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点美肴佐茶餐

(一)

苏州有一对专做美食的父子,父亲汪成,中国烹饪大师,有点胖,架一副眼镜,慈眉善目,一脸福相;儿子汪涛,子承父业,人高马大,比父亲更胖一圈。

汪氏父子,两位胖爷。2019年,父子俩准备合作开店,想取个名作工商登记。有人建议,就将“胖”字拆字注册。“月—半”,挺有趣,父子俩觉得不错,就去登记。被工商的工作人员劝解,说会有歧义,一部分人会有被歧视的感觉。父子俩说,月与半不行,反一下,半与月呢?“半月”,挺有诗意,也有禅意,于是,苏州“半月斋”诞生了。

父子俩人缘好,与文化人关系亲密,于是书法家送字,书画家赠画,小小店堂充满文化气息。汪大师也邀我写几个字,情面难却,大胆出手,我就写了“苏州茶餐厅”五个字。父子俩挺喜欢,装裱后挂在了收银台后墙上。

苏州茶餐,是时代对餐饮业的呼应,是苏州面馆的扩充、糕团店的延伸、菜馆的浓缩。茶是引子,餐是主题,几十种点心、几十种小菜,四季有变,丰俭由己。很适于与朋友小聚,适于长坐,深谈一两个小时。苏州需要这样的茶餐厅。

(二)

父子俩合作开店,各展其长,老有老的优势,少有少的特长,正可互补,所谓1+1大于2。

老汪是老知青,上山下乡十年,六年在食堂工作。回城进了苏州电扇厂,自告奋勇回到食堂。先后在黄天源学糕团、松鹤楼学菜肴,又去糕点厂学了茶食糖果。稍有空闲,就穿街走巷,向民间高手学小吃,还拜师朱阿兴,学了苏式船点“真经”“秘笈”。餐饮界的十八般武艺,汪大师样样拿得起。

小汪,大学生,脑袋灵活,点子多,搭得住时代脉搏,懂得时尚消费。步入社会后,一直在餐饮业跌打滚爬,成功策划过不少案例,比如他在“半月斋”推出的“盲盒”,就备受年轻食客喜爱。

何谓盲盒?就是点心组盒。两位食客坐下,服务员送上两组盲盒,“点心+小菜+茶水”各不相同。这就有趣了。两个人可以互换、互敬,完了,没吃够,可以再点,还可以打包带走没吃到、没吃够的点心或菜肴。这就是年轻人的消费兴奋点。

 (三)

茶餐厅,既有米粉类点心,又有面粉类食品,还要有经典菜肴。妙哉!我在半月斋茶餐厅,摘录了基本食单。

点心单:月饼十一款,有汪大师独创的火腿葱油月饼、蟹黄肉松月饼,也有苏式的清水玫瑰、椒盐百果等。酥饼八款,有最受食客欢迎的火腿萝卜丝酥饼、山楂酥、紫芋酥、腐乳酥等。米糕类十款,有玫瑰拉糕、状元糕、斗糕等。包子五款:三丁包、笋丁包等,当然少不了泡泡馄饨、阳春面、各式汤团等。点心单计五十款。

菜肴单:清风三虾、松鼠鳜鱼、蟹粉狮子头、虾籽鲈鱼、虾子爆鱼、传统焖肉、蜜汁火方、油焖春笋、水面筋塞肉等,计二十五款。

你能想到的苏州经典菜典,这里几乎都能品尝。

 (四)

半月斋之妙,妙在点心和菜肴不断推新。父子俩天天头脑风暴,从老传统、旧食单、民间高手处寻找灵感,又根据现代人“吃讲营养、食讲健康”的索求,挖掘、整合、创新出适合现代人口味的四季美味。

象形松鼠鳜鱼。苏州第一名菜当属松鼠鳜鱼,但现在很多人并不认可,原因是太油、太甜,还不像松鼠。汪大师对松鼠鳜鱼做技术性改良,恢复了“头尾高高翘,挂卤吱吱叫”的造型,人见人爱,口味上也创新为水果型、“酸甜型”。

煠紫盖。从前做焖肉的商家都有“煠紫盖”,尤其是夏季。其实就是焖肉的边角料,挂糊后油炸。汪大师做改进,不用边角料,只用完整的、五花焖肉做底料,油煠偏老,外皮松脆,改刀后装盆,一扫从前边角料的扮相,有了尊严,步入经典名菜之列。

玫瑰猪油年糕。这块糕堪称“苏州糕团大哥大”,重油、重糖、浓香。至今很多食客还不知道怎么吃法。汪大师将这块糕的正确食用方法演绎到店堂,让食客品尝到美食真正的美味。即将糕先切片,再挂糊油煎。这才是这块糕的完美出品。当然隆冬才有。

火腿葱油月饼。苏州的鲜肉月饼真是一绝,但从前还有两款:火腿月饼、葱油月饼,今已难见。众人说,太咸!太油!汪大师:将两款月饼合并重组,减轻了火腿之咸,弱化了葱油之油,达到了“刚刚好”境地,备受大众好评,有一次,有个食客一次订做一千枚。

叶正亭(作者系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作家、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