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标题:《宋代瓷器经济发展盛况,淄博陶瓷不衰落》

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使人民能够休养生息,从而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当然也为瓷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产条件。

北宋农民对国家负担的课税相当繁重,但与晚唐和五代十国时期随时随地都会增加的苛捐杂税相比,却要轻一些。另外,在租佃关系盛行的情况下,佃户(客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也明显减弱。如北宋法律已经承认客户是良民,还规定在一般情况下,佃户可以自由选择出租土地的地主,甚至自立门户。地主与佃农租佃制关系的存在,加上宽减的赋税,一方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一方面多少改善了佃农和仆隶的社会地位。”因此他们的生产兴趣会有某种程度的提高,这样就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为制瓷业的勃兴提供足够的物力、财力和技术支持。

宋代人口急剧增加,并向城市集聚。宋人张邦基《墨庄漫录》载:“仁宗尝问孝肃公包拯历代编户多少之数,公悉考以对。”唐代最盛时期“明皇天宝十三年,只及九百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宋“太宗至道二年,增至四百五十一万四千二百五十七”宋仁宗庆历“八年,又增至一千九十万四千四百三十四”。“拯以谓自三代以降,跨唐越汉,未有若今之盛者”。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城市人口比例最高的时代之一,北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0.1%,南宋则高达22.4%。人口的增加为农业、手工业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人口向城市的集聚为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创造了广阔市场,产品需求量的增长反之又刺激了农村和城市的生产。瓷器制造业作为手工业生产的一支,必然会因人口的冲击促进其发展,刺激了生产也刺激了需求。

宋朝的商业及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商业兴旺的集镇也越来越多。由于瓷器制品的原料加工和烧造生产需要一定的自然资源的固定产地和具有相关技能的熟练工匠,而且瓷器性脆易碎,不宜搬运,常就地或就近交易。因此,一方面,宋代繁荣的市镇本身就是瓷窑的集中地。河南登封曲河宋代窑址发现的清代碑记说:“尝就里人偶拾遗物,质诸文献通考而知,当有宋时窑场环设,商贾云集,号邑巨镇。”

可见,登至窑场规模之大,瓷器贸易之兴旺。另一方面,在仍以封建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即自给自足的农村,瓷器仍有其广大而强有力的售卖市场。北宋时期,南北各地的农村已普遍出现了定期的集市,如草市、墟市等,这些“百物资之””的集市,为农村的瓷器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