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峰

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做好庆祝2022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坚持隆重简朴,务实开展活动。各地各校要坚持隆重、简朴、务实的原则,统筹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教师节庆祝工作,切实避免形式主义、铺张浪费,让广大教师成为教师节的主角,提升教师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8月23日 新华网)

2021年12月,由东北师范大学李广教授、柳海民教授、梁红梅教授等撰写的《中国教师发展报告(2020-2021)》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发展态势等进行了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但也面临着诸如价值追求中的“道德绑架”、家校关系的矛盾与冲突、教育政策实施中的“衰减”及高幸福指数中的“点阵塌陷”等现象。

在某些情况下,家长有可能增加教师的焦虑感和工作量。这是各种原因造成的,包括家长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期待教师即时回复短信以及不恰当地提出疑虑或抱怨。特别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家长和老师产生不同意见时,有的家长选择去论坛发匿名帖“声讨”老师。

如今老师的一些正常批评,常常不被学生理解,在网络的贴吧里遭遇学生们的围攻,还有家长不明真相误解教师,对教师造成名誉损害。如一位15年教龄的张老师向校长哭诉道,家长在网上发帖谩骂自己,甚至还将自己的名字和学校也公布在网络上。原来,这位孩子有攻击性倾向,课间喜欢追打班级同学。多次说教无效,张老师让学生写检查反思。然而,学生家长黄先生对此深感不满,他表示,男孩子天性就爱动,课间和同学一起玩闹很正常,班主任却小题大做,对孩子的打击很大。

解决家校矛盾的关键在于家校如何更好地互动。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每天派一到二名家长在工作之余,来到学校和教师一起参与班级管理,协助班级开展活动,随时发现和解决突发事件。各学校的家委会还可以开通家长热线,解决学生、家长与老师沟通难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可成立仲裁委员会接受家长投诉,合力解决家校矛盾,减轻老师的精神压力。对网络上反映出来的家校矛盾事件及时进行客观调查研究,并依据实际情况予以调解和处理,从而可以让更多的老师敢于放手去管学生。同时,还应解决好教师“责任无限”问题。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育者,践行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信念,用实际行动诠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努力成为学生心中喜欢、家长敬佩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