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留学生在普通人眼中,拥有满满的优越感。
对于大部分高校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规划都非常清晰,无非就是考研和直接就业这两条路,考研报考的学校也一定是比本科阶段学校层次更高的。
那这样一来,清华的学生想要考研的话,选择是不是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呢?无非是清华北大这两所学校,难不成还要降低自己的标准?
清华毕业生选择留学成为常态
当清华的本科生面临毕业的时候,如果对出国没有太大的抗拒和其他压力限制的话,他们都会考虑成为一名留学生的。一方面是可以更好地在学术上进行碰撞和研究,到外面的世界,感受一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
另一方面是他们如今的能力和成就让他们不得不这么选择。就算是其人对他没有过多的要求和限制,他们对自己也是始终如一地高标准,必须成为其他的榜样才行。
毕竟对清华毕业生来说,成为留学生的难度不是很高,虽然把他们称为是学习机器不太友好,但他们的行为表现的确如此,在任何一个方面的学习上,好像都比普通人更强一些。
他们很容易符合国外知名大学的选拔标准,优异的成绩单和本科是清华大学为背书,多多少少都是会高看这些毕业生一眼的。有着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又有什么理由拒绝留学呢?
超2万清华留学生不想回国
但经过相关部门的统计,在日益增长的清华留学生群体当中,累计有超2万的清华留学生最终的选择是留在国外,要么是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或是直接成为留学地的教师。
这样的结局难免会让旁观者们产生这样的想法:他们为了祖国出去学习,最后却不愿报效国家,严重怀疑他们崇洋媚外。甚至还会耻笑他们忘本,给我们炎黄子孙丢脸……
但我们毕竟不是当事人,无论是阅历还是水平都没有达到他们所处的程度,他们的所思所想还真是很难捉摸,让我们完全理解他们也一定的难度,但还是不能轻言放弃的。
知情人一语中的:不是不想,是不敢
国内留学生积压成堆,鱼龙混杂
曾几何时,一说到留学生,我们都会高看他们一眼,或是因为他的家境着实很优越,可以承担出国留学的所有花销,这对80%的家庭来说,都是亚历山大的,想都不敢想。
或是因为他们的学业能力是非常突出的,毕竟留学这件事情不是任何人想去就能去的,如果成绩不能达到相关要求,有再多的钱也是于事无补,大学也不会轻易接受的。
但如今,这种所谓的优越感消失殆尽,留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他们的留学目的大家心知肚明,就是为了到国外镀金,回国之后招摇撞骗。国外为了赚取相关的费用,录取标准已经降低了很多。
这样一来,就算是清华的留学生,也免不了这样的非议,毕竟大家的思想已经固化了,麻木了,甚至是丧失了精细化区分的能力。以至于让很多清华留学生寒了心,不敢回来了。
留学经历更适用于留学地
不管清华学子之前取得了什么样的学习经历,最后还是会被贴上留学地的标签,也更适合于留学当地的经济发展要求,在那个地方学以致用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很多留学生回到国内之后,会被国内企业诟病不切合国内实情,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适应才行,这样不就和之前的理论不谋而合了吗?所以作为清华留学生的思维方式,固然是会提前预知这种情况的发生。
今日小结:
你如何看待清华留学生不回国的这个行为?欢迎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想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