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行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土地出让金,而如今卖地卖不动之后,财政收入骤减,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

最为明显的是不少体制中的员工出现降薪,福利减少等。

最近几个月,各个地方的ZF开始了吆喝式地为房地产加油,可惜的是并没有人买单。

毕竟最重要的信心已经被完全打碎了。

其实房子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拥有了很强的金融属性,如今人们抛弃它主要的原因也无非是衡量它的金融属性。

最为明显的举动莫过于近期各地背负着高额房贷的打工者,排队去银行还贷款。

当市场上扬的时候,贷款撬动的杠杆带来的是丰厚的收益,而当市场下挫的时候,杠杆带来的只有越来越高的经济压力。

前两天看到《人物》上的一篇文章里说到:


两个年轻人,每个月3700的房贷,一年又一年,还了8年,直到今年6月,他们才发现「本金只还了6万」,觉得这么长时间「一直在为银行打工」。

没错,这才是真正的现实。当人们贷款买房的时候,其实有一半的资金是在给银行打工。只是很多人在市场境况好的时候,选择性地忽略这个事实罢了。

有时候朋友跟我说去买一套房子的时候,我都会说租房也挺好,但他们会认为,「租房的钱不是白白给了房东吗?」

而即使我对他们说,「你们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白白给了银行」。

他们听见了,但是却听不进去。

能给人上一堂课的,从来不是一两句苦口婆心的话,而是来自现实的教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现在的高房价之下,我一直不认为存在如此大量的刚需客户和如此多的住房需求。但是房子却一直在盖个不停。当然其中会有一些房子因为老旧问题需要置换,但也应该只是少部分的,毕竟我们的商品房市场从开始到现在还不到30年。如果现在就开始为了大部分破旧房做准备,那是不是说明国内房子质量不太行?

再者,只要人们稍微有留意自己城市中晚上那一大片黑漆漆的高楼,他们应该很早就能看到房地产这个巨大的泡沫。

大概六七年前,我就已经看到国内已经出现了所谓的“鬼城”。也许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个个例,我却认为那更像是第一张倒下的骨诺牌。

前阵子我对概率学感兴趣起来,于是乎找了一些入门书籍来学习。看完并以我浅白地理解之后,我认识到一个很矛盾的事实:对于短期发生的事情,例如明天股市是涨还是跌,我们无法给出确切答案。但是对于相对长期来说,我们又可以看到一幅比较确定的画面:经济是稳定地在增长,所以大概率继续上扬。

但是对于太过长期的事情来说,受到意外影响的风险同样很大,例如我们没有办法预测到俄乌战争或者类似的黑天鹅事件。

这样的事实,在实现之中比较直观体现的大概就是国债收益率。

通常到到期时间越长的债券,它的收益率会高,例如10年期的会比短期的更高收益。

主要的原因是人们认为,在较长的时间里,长期债券隐含着更高的利率风险,所以购买者更愿意购买短期的债券,从而导致短期债券的价格更高,收益更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相对于长期的确定性,现在反而变得不确定了;短期的不确定也变得更加确定了。

而对于房地产市场,它属于耐用品市场,也就生命周期非常长,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的人口,在目前人口老年化,加上晚婚少子化的趋势之下,其实很容易看出未来十多二十年的市场容量已经基本确定。毕竟就算如今每个家庭生多五六个小孩,也只能等到二十年后才能催生下一波大量的购房需求。

而影响房地产短期中期的主要因素:政策和金融,在目前看来也很难起到什么大作用。因为人们在面对如此多头部房企接二连三的违约甚至倒闭之后,信心已经很难重新建立起来。

房地产天量的资金来自于信贷,而现在信贷最重要的信心已经没有了。

如今的房地产市场就像一个被众人推得越来越高的大雪球,每上升一点,它所需要的力量就也大。如果没有新人的加入,那么现存的人们就必须加大力量才能推得更高。这就是我们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的原因。

只要稍微有部分人开始“躺平”不出力,整个“雪球”就开始变得不稳定,其他人就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支撑。

所以,躺平在我们如今的社会大概率会被视为“不积极”,甚至被问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