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从北京一所双一流大学的应用数学专业毕业后,进了一家外资的航空咨询公司,主要负责公司的数据分析建模、建数据库。不到5年时间,成为了公司最年轻的骨干。

但后来,由于公司业务转型,加上一些内部原因,经营发生了一些问题。小李从公司辞职出来,进入了国内的一家航空公司,把之前所学技能运用到公司业务上,成为了规划部经理。但过于按部就班的生活让他觉得抱负难以施展,于是他又做出了一个让身边人倍感意外的决定——回家乡开养猪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养猪还用得着高学历吗?放弃高薪又安稳的日子,转而跟猪打交道,图什么呢?一个从农村考学出来,进入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工作,十年后又回到了农村,干上了“农活”,当起了“新农民”。亏不亏?

可两年过去了,小李的事业做得有声有色。最近,看了一篇报道,是他所在乡镇的中学请他做现场分享,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关于养猪的趣事,介绍养猪知识。真的让人大开眼界。原来现在养猪的学问大了去了。如果只是自家养几头猪,可能确实没有多难,但经营一家成规模的养猪场,必然要具备很多知识,做很多功课。

看到小李做的一张张图表,分析饲料、仔猪成活率、母猪年产胎次、料肉比等等数据,深感在现如今,想干点什么,如果不懂科学,不知钻研,都不会有好的成绩。就连猪场都已经向数字化转型了,衡量各项指标,控制关键指标才能实现降本增效,提高利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能想到,一个在一线城市的一流大学应用数学毕业的高材生,多年后却整天围着猪打转。这样的反差,初看是难以想象,但深入了解之后,却也自有一番逻辑。现如今的农业早已脱离了我们的固有想象,而在向全面的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升级。

通过小李的亲身经历,可以看出有很大一部分人在工作中逐渐转型到了跟专业不相关的领域,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

1. 所学专业就业前景受限

有很多人在报考大学的时候都是先以学校为前提,在目标学校下进行专业选择。但有些相对冷门一点的专业,毕业后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也会多少受到限制。市场前景不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继而在本专业外寻求新的出路。

2. 工作中摸索出了新的兴趣点

其实对于所学专业的兴趣,还是在工作中真正实践才能有更多体会。学校里只是掌握一门知识和技能,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操练,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另外,随着工作时间线拉长,接触到的领域越来越多,很可能兴趣点也会随之改变。

兴趣是热情的源泉,而只有对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才会更愿意在业务上下功夫钻研,为之付出努力。

3. 在不同行业之间寻找内在联系

很多工作貌似毫无关联,但也许存在很多内在联系。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样可以应用到新的领域。比如小李学的应用数学,很好地运用到了后来猪场的运作上。甚至对后面的工作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也许专业知识本身在工作中用不上,但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也能在不同行业中发挥不同的影响力。

我还有一个朋友,大学是学音乐的,可后来出于种种原因并没有真正从事艺术行业,而是到了活动公司做了一名活动策划。她活跃的思维和审美,在工作中也助益良多。

由此看来,路有很多条,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必将有更大的发展。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