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丽新

近日,第8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落幕,本届创新周以创新教育服务供给、推动教育数字转型为主题,深入探讨新课标实践探索、智能终端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元宇宙教育等话题。

创新周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丽指出,“互联网+教育”极大丰富教育供给服务模式,教育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内容由标准化转向个性化,教育供给单元由整体化转向碎片化,教育供给方式由集中面授转向时空灵活。西瓜创客很贴近地实践了这一观点,坚持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用技术手段推动编程教育普及,首创的AI双师课堂兼顾教育均衡,赋能校内教育个性化需求,其覆盖千万用户的课程内容既确保标准化,又满足AI教学碎片化输出需求。

即将于9月1日推出与实施的新课标,也充分体现陈丽的上述观点,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的育人导向强调多样化与个性化;引导学生在实践和探究活动中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与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切实培养,就需要教育供给方式更碎片更灵活。

据悉,新课标落地中,如何做好跨学科学习被视为校内落地的一个难点,从老师的课堂引导活动、到课堂内容素材都有很大的缺口。

而西瓜创客在跨学科学习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到学员学习数据都有积累,为了能更好的助力人工智能教育普及,近年来西瓜创客也通过校企合作、国培项目、课后服务等方式,为全国近万家中小学提供了信息科技相关课程内容与服务。

在西瓜创客的课程内容中,结合了非常多跨学科知识应用,融合STEAM科技、工程、艺术、数学等领域,并结合人工智能、芯片、无人机等大量前沿科技知识,让孩子自己做网页,小程序,语音机器人等科技小应用,在真实场景中让孩子了解科技的底层原理,激发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打开孩子的科技视野、建立科学思维方式,助力孩子信息科技素养提升。

信息科技教育普及师资难是个普遍问题,也导致行业内标准化教学管理水平低。西瓜创客首创的AI双师课堂是有效赋能校内教育的技术手段。教的部分由世界编程冠军、联合创始人肖恩老师领衔教研并亲自授课,保证标准化教学内容输出,育的部分由相关专业老师作为班主任,个性化辅导答疑,结合孩子个性化学情数据,实现精准教学。

(编辑 张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