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坐拥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海港,全国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有着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特殊综合保税区的“双特”优势。8月23日,临港新片区发布《临港新片区加快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2-2025年)》,保税船供公共服务平台同步上线,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赋能升级。

据悉,自2020年1月国务院批复设立以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以“五个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持续推进制度创新和功能培育,加快建设各类功能平台,区域产业能级和经济规模不断提升。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累计实现进出口额1001亿元,同比增长34%;2020年以来年均增速超过40%。今年1至6月,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累计实现经营总收入3286亿元,同比增长26%,2020年以来年均增速超过4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力发展保税新业态,集聚新发展动能

根据《行动方案》,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将打造新型贸易示范区、全球航运新枢纽、创新业态承载地,至2025年,基本形成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基本框架体系,经济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保税创新业态初步集聚,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成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窗口。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赵义怀表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将建设保税船供公共服务平台、国际集装箱运价交易平台、“中国洋山港”船籍港平台、国际中转集拼平台等功能平台,大力发展保税维修检测、保税加工制造、保税研发设计、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商、离岸贸易等新兴业态,集聚新发展动能。“至2025年,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目标实现10000亿以上区域经营总收入、实现100亿元以上保税创新业态进出口值目标。”

当天,上海海关发布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开放促进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上海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张翼表示,海关将着力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促进“实体经济”和“特色业态”协同有序发展,支持建立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助力临港新片区发展再上新台阶。

力争2025年前打造千亿级洋山船供产业集群

“全球船舶供应市场容量达到1800亿美元。上海自2016年以来一直努力推动相关功能平台的落地。但受制于尚未建立船舶供应服务体系,大量的业务流向新加坡、釜山等地。”上海船东协会船舶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施国润表示,临港新片区保税船供平台上线,有利于形成上海船舶供应结算中心,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天上线的保税船供公共服务平台,将发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区港一体、物流仓储设施齐全、高能级航运服务产业集聚的优势,吸引全球主要船供企业集聚,打造船舶备件、配件等“一站式”服务平台,与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保税LNG等共同构成洋山船供产业集群,力争在2025年前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综保处副处长汤鹏表示,该平台将通过数字化手段撮合供需关系——船公司提出需求,平台协调供给方进行匹配,同时在过程中扩大备件配件服务范围,逐步做大市场,未来整体规模有望达到万亿级。

现场,首批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加注地方牌照企业获颁资质证书。洋山港每年挂靠集装箱船舶万余艘次,链接全球200多个重要港口。此次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地方牌照的颁发,将有利于提高港口服务能级,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从基本建成向能级提升跨越。

此外,涉及保税船供、保税维修、保税研发、跨境电商、新型贸易等各领域的17家重点企业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10亿元。

中远海运大连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高级船长朱迈进表示,临港新片区开放、创新的制度优势,将为超大型液化气运输船业务开展提供更大便利,公司将紧跟新片区“运输自由”创新步伐,努力推动船队发展,力争在“十四五”实现船队规模“国内第一、国际领先”目标,进一步助推临港新片区全球航运新枢纽建设。

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出席。

作者:周渊

编辑:史博臻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