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日本此举给外界的第一印象是打着“中国威胁论”的幌子,试图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发展所谓“先发制人攻击敌方基地”的能力。但老司机仔细研究了这则新闻,却看出日本背后的外厉内荏。

日本《读卖新闻》8月21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日本政府正考虑将1000枚以上的远程巡航导弹部署到从西南诸岛到九州的广袤地区,使日本导弹的打击范围能触及朝鲜和中国东部沿岸地区。

毫无疑问,日本此举给外界的第一印象是打着“中国威胁论”的幌子,试图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发展所谓“先发制人攻击敌方基地”的能力。这些分析当然都没错,但老司机仔细研究了这则新闻,却看出日本背后的外厉内荏。

没错,外厉内荏,这就是老司机对日本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式岸舰导弹

《读卖新闻》称,日本准备以陆上自卫队的12式岸舰导弹为基础进行升级,将其射程从目前的100公里提升到1000公里以上。事实上,相关性能升级计划自从2015年12式岸舰导弹服役就开始了,日本还计划将这款导弹改进为可从舰载和空中发射版本,从而让日本具备更多样化的远程打击能力。

报道特意强调,日本政府之所以希望拥有大量远程导弹,是因为美日和中国之间的“导弹攻击能力差距过大”。

据称,此前日本一直受和平宪法的约束,无法拥有“攻击敌人基地”的能力;而美国则受到《中导条约》限制,没有研发射程为500至5500公里的陆基导弹。虽然美国已退出该条约,但从重新研发到实际部署仍然需要时间。相比之下,五角大楼认为,中国拥有射程可达日本的陆基中程弹道导弹约1900枚,中程巡航导弹约300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斧”巡航导弹

日本当真部署上千枚远程巡航导弹是什么概念?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发射了288枚“战斧”巡航导弹;1998年的“沙漠之狐”行动中,美国总共使用了325枚“战斧”巡航导弹;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累计投入了约800枚“战斧”巡航导弹。由此可见,上千枚远程巡航导弹的储备量,足以让日本应付大规模局部战争的消耗还绰绰有余。

但另一方面,生产和保管如此大数量的巡航导弹需要天文数字的经费。何况随着现代防空技术的发展,常规巡航导弹的威慑效果正持续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8式岸舰导弹

根据日本媒体的报道,日本研制中的巡航导弹是以12式岸舰导弹为基础。老司机注意到,其实12式岸舰导弹也并非全新设计,而是88式岸舰导弹的升级版,只是提升了射程,以及更换了“惯导+GPS+地形匹配制导+末端主动雷达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具备更好的飞行路线规划能力。但总的来说,它仍属于常规亚音速巡航导弹,与美国“鱼叉”反舰导弹基本属于同一个档次。

事实上,美军也曾利用反舰导弹发展对地攻击巡航导弹,那就是在“鱼叉”反舰导弹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斯拉姆”导弹。但美军近年来已经认识到,面对现代化防空系统,常规亚音速巡航导弹的突防能力堪忧——俄乌冲突中,俄军发射的多枚亚音速巡航导弹被乌军击落,也从侧面证明了美军的担忧。因此美军已经彻底放弃在“鱼叉”反舰导弹的基础上修修补补,而是推倒重来,发展新一代LRASM远程反舰导弹,它的突出优点是隐身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智能化程度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曝光的12式岸舰导弹升级型号

不久前日本防卫省发布了研制中的12式岸舰导弹升级型号的照片,其外形与现役型号有了很大不同。预计该导弹将与研制中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配合作战。但从日本着急要求新型远程巡航导弹在2024年开始量产判断,如此仓促的时间限制,该导弹恐怕没有办法实现全部的预期目标,只能满足初步的提升射程,来不及采用新一代巡航导弹标志性的隐身或智能控制设计,也谈不上更具威慑力的高超音速突防能力。

话又说回来,倘若日本真有足够的技术能力作为底气,根本就不需要部署1000枚远程巡航导弹才能“弥补与中国的导弹差距”——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只使用了三次高超音速导弹,就已经让美国头疼不已。

因此,日本宣称要“部署上千巡航导弹瞄准中国沿海”,其实暴露了日本导弹技术能力跟不上、只能“质量不足数量补”的真相。这不正是典型的外厉内荏么?

延伸阅读:

日本部署上千枚远程导弹因台海局势?专家:耍心机,证明日本谋划已久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郭媛丹】日本《读卖新闻》21日报道,日本正在考虑部署1000枚以上的远程巡航导弹,以加强对中国的反击能力,报道将日本的这种打算归因于“台海局势”。军事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日本早在2020年就表示其要发展中远程巡航导弹,对此事谋划已久。1000枚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其涵义在于“日本已具备批量生产远程巡航导弹的能力”,而日本选择此时机来“透风”可谓是心机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卖新闻》报道截图

报道引多位日本政府官员的消息称,日本将把陆上自卫队部署的12式地对舰导弹的射程从目前的100多公里扩大到1000公里左右,可覆盖朝鲜和中国沿海地区。鉴于台海局势,这些导弹将主要部署在西南群岛和九州岛,目的是缩小与中国列装导弹数量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

报道称,首批远程导弹或将于2024年列装日本自卫队,比原计划提前两年。报道还表示,日本将在今年年底修订国家安全战略,预计政府将宣布“具备反击能力”,“以自卫为目的”攻击敌方导弹发射基地。

路透社报道称,日本外务省没有立即回应记者就该消息置评的请求。

而路透社在报道同一则新闻时加入的背景是:本月在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问”台湾之后,地区紧张局势加剧。日本声称在解放军演习期间有5枚弹道导弹落在日本所谓的“专属经济区”。对此,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曾回应,日方也应该知道,中日两国在有关海域尚没有划界,所以不存在所谓“日方专属经济区”的说法。BBC中文网的标题则更直接:“环台军演后续:日本考虑部署射程1000公里的远程导弹”。

实际上,这种关联解读并无事实根据。军事专家宋忠平2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日本早2020年就表明要加强境外打击能力,也就是“源头打击能力”,而该能力的提升方法之一就是增加远程巡航导弹,射程1000公里将使日本具备中远程打击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读卖新闻》17日披露,日本防卫省已确定为建造中的两艘反导型宙斯盾驱逐舰配备远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时隔几天之后,《读卖新闻》21日通过多位日本政府官员再度披露日本正在考虑部署1000枚以上的远程巡航导弹。这种明显的“步步为营”也进一步证明日本对此事谋划已久。

对于“1000枚以上的远程巡航导弹”这个说法,宋忠平进一步解释,若报道属实,那么1000枚就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其含义是表明“日本具备批量生产远程巡航导弹的能力”“这是量产的象征,日本可以按照需求来进行生产”。从此也进一步表明,日本发展中远程巡航导弹和台海局势没有关联,但日本选择此时机来进行“透风”可谓是心机重重。

日本以“中国威胁论”的借口来发展军力的情况并不少见,今年4月份,日防卫大臣在谈及2023年度防卫预算时暗示把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纳入预算考虑范围,其理由就是中国的军备建设和军事活动“引发国际社会强烈担忧”。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对此回应称,这种企图突破“专守防卫”的危险苗头,才是国际社会应高度警惕和强烈担忧的。日本军国主义当年以“外部威胁”等为借口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地区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我们敦促日方以史为鉴,约束自身言行,多做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事。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日本在第二次大战后被套上枷锁,“和平宪法”第九条明订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因此日本这些年以来并没有部署可打击外国领土的远程导弹。近年来,在修宪的强烈呼声下,国防开支不断增加,日本政府也采取了更强硬的战略。

宋忠平表示,最近几年日本一直在竭力突破“专守防卫”,鼓吹解禁“集体自卫权”,这也就是要使日本自卫队具备“攻防兼备”的能力,尤其在境外可以对其他国家实施源头打击,而日本“放风”要配置远程巡航导弹的目的就在于此,“当前日本国内修宪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以自民党为首的修宪势力在参议院保持超三分之二多数地位。日本要想修宪,关键在于美国的默许,而美国企图借助日本来实现自己的霸权野心,因此日本突破和平宪法,改变‘专守防卫’的军事体制是大概率事件。”

宋忠平认为,配备中远程导弹只是突破“和平宪法”的手段之一,未来日本还会研制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甚至会堂而皇之研制航空母舰,这些都是过去“和平宪法”所限制、禁止的。宋忠平认为,在修宪之前就通过媒体“放风”展示出日本的两手准备,一方面修改“和平宪法”是从程序上进行突破;另一方面,配备有中远程巡航导弹是事实上的突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顺理成章”改变日本“专守防卫”的军事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