动也进行得有声有色。两千年前的人们,早就有了庭院,还有了观景台。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展出的一座陶楼,内部一楼还是个“两房一厅”。建筑整体呈中轴对称形式,分前室、左右护院、左右后室、中后阁楼组成。前室门内外站立数人,有两人似配有武器,应站于院门前守卫。右院及右后室内有六只牲畜。左院右侧有梯子。二层阁楼外有凭栏望台。想象一下,若是院中种有花木,立于望台,可低头赏花,可凭栏远眺。

在广州教育路一带,还有一处五代南汉时的皇家园圃。刘岩割据岭南时,广筑离官别院,又开凿西湖,长500余丈,置名石9座,称“九曜石”。又在此聚方士炼丹,故称药洲。宋代以后,药洲成为士大夫泛舟觞咏游览避暑胜地。“药洲春晓”为明代羊城八景之一,其后湖渐淤塞,现仅存1500平方米。药洲保存历代碑刻数十方,其中以宋代书法家米芾题刻的“药洲”最著。记者近日来到此处,门外贴有因内部古树枯枝较多恐坠落伤人故暂停开放的公告,市民朋友可留意开放信息再前往参观。

户外起帐宴佳客

古人露营更会玩

最近一段时间,受限的出行环境带火了一种旅行方式——露营。露营可不是当代才有的新鲜事物。古代的游牧民族、士兵与将领,他们都有着丰富的露营经验。其中,与当代热衷于在草地扎营的人们类似,游牧民族多“逐水草而居”。游牧民族没有固定居所,他们的生活起居与帐篷有割舍不断的联系。著名的乐府诗《敕勒歌》歌咏了草原的壮美辽阔的风光:“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其中,“穹庐”一词指的是游牧民族使用的帐篷。除了“穹庐”,游牧民族的帐篷还被称为“毡帐”。众多帐篷使用者中,就有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唐文宗太和三年,白居易辞去刑部侍郎的职务,从长安来到洛阳。虽然他在洛阳拥有宅邸,但他独爱在毡帐之中待客、宴饮。

游牧民族对帐篷的使用也影响了中原百姓。盛唐时代,胡汉文化进一步融合,帐篷逐渐在中原地区流行。

那么在千年遗址上露营是什么体验呢?日前,南越王博物院的古风露营研学活动“南博之夏·古风露营季”在王宫展区启动。该活动融合了时下最热门的博物馆研学和室外露营等主题,通过“研学+露营”的形式引导市民和公众了解两千多年的南越国文化和历史,以轻松、惬意的形式为参与家庭留下美好的夏日博物馆记忆。这是南越王博物院搭建南越文化户外教育课堂的新探索,也为市民提供更多元的历史研学实践新体验。

14日上午,“南博之夏·古风露营季”首个专题——“国风曲艺大赏”在王宫展区举行。该场活动邀请广东音乐曲艺团的老师们为市民朋友们演奏岭南曲艺。

在户外露营场景烘托下,参与家庭在现场聆听悠扬雅致的曲韵,充分感受着古筝、中阮、笛子、椰胡、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的独特魅力。

据介绍,“南博之夏·古风露营季”系列亲子活动包括“国风曲艺大赏”“导盲犬天团见面会” “汉风雅韵(汉服专场)”等主题。古风露营季剩余两期活动将分别在8月21日、28日陆续上演,市民可关注南越王博物院微信、微博预约信息报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