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原8月21日电 题:千锤百炼“手撕钢”
中新社记者 胡健
0.1mm、0.02mm、0.015mm……十年间,中国宝武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带公司”)首席箔材工程师廖席看着“手撕钢”逐渐变薄,并不断应用在高精尖领域,不禁感慨道:“我们的确做着一件平凡的伟大事业。”
超薄不锈钢市场广阔,可应用于新能源、精密仪器、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因其薄如蝉翼可徒手撕开,厚度只有A4纸的四分之一,也被形象地称为“手撕钢”。
走进“手撕钢”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重达3吨、厚度为0.5mm的不锈钢卷,正在进入轧机。经过数小时的反复轧制,一卷卷表面平整且厚度仅有0.02mm的不锈钢生产出炉。
在经历了清洗、裁切等一系列环节后,打包齐整的“手撕钢”被卷成圆柱体,准备运往美国、巴西、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彼时,仅有德国和日本等少数国家掌握生产这种超薄不锈钢的技术,对“手撕钢”需求量占全球市场80%的中国而言,长期面临“高价买”和“卡脖子”困境。
“2016年前后,公司年亏损几百万元(人民币,下同),在这样的困境下,我们不得不尝试新的赛道。”廖席说,“脱胎”于80多年历史的老钢厂,精带公司决心向0.05mm以下的不锈钢箔材攻关。
“因为核心技术都被其他国家掌握,我们无迹可寻,只能一次次摸索。”精带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段浩杰告诉记者,最初单是把原材料从轧辊的一侧穿入另一侧,就花费了3天时间。
“手撕钢”的生产过程像擀面皮,需要用20根轧辊将钢材“擀”薄。每轧薄一次,轧辊就要重新配比一次。
段浩杰坦言,在“手撕钢”的研发过程中,80%的难点都集中在轧机辊系的配比上,锥度、凸度等因素能变换出成千上万种排列组合。
“我和轧机待的时间,比在家里都长。”段浩杰说,那年夏天,白天公司生产日常订单,只有在凌晨三点,才能进行“手撕钢”的研发试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精带公司的15名平均年龄30岁的研发人员,在历经711次失败,攻克了172个设备难题和452个工艺难题后,终于研发出宽640mm、厚度仅有0.02mm的“手撕钢”。
从过去以上千万元一吨的高价进口,到出口美国、日本、韩国、巴西等国家,“手撕钢”研发团队用两年时间实现“逆转”。
2020年,精带公司又研发出宽600mm、厚度仅为0.015mm的超薄不锈钢,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可批量生产此厚度的钢企,在“手撕钢”领域,精带公司进入“无人区”。
在廖席看来,“手撕钢”的研发成功是全球科技材料发展的缩影。
近五年,中国超薄不锈钢的产能从10万吨增加到近50万吨,常规“手撕钢”产品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行业的发展让特殊品种的新材料成为研发主项。
“我们未来要做的,就是不断打破国外垄断,为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创新与突破提供支撑,研发出更多中国自主创新的新材料。”精带公司经理王天翔说。
2021年,精带公司产量达2.7万吨,营收7.2亿元。2022年6月15日,该公司首台纯国产轧机开工建设,预计产量可达3.3万吨,营收9亿元。
半年前,段浩杰把社交平台的个性签名改成“努力成为那个伟大的一部分”。如廖席所言,新材料是全球科技进步的基础,他们能做的,就是努力让那些伟大的梦想成为现实。(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