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季》-金典、《怎么办!脱口秀转转》-海天酱油、《心动的信号》-微醺、《快乐再出发》-五谷道场、《向往的生活》-特仑苏、《2022好声音》-安慕希……

一眼望去,如今各大头部综艺的总冠名,几乎都清一色的 来自快消品牌。 曾经的手机大战呢? 一度 的电商角逐呢? 似乎都统统淡出台前、隐身幕后,最终综艺轮流转,都敌不过风水轮流转。

为什么现在快消品牌开始霸屏了?要看赛道,更要看世道。

消费小“四”代

孔二老师以为,大抵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口罩经济”。在疫情接二连三的骚扰下,包括影院、娱乐、KTV等在内的种种“户外屏幕”基本都倒退回几十年前,而人们也不得不迫于形势和行程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户内屏幕”上,即手机、电视、平板、PC等,所以这几年各大网综与网剧都迎来了一个为数不多的上涨期,这也令本身就扎根千家万户的快消品牌更有动力去安家落户。此时的用户,已然成为住户的户。

第二是“钱包经济”。相比较其他行业在近些年的普遍滑坡,快消行业中的一些头部品牌却依然迎来了逆势增长。这除了各家品牌十分争气之外,恐怕也有消费者们如今日益“囊中羞涩”原因。口红经济学告诉我们,当人们的收入骤然减少、增长乏力时,会削减任何的大额消费,然后通过购买大量普通消费品来实现心理上的代偿效应,以及减少精神上的损失厌恶。此时的消费,已然成为经费的费。

第三是“社交经济”。当物理场景和距离常常处在不确定的风险之下,人们的脚步也基本被困在了一亩三分地中,便会加快线下社交到线上社交的转化。而除了各种热搜与新闻,综艺便成为最能寻求“志同道合”的话题所在。当受制于大环境与小钱包,人们会更倾向通过保守主义将自身封闭起来,以达到在舒适区内来避灾避祸的安全诉求。但这种若有若无“孤独”需要凭借在封闭之中的社交来排解——目前在封闭环境中,没有比综艺更好的消炎药。此时的社交,已然是交困的交。

第四是“政策经济”。小到一餐一素,大到汽车房产,各种一揽子政策以及由各地政府派发的消费券,无一不在表达着同一个意思:大家花钱吧!赶着政策红利,各大日常消费品牌自然不想放过这样的增长点,谁在此时能抢占更多的注意力,也就能抢占更多的“消费券”,自然也就能汲取更多消费。曾有经济学家评论称,一块钱的消费券大概能撬动4块以上的消费,此时的花钱,已然是交钱的钱。

营销之变

那么从营销上,这意味着什么?

一方面意味着“品销脱钩”。除了部分快消品牌之外,大部分行业的大多数品牌,都将品牌品销脱钩的挑战,也就是以往的品牌营销未必再能带来绝对的销售转化。因为这已经陷入了市场短路,而非链路。譬如,品牌面临各方面的压力必须拿出更好的销售业绩,但处于闭环的消费端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无法实实在在的撑起销量。

已经有数据表明,如今的整个国内智能手机消费市场,已经冷却回多年以前,用“停滞”二字形容也并不为过。当越来越多的品牌急于赚钱来缓解自身压力,消费者便会本能的、默契的看紧自己的钱,一涨一消,这就更加考验品牌是否能拿出更具时宜的产品和购买理由。双方博弈的不是彼此,而是时代。

另一方面意味着“画像失效”。以往,品牌热衷通过用户画像的方式来寻求受众的痛点和兴趣点,从而针对性的进行创意输出和决策引导。但在如今充满巨大不确定与悲观情绪的阴影里,消费者不再会纯粹的以个人喜好来驱动决策,而是会理性的权衡利弊与得失,乃至生死。

这时起作用的不再是用户画像,而是用户的“心理图式”,即人们已有的认知和经验网络。我们对当下的认知是什么?我们对危机的经验是什么?品牌若能给人们以未来信心,人们才会还以消费信用。双方消费的不是产品,而是鼓励。

所以,不是剩下只有消费品牌才有钱了,而是消费者只剩下买消费品牌的钱了。对其他的品牌营销而言,这并不是最难的关头,而是一切才刚刚开头。破局之道和制胜之道都不再是需要看到用户的痛点,而是要看到用户的痛苦。

近期

账号介绍

孔二老师:咨询公司创始人,资深科技营销人【专注科技、营销等领域】。前奥美创意总监,熟谙重大事件策划,虎 嗅 、钛媒体、网易等多家内容平台热门作者,推出营销专业理论“营销七象”。爆文《贾跃亭怒沉百宝箱》《刘强东的开学第一课》等多篇科技点评获得500万+阅读, 被全网推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