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网邹城供电公司产业单位管理专项审计圆满完成,该项目为国网济宁供电公司首个县级公司自主实施的审计项目,标志着国网济宁供电公司审计新生态建设进入新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国网济宁供电公司从培育审计生态机制、营造审计生态氛围、优化审计生态模式、创新审计生态工具等方面,全方位创新打造“智慧共享、监督服务”审计新生态体系,有力推动了各项战略举措在基层落实落地。

培育生态机制,推动审计管理体制向“横向+纵向”转型。构建上下一体化运作机制,在市公司层面构建“审计部-审计中心”一体化运作机制,在县公司层面构建审计工作室,形成“市公司审计部—市公司审计中心—县公司审计工作室”纵向三级贯通的组织体系,实现“管理层—执行层—支撑层”协调运转,保障审计纵向管控到底。组建“7+1”审计柔性团队,市县一体遴选各专业业务骨干,组建财务、工程、物资、营销、人资、产业、投资后评审等7个专业团队和1个数字化支撑团队,统筹调配人才资源,常态开展自我审计体检,保障横向审计管控到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营造生态氛围,推动审计职责定位向“监督+服务”转型。支持各专业管理部门和县公司根据自身管理风险点、薄弱点,向审计部下达“审计订单”,审计部统筹资源与专业部门形成业审联动合力,及时解决管理“痛点”。发挥“一书一函两单”服务载体,开展政策研究和效能评估,通过《管理建议书》、《风险提示函》,为专业管理提供风险预警和优化建议。创新开设审计咨询服务窗口,通过热线电话、固定邮箱、视频交互系统,为各专业、各基层单位遇到的难点、疑点提供常态化咨询服务,建立窗口人员直接答复、审计专业研究答复、业审协同会商答复“三级响应”工作体系,彰显审计主动服务公司决策和专业管理的价值效能。

优化生态模式,推动审计作业模式向“静态+动态”转型。突出“事前预警”,因地制宜实施“个性化”数字化持续审计,依托数字化信息系统和数字化分析工具,对重点风险和隐患开展即时、跨域数据分析,在事前、事中进行预警,充分发挥持续审计监督灵活及时、即查即改优势。突出“远程全量”,创新开展全数字化专项审计,深入分析业务逻辑,运用数字化审计平台、数据中台、审计中间表及相关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实现灵活搭建审计模型和输出结果可视化展示。

创新生态工具,推动审计管理效能向“合规+绩效”转型。基于i国网率先开发“i审计”APP,通过内部网络和外部移动智能手机终端,链接审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及外部审计机构。把结算审计标准划分为9个阶段,全部在线实时上传资料和数据,实时可查询项目审计进度和过程数据信息,实现业务上“云”,全程在线管理。在系统中设定审计时间阈值,根据超期时间自动对在审项目标示红黄牌,确保进度可控。设计“报审偏差率”、“审计报告一次规范率”等13个可量化考核指标,并通过APP即时呈现,有力推动中介机构和项目管理单位积极履责。

通讯员 周成轩 陆明 记者 郭纪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