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诱夏娃的苹果,说服力在模糊中流动的机会 | 模糊谈判力 第一篇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673篇推文。

全文共2512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引言

1 引言

我们都希望拥有一种能力,一种我们“说”了,别人就能“服”从的能力;

它叫“说服力”。

“说服”,属于“谈判”的子集;

不是所有的谈判都是通过“说服别人”来完成的;

但“说服别人”,确实是完成谈判的一种方式。

讽刺的是,

谈判思维”这个东西的诞生,却是因为桔梗我在“说服”上毫无建树,甚至完全放弃的情况下,而做出的选择。

因为,我想绕开“说服”来完成“谈判”。

但随着阅读面的扩大,我开始意识到,“谈判思维”不应该绕开“说服”;

上个月完成的“谈判秒杀力”,就是“瞬间说服力”的一种理论;

它让我着迷。

但并不是所有的“说服”都能在瞬间完成,我相信,“说服”的秘密还隐藏在更深层的逻辑和认知中。

其实,“说服”的秘密,和人的历史一样古老。

圣经中,那个“创世纪”的故事里,夏娃被引诱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

在这之后,她和亚当都遭受到了上帝的惩罚。

因为上帝在创造伊甸园的时候,就叮嘱过亚当和夏娃,

除了智慧树和生命树,园子里其它树的果子都可以吃。

即使如此,狡猾的蛇依然成功引诱(说服)了夏娃吃了智慧树的果子。

这使得亚当和夏娃被赶到尘世里,遭受苦难,从此,上帝失落了人,人也失落了上帝。

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可你是否意识到,蛇是怎么做到的?

它的“说服力”来自何处?

2 迎合谁?

2 迎合谁?

这是一个全新的系列推文,我叫它“模糊谈判力”,它的思维方式启发自牛津大学的实验心理学研究。

为什么我曾经对“说服力”如此的力不从心?

我希望供应商可以按照我的意思,把价格降下去;

我希望老板可以按照我的请求,把工资涨上去;

我希望老婆可以按照我的想法,再生一个儿子;

我希望女儿可以按照我的指令,每天睡前要刷牙;

可惜,这些事最终失败的结果,都在不断告诉我,

你毫无说服力。

为什么我就没有说服力?

让我们回到伊甸园的故事里,狡诈的蛇是如何具有说服力的?

蛇问夏娃,

上帝是否说了,这园子里的果子你都不能吃吗?

夏娃摇摇头说,

嗯,我们可以吃果子,但上帝特意关照我们,不能吃中间那两棵树(智慧树和生命树)上的果子,甚至不能碰它们,碰了我们就会死。

蛇笑了,

碰一碰果子怎么会死呢?这显然是上帝在骗你,想一想,有没有可能,上帝不想让你们吃了智慧果之后,和他一样聪明呢?

在这个系列里,你会发现,所有的“说服”,首先都需要做同一件事,

迎合。

只是每一次说服,选择“迎合”的角度和分类界线不同罢了。

在蛇引诱夏娃的故事里,蛇选择迎合的,是夏娃的“虚荣心”;

“虚荣”,正是人最大的弱点之一。

关于“迎合”的方法和技巧,我们会在后续文章中详述;

在这里,我希望提醒你的是,蛇在说服时,并没有把焦点放在它想干什么上;

正如,我所有失败的“说服”里,我的焦点都是,“我的意思”,“我的请求”,“我的想法”,“我的指令”;

自以为是的我,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加上我的逻辑、分析、辩论、解释,但结果如何?

这样的说服会失败,显而易见。

而蛇的说服里,它把焦点放在了对方的意思和对方的想法上;

“模糊谈判论”认为,

说服,不是告诉对方,你想让他做什么事情,而是给对方一个逻辑,让他做他想做的事情。

如果你有耐心去翻看“谈判秒杀力”里所有的“说服”案例,你会发现它们都符合这样的规律。

3 模糊谈判力

3 模糊谈判力

这是“模糊谈判论”的第五个系列推文。

前四个系列里,我们从“大脑的黑白世界”,聊到“分类的迷思”,再聊到“聚焦与远眺”,再聊到“语言的原罪”;

这些都在为“模糊谈判论”的核心内容做着铺垫;

我努力让整套理论的逻辑更为严谨,不免显得有些啰嗦;

我们从老生常谈的“非黑即白”谈起,一直围绕着“分类”这个话题;

“分类”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基本方法,我们试图用“分类”来更精确地理解这个世界;

但这个世界的本质却是模糊的。

当我们奢望对一个模糊的世界,做精确“分类”的时候,头疼的问题产生了;

我们开始胡乱地“聚焦”和“远眺”;

我们开始放纵语言做极端的夸大;

但所有的这一切,却开始给“模糊谈判论”一个机会;

一个“说服”的机会。

于是,“模糊谈判论”的核心观点便产生了,

当我们就是不喜欢“灰色”的时候,我们就变得容易被向“黑”或“白”去说服。

我们的大脑,无法忍受一个模糊的世界;

这个“模糊”,既包括一个“黑白”之间的“灰色”,也包括所有二元论之间的“模棱两可”。

所以,我们在上一个系列中,送给了你三个“分类”武器;

为什么我把“分类”叫做“武器”?

因为“分类”,就能产生“黑”与“白”,就能让一个处于“灰色”地带的大脑,朝我们希望影响的方向(黑或白)去改变。

比如,我给你的这三把人类认知中,最原始、最基本、最强大的分类:

我 Vs 他

战 Vs 逃

对 Vs 错

不仅如此,我们天生就对这三个分类怀有偏见;

人,总是偏向于站在“我”这一边的人和事,而不是“他”那一边;

人,总是赞赏有勇气的“面对”(战),而鄙夷没担当的“逃避”(逃);

人,总是希望自己是“对”的,而拒绝承认自己是“错”的;

当对方在这些分类的界线上模棱两可的时候,当对方处于“模糊”的时候,你的说服力机会就“呼之欲出”。

让我们也尝试迎合一下夏娃的虚荣;

我(我在提醒你不要被上帝骗了,我和你是一伙的) Vs 他(他可能在骗你)

战(选择面对吃苹果的尝试) Vs 逃(选择逃避吃苹果的尝试)

对(你为什么不能拥有和上帝一样的智慧?有什么不对)Vs 错(就为了不让我和他一样聪明而欺骗我?这难道没有错?)

当我们可以在夏娃心中继续画下这样三条分类界线,我们就相当于在迎合夏娃虚荣的焦点上,继续增强了三个强大的逻辑。

还记得我们在前几篇推文中,做过一个比喻;

说服力的流动,就像电流,也就是电子在金属导体的两极间流动。

两极,就好似“二元”分类的两个极端;

说服,其实就是语言影响了人们,在二元分类的两端完成流动的过程;

人们总会选择远离“歧视”的那一端,流向“尊崇”的那一端;(从他流向我,从逃流向战,从错流向对)

正如电子在两极的电压下,完成两极之间的流动,形成电流;

说服力,也在二元分类的两个极端下,受到压力影响而产生流动。

当我们还没有向对方做出“我Vs他”、“战Vs逃”、“对Vs错”的分类之前,对方在这些界线上是“模糊”的;

而这些潜在的“模糊”,就是你产生“说服力”的机会;

这就是“模糊谈判力”。

4 小结

4 小结

我知道今天这第一篇的理解上会有些难度;

但希望你能从这个完整的逻辑中,了解“模糊谈判论”的全貌。

这里是“谈判思维”!

“模糊谈判力 第一篇”待续

---桔梗(839239@qq.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