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来源:传统武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武得道,平天下; 中武入喆,安身心; 下武精技,防侵害……

内家拳之气到底是什么呢? 很多人很茫然!

经拳谱上又经常出现“气沉丹田”、“气贴背出”、“气灌周身”、“腹松气敛入骨”之类的字眼。 更是令太多人不解!

也有人练习内家拳多年的仍然人感觉不到内气的存在? 一提起内气更是非常困惑!

气对于人是很重要的,中国的拳术五花八门,都以练气为方法。

练气不外有三种(最简单扼要解释一下):

(1)用气,就是要把全身的气练的很大。

(2)运气,就是把周身之气练成完整一气,运化于四肢百骸,练成之后可以借力打人,用的是功。

(3)养气,也就是所说可以用站桩、静坐,把周身之气练成团聚不散。

这三种用气、练气、运气的方法,都可以疗病保健,增强体质,还可以在技击中起到作用。

拿太极拳为例,其运气的方法与要求是什么呢?

可以用以下几句话来说明: “气不本于身则虚而不实,不行于四梢则实而仍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气不本于身则虚而不实:

就是气不是由丹田发出来,外形的气,不与丹田结合,只是手动足动,气没有来源,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锻炼对疗病保健,增强体质,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对于技击,更不能得到要领。

正如拳谱上所说: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所以说打太极拳一定要由内气摧动外形,外形的动作无论是手动足动身动(任何部分的动作)都要由丹田发出来的内气摧动,这样锻炼由内而发外,由根而发梢,才能达到完整一气,拳谱上所说:“手到身也到,击敌如摧草。”就是这个意思。如水有源,便滔滔不断,木有本便枝叶茂盛。

识别二维码走进武术藏经阁 总有您需要的!

什么是气不行于四梢实而仍虚呢?

就是丹田气不能发于四梢。 气是由内而发外,由根而发梢,气有来源(来源于丹田),也有去路,打太极拳每个姿势,气由丹田发出来,经过四肢百骸都要达于四梢,然后再运回丹田,才能达到完整一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四梢?

四梢不是头手足,这是身之四梢。 四梢是发为血之梢,血梢练充足能以怒发冲冠; 舌为肉之梢,肉梢练充足,舌能摧齿; 齿为骨之梢,骨梢练充足,齿能断金; 指甲为筋之梢,筋梢练充足,指能透骨。 如果能把四梢练好,何有虚而不实,实而仍虚之弊乎?

以上讲的是打太极拳运气的方法,但是有一点还要特别注意,就是打太极拳不能只想气在体内如何运行,这样就会神态呆滞,所以拳谱上又说: “练理不练气,练气则滞,滞则不灵,练理,理直而气壮”。 这就是说练太极拳不要练笨力气,如果练笨力气,就会横气填胸,呼呼发喘。 这样练,不但不能起到疗病保健的效果,甚至还会伤气。 练理,就是要练先天自然之气。 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有来源,有去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气什么感觉?

气感的感觉是温热之气,不冷,也不滚烫,有方向,像水流一样流淌。 内家拳之气不是空气氢气氧气之类的物质气体,而是血液循经络运行顺畅时的一种感觉。 一般练习内家拳多年的人都能感觉到气的存在,但这种存在也仅仅体现在奇经八脉上,经络之外的地方感觉是不明显的,最明显的地方是背部,是督脉比较明显,也就是所谓的气贴背出。 任脉的气感没那么强,要练习很多年后,才能明显感觉到。 其实练出气感一点都不难,拿通悟功夫无极桩体系来说,只要按动作要领站桩对了,一周内就有感觉,面授学员在现场指导几分钟就能体会到气感! 站过无极固根培元桩的同修一定能更深领会到这句: “常保丹田暖暖热,方是练功真妙诀。 ”真如,吾写过一篇文章《无极固根培元桩就是下丹田里“种太阳”》

神么? 不神,中华武术内功修习中有太多东西相当妙,也可能简单到真传一句话,但没有老师教没人告诉你,纵然你再聪明,想八辈也悟不到! 吾把放这,有人自然能理解其中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浊气?什么是清气?

人生一口气,致命一口痰:

人生一口气就是他母亲生下来的那一口气,这就是先天自然之气,这就是先天的清气,时间久受到不良之气的污染,就生了浊气。 这些浊气久而成痰,将呼吸堵住,轻者生病,重者致命。 所以人临死时候响痰上来了,这就是人生一口气,致命一口痰。

气分五种: 五种清气,五种浊气。

五种浊气是:

(1)横气: 就是横气填胸,上下不接气,在运动时呼呼发喘。

(2)邪气。 就是呼吸不正常,时有时无,在运动时嘴发青,脸发白。

(3)逆气。 就是在运动时肩上挑,肘上架,不知道沉肘松肩之法。

(4)滞气。 就是在运动时中气堵塞,使周身之气不能流通,久之有停止之患。 (不同于逆气的是―――逆气是由于挑肩架肘而造成,使中气逆行,如洪水倒流,百病丛生。 )

(5)浊气。 就是运动时上重下轻,外散内空,完全用的是后天之气,使一切浊气上涌,练久人就生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种清气:

(1)先天自然之气,就是由母体降生时带来的气。

(2)乾坤正气,就是阴阳之气,也是刚柔之气。

(3)太和之气。 就是丹田之气,就是心肝脾肺肾五气团聚的地方,也叫五气朝元,就是人之生死,病之轻重必先看元气存在的道理。

(4)浩然之气。 就是运动纯清无浊,练一趟拳,气不发喘,面不改色,谈笑自若,在作战时能以沉着应战,养我浩然之气。

(5)混元一气。 就是功夫练成时,把全身之气团聚不散,混元一气,如铁石之坚,攻之而不败,破之而不散。

所以在运动时要呼出五种浊气,吸收五种清气。 气在胸中都是浊气,气沉丹田就是清气。 在练时使浊气下降,降于涌泉穴,清气升至百会穴。 不但可以强筋壮骨,强身健体,而且可以祛病延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拳时为什么很多老师总告诉~~~呼吸自然?

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在呼吸,就是医生号脉也是听呼吸的。 这个是自然的呼吸,就是肌肤毫毛,肉丝内都带有呼吸。 并不是打太极拳,哪一式为呼,哪一个式子为吸,这样用呼吸就不是自然呼吸,是用喉咙的呼吸,就成了拉风箱的呼吸,这样的呼吸不但不卫生,而且还能伤气,打太极拳用的是自然呼吸。 就是动者为呼,静者为吸,正缠丝为呼,倒缠丝为吸。 气归丹田为静,静就是吸。 由丹田出来的气就是动,这就是呼。 这样用呼吸就是自然呼吸。 这样的呼吸不但卫生清洁而且可以呼出浊气,吸收清气。

气是结果,要想有较强的气感,就必须有正确的练功方法,还要勤练不辍。 气和水一样,都需要修渠道,和修建红旗渠一样,渠道一修通,气感自然来,不要刻意强求,练功时更不要想着气,在气则气滞,以力则力拙,这就是辩证法在内家拳中的体现。

只要练功习拳就离不开吐纳呼吸之法

呼吸是练习内家拳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涉及到内功,很少人愿意把它来单独拿出提起,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很多所谓大师真不懂,

二,其中秘密很玄妙珍贵,无缘不可得!

因此,正确掌握内家拳的呼吸方法,使呼吸、意识、动作三者紧密结合,是练内家拳功夫和健身、强体、养生的重要一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术圈一个常见坏现象

也有很所谓的“大师”教拳不讲良心教习授徒,分为内外两部,内部为呼吸,外部为拳势。 但往往仅教外部,而不授内部。 如果授之不得其法,反滋弊端,还拿太极拳为例,以下练拳的不良现象应引起太极拳爱好者的注意:

有些太极拳爱好者不能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具体表现在练习过程中,有面红耳赤,胸口发闷的感觉,从生理学角度来讲,憋气会使胸内压增大,阻碍静脉血回流,使心输出量减少。 而且由于憋气,可反射性的使肌肉持续紧张,限制了组织间的交换,尤其是在氧代谢不足的情况下,更加剧了组织的缺氧,肌肉中的乳酸浓度快速提高,导致肢体过早产生疲劳。 还有一部分人初学时,身体往往会出现无意识的紧张,从而导致呼吸不顺畅,形成憋气练拳。

对武术爱好者的建议:

一,初学者,只求动作和缓,呼吸自然,周身舒适,拳论说: “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呼吸不要去想什么穴位,意气上舒缓自然,追求劲顺气和的练法。 否则屏压抑制,勉强使气降沉丹田,势必易入歧途,导致下部发生痔疾肠类病症!

二,呼吸之道,通过一段时日练习可使吸吸达到“深、长、细、匀、缓、静”的状态,稳静安舒可以蓄神,呼吸深长可以养气,久而久之,则神气自能充实,身体健康也自然增进。 使行拳练功如婴儿呼吸,也是“复归婴儿”的修炼,新生儿呈现腹式呼吸,表现为小肚子一起一伏。 通过腹式呼吸、膈肌上下运动和提肛缩肾的练习来练就丹田功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强这部分脏器的功能,延迟衰老,祛病防病,滋补肾气。

呼吸之道益处:

坚持练习呼吸之道对身体健康还有以下益处:

1、增大了肺活量,使更多的氧气参与新陈代谢,提高人的生命活力。

2、腹式呼吸膈膜上下运动,使五脏六腑得到按摩,增强人的体质。

3、提高呼吸系统功能,使呼吸灵活,可练就行气运身的功夫!

4、可气沉丹田在从而在练拳时身体重心降低,稳定拳势下盘; 并可运丹田之气与动作意劲整合,提高整体劲的功效。 (本文完)

附:

扫描二维码关注临汾平阳文化;联系方式13028030007,投稿邮箱3481323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