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老诈骗花样多

手段复杂

该如何防范呢?

本期通过发布相关典型案例

同时梳理四种常见诈骗手法

提醒广大老年人

要谨慎防范

赶紧转给家里老人看看吧!

典型案例

案例一

前不久,重庆市公安局南岸区分局侦破一起李某清团伙制售有毒有害中药茶饮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经查,2017年以来,犯罪嫌疑人李某清等人,通过互联网查找配方并购买茶末及吡罗昔康等处方西药,混合搅拌成半成品后制成茶包,在网上销往全国18个省区市的药房、医院及消费者。“犯罪嫌疑人号称这些保健茶对痛风病有‘特殊疗效’,其实不然。”办案民警介绍,犯罪嫌疑人在中药饮品中添加激素、消炎镇痛药,诱导易患痛风、风湿病、关节炎等疾病的中老年人高价购买,骗取中老年人钱财,造成不明真相的中老年人长期购买并形成依赖,这种行为是食品、药品领域常见的诈骗。

案例二

张某等人于2018年7月在重庆市成立多家公司,以投资字画为名,承诺年化收益率36%至44%不等的高额回报,吸引老年人投资。其实张某等人寄售的字画为复制品,毫无经济价值,他们通过为投资人提供寄存托管服务等方式层层设套,直至受害人的钱财被套牢。张某等人共向社会不特定对象特别是老年人非法吸纳资金3亿余元。

案例三

2021年12月3日,69岁男子邓某某通过征婚广告获知某婚姻介绍服务公司可以介绍女性相亲对象,向“红娘”支付了5800元介绍费后,邓某某获得了相亲对象的联系方式。事实上,相亲对象是个婚托,联系了两天后,邓某某就被对方拉黑了。后经警方查证,该婚姻介绍服务公司以虚假介绍相亲对象的方式诈骗85人,平均年龄65岁,年龄最大的91岁,受害人多为独居老人、低保贫困户、残疾人。

四类诈骗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有的不法分子打着投资养老院、预留养老院床位、购买养老公寓等旗号,以高额分红为诱饵,诱骗老年人投资所谓的“养老项目”。

2.有的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网络知识不足、辨识能力不强等特点,利用保健培训、产品推介等手段设置陷阱,诱导老年人投资消费。

3.有的不法分子通过提供免费旅游观光、情感陪护、虚假宣传等手段哄骗老年人,再诱导其高价购买保健品等“养老产品”。

4.有的不法分子以代办“提前退休”“养老保险”等名义,收取材料费、好处费,实施诈骗,严重侵害老年人财产权益,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

记牢防诈细节

1

非法集资是国家明令禁止和严厉打击的非法金融活动,侵犯了国家经济金融正常秩序。按照国家规定,参与非法集资造成的损失由投资者自行承担,所以请广大市民尤其是老年朋友一定要增强理性投资、防范风险的意识,自觉远离非法集资漩涡。

2

广大老年人在购买药品、保健品和医疗器械等产品时,请到正规药房、医院等具备资质的地方。要高度警惕利用讲座、互联网、电视、小传单广告等渠道宣传的有特效、药到病除、延年益寿等功效的产品,这些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价格往往虚高。若无法鉴别,请告知子女陪同购买识别。

3

在有婚恋需求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可靠、口碑好的服务机构,并签订正式的服务合同,了解清楚相关的权利义务,发生纠纷及时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同异性接触时,一定要理性,充分了解相亲对象的基本情况,对自己的基本情况要有一个基本的认知,请婚介机构提供相关担保,还可以请自己的亲朋好友陪同并提供参考意见。

4

如遇被骗,首先要保留好证据,第一时间报警,警方会全力破案、追赃挽损。同时,建议子女常回家看看,多给老人讲讲防骗知识,不给违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学习强国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1.

2.

编辑 ▏丁树银 责编 ▏李云侠 编审 ▏何 欢

总监制:周 璐

监 制:叶启伟

新闻邮箱:2604445208@qq.com

 典型案例分享,谨慎防范养老诈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典型案例分享,谨慎防范养老诈骗!

 典型案例分享,谨慎防范养老诈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典型案例分享,谨慎防范养老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