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尧时期,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山岭,淹没丘陵,百姓十分忧虑。帝尧听取臣下建议任用鲧治水,然鲧治水九年都不成。后被替帝尧巡视天下的舜给流放了,使其死在了羽山这个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时候帝舜已经是帝尧的女婿了,有理由怀疑帝舜已经在为以后篡夺虞朝而开始剪除帝尧的宗亲势力。因为《史记·夏本纪》与《大戴礼记·帝系》称鲧为颛顼之子,黄帝次子曰,昌意,生颛顼。颛顼之子名鲧,鲧之子名叫禹,为夏后启(即夏启)父。

大禹为报父仇,同时也为保全自己。于是上下打点,让四岳推荐自己去治水,会上再来个欲拒还迎,最后表现出一副不得不接受的姿态。

尧死后,帝舜问四岳道:“有谁能成就帝尧的事业,可叫他担任官职呢?”大家都说“伯禹作司空,可以成就尧的事业”。

舜说:嗯,对!”命令禹说“:你平治水土,尽心尽力做好这件事吧。”禹跪拜叩谢,推让给契、后稷、皋陶。
舜说:“你快去上任办事吧。”禹为人敏捷机智,克勤克俭,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说话诚实;声音的高低快慢,合于律吕,自身的进退屈伸,合于法度,一举一动,都能适宜于事理,勤勉敬谨,可以作为纲纪。
禹于是与益、后稷奉舜帝的命令,率领诸侯、百官发动民夫动土治水,行山路,树标志,测定高山大川情况。

因为大禹知道只有出去治水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才能让自己活下来。也只有出去治水,才能建立自己的势力。只要治水成功,就可以收取名声,掌控民意。才能报父仇,才能夺帝位。但是这一切都不能让帝舜知道,只能暗暗的进行。

于是乎,一场新的较量就开始了。

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还带着测量四时的仪器,终于开辟了九州,疏通了九条河道(弱水、黑水、黄河、漾水、长江、沇水、淮水、渭水、洛水),筑堤修治了九个大湖,凿通了九座大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叫益发给民众稻种,在低湿的地方种植。

叫后稷发给民众欠的粮食。

粮食缺少的地方,就加以调剂,使各诸侯管辖区内,能够大致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禹隐忍十三载,终于治水成功,拥有了民心,民意,还拉拢了其他诸侯,又通过利益交换,取得了皋陶、益、后稷等大臣和帝尧时期的忠臣们的支持,于某天帝舜上朝的时候,发动了政变,囚禁了帝尧。大禹代替帝舜开始执政。通过十七年的执政,大禹称帝的时候终于到来了,终于可以报父仇了,于是乎帝舜去世了。

禹于是即位为天子,面朝南坐,接受天下臣民的朝拜,国号称夏。

这时皋陶过来要求大禹兑现之前的承诺,让皋陶成为下一任国主。大禹为稳住皋陶,就答应他,然后再密谋除去皋陶。于是乎皋陶来不及登帝位,就去世了。

大禹为报答益的支持,让益处理政事,未来能辅佐儿子启。但是益也是有野心的,在大禹巡视东方,在会稽山不幸去世之际,悍然发动政变,掌控了京城。但是却忽视了启。

启在诸侯的拥护下,打败了益,登上了帝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位君王。

古之成大事者,一定要学会隐忍,以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