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啥,天塌了,还有个高的顶着!”

当身边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喜欢用这句玩笑话鼓励别人,好像个高的,天生就比个矮的能耐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用到姚德芬身上,难免有点讽刺,因为她是亚洲第一女巨人,15岁就长到了2米36,比姚明还要高上十公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身高差不多,命运却截然不同。

姚明凭借着身高优势,成了世界体育明星。

姚德芬最大的心愿,却是吃上饱饭,穿上一双合脚的皮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德芬是安徽舒城县人,1972年生人,父母生了5个孩子,她排行老四。

5岁之前,姚德芬还是一个正常的孩子。

5岁之后,身高就像拔节的麦苗疯长开来,饭量也大得惊人。

起初家里人也没在意,反而因为孩子个高,能吃,表现得很得意。

没想到,身高却成了阻碍姚德芬一生的噩梦。

三年级时,姚德芬的个子蹿到和老师一般高,坐在小伙伴中间,就像羊群里立着一头骆驼,极其格格不入。

小伙伴们把她当作大人,课上课下都故意疏远她。

渐渐地,姚德芬变得很自卑,最后连去学校的勇气都没了,没读几年书,她吵着闹着要退学。父母拿她没办法,只能把她接回家。

回家后,姚德芬的身高越长越快,外面的风言风语格外的刺耳,父母不想听别人嚼舌根,就把她关在家里,不许她出门。

本是四处撒欢的年纪,而姚德芬却像一只被囚禁在牢笼的鸟,渴望自由,但又害怕见到光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十五岁,姚德芬的个子已经飙到了2.03米,十里八村都在传:

“姚家生了个怪胎!”

“以后谁敢娶他们家闺女,太吓人了!”

父母忍受不了外界的冷嘲热讽,便举家搬迁到县城。

本以为换了地方,耳根就能清静了,可没想到,城里看客的好奇心比农村人还强烈。

搬去县城之后,只要姚德芬走出去,便有一大群人涌过来,像看猴一样,对她围追堵截。

姚德芬被这场面吓得大哭,逃难似地逃回了家。

她哭着问母亲:“他们都说我是怪物,哥哥姐姐都长得正常,为什么偏偏我是个怪物?”

母亲心如刀绞,泪流满面,却不知如何安慰女儿。

就这样,舒城县出了个“怪物”的消息,很快被传开了,六安市的记者也闻风而来,采访了这个“女巨人”!

他们将姚德芬的故事刊登在报纸上,姚德芬就像一个横空出世的新星 ,红遍了整个安徽省。

同时也引起了安徽省体工大队的注意,省体校的领导来到姚德芬的家,表示愿意把她招进省体校篮球队,并且打算将她培养成第二个郑海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小到大,身高一直是姚德芬的障碍,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借着身高的优势进省体校,姚德芬兴奋得一宿未眠。

更让她更高兴的是,省体校包吃包住,以后不仅可以有事业,还能为家里减轻负担。这可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那夜,姚德芬有从地狱升到天堂的感觉。

带着美好的梦想,1987年,姚德芬进入了安徽省体校队。

姚德芬天资一般,体能也极差 ,运动一小会,就累得气喘吁吁。

有些队友会在后面议论:“这大高个就是摆设,留在队里就是拖后腿的。”

姚德芬深知体校可能是自己唯一的机会了,为了能敞开肚皮吃饭,也为了父母,她每天加班加点训练。

可不知为何,她越卖力,体能反倒越差,稍微加大一点强度,就头晕目眩,四肢无力。进体校的第三个月,她竟在训练时晕倒了。

姚德芬被送进医院,经诊断,她患上的是“巨人综合征”。

这种病,是脑垂体的分泌生长素过多引起的,而且已经形成了脑瘤,如果不及时手术,生命堪忧。

女儿得了脑瘤,父母心急如焚,可一万元的手术费,对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没钱治病,父母只能一边叹息,一边收拾东西,哭着把姚德芬带回了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篮球梦碎,一切回到了解放前,甚至不如当初。

回到家以后,父亲的胃病也越来越严重,家里一贫如洗,姚德芬不想在家里吃闲饭。

1993年,一家马戏团的负责人找到姚德芬,想邀请她加入马戏团,当一名特型演员。

母亲担心她的身体,哭着说:“你身体这样,在外面出个啥事,该咋办啊?”

姚德芬安慰母亲:“妈,没事,我都这么大了,总不能让你们养我一辈子吧 ,以后我挣了钱,你们也不用那么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德芬在马戏团,每个月220元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是比起以前,她已经很满足了。那时最开心的事,就是发了工资,跑到邮局给家里寄钱。

食堂的阿姨知道姚德芬饭量大,每次打饭时,偷偷给她加满,并乐呵呵说:“孩子,多吃点,再苦,咱也不能亏了肚子!”

可是因为体型太大,营养跟不上,姚德芬还是瘦脱了相。

等五年合同期结束回到家时,母亲看到瘦骨嶙峋的闺女,差点没认出来,站在家门口,母女俩抱头痛哭。

在家待了一阵子,发现家里依旧贫穷,姚德芬太想替家里分担责任了。

没多久,她又主动联系了四川一家杂技团,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这时她已经26岁,身高已经蹿到了2米36,成为了“亚洲第一女巨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1年5月,姚德芬跟随杂技团到广东演出,广东电视台对她进行了报道,报道一出,就引起了广州一家医院的关注,他们表示,愿意免费为姚德芬进行脑瘤切除手术。

手术很成功,但是因为病情拖得太长,姚德芬的大腿骨变了形,并伴随有癫痫的后遗症,需要长期吃药控制。

术后姚德芬回到家,父亲却因为胃癌去世了,兄弟姐妹也都成家了,家里就剩下母亲一个亲人。

为了生计,姚德芬又出去干过按摩,进过歌舞团。后来经历一次车祸,腿部受伤,使得她不得退出歌舞团。

没了演出的机会,姚德芬跟着亲戚去芜湖打工,一下车,亲戚把她带进朋友开的餐厅,餐厅所有顾客的目光,都聚集在姚德芬的身上,纷纷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

也许是嗅到了商机,餐馆老板来到姚德芬身边,笑嘻嘻地说:

“妹子,你现在有工作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来芜湖就是来找工作!”姚德芬说。

老板大喜过望:“赶巧了,我这正好缺人 ,要不就跟着我干吧,给你2000一个月,咋样?”

工资还不错,姚德芬便留下来了,可干了一周,她就知道了老板的企图。

上班以后,老板啥也不让她干,把她的照片印在广告单上,四处散发。而姚德芬只需挂个彩,站在门口充当迎宾员。

很多市民为了一睹“女巨人”的风采,纷纷携家带口来饭店吃饭,老板的生意爆火,第一个月工资还多发了500块钱。

姚德芬很开心,把工资全部寄回家,可这份工作干了半年,她就不想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半年,顾客对她像看展览品一样,这摸摸,那摸摸,眼神里充满轻佻。

姚德芬自尊心严重受到伤害,纠结之下,2007年8月,她选择了辞职。

因为在餐馆的经历 ,她被媒体再次采访,甚至帮助她申请了吉尼斯纪录,成为“世界第一女巨人!”

申报完以后,姚德芬的故事广为流传,姚德芬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可以有一双78码的皮鞋。从小因为脚太大,她就没穿过一双像样的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一家鞋厂老板听说她的故事,特意为她定做了三双78码的皮鞋。

接过鞋子的那一刻,姚德芬激动得跟孩子一样:“我终于有鞋穿了,终于有鞋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母亲病重,姚德芬回到家看望母亲,一年不见,母亲的背弯了,脸上也布满了皱纹。

姚德芬心疼母亲,决定不再出去了。留在家里虽穷了点,但比起金钱,母亲更需要陪伴。

可好景不长。

一次,为了给母亲做饭,姚德芬走进厨房,刚想打开煤气灶,突然脑子一嗡,“砰”的一声,倒在了地上。

母亲闻声赶来,姚德芬已经躺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体重达到180公斤,母亲四处求人,叫了七八个壮汉,才把她送进了医院。

一检查,昏倒的原因,是上次脑瘤没有被清楚干净,残留的瘤子又在大脑疯长,要想保命, 必须马上做清除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姚德芬依旧没钱,好在有她“世界第一女巨人”的影响力,大家纷纷为她捐款捐物,世界各地的名医,也愿意跨过半个地球为她诊治。

这次受伤不同往日,医生说很可能下半辈子,都要在床上度过。知道了病情,姚德芬很受打击,母亲还病着,自己要是瘫了,以后这日子该咋过?还不如死了算了!

就在她放弃自己的时候,一个神秘人物出现了。

他叫张俊才,也是巨人症患者,比姚德芬还要高十公分,从小被人歧视 ,姚德芬经历过的,他都经历过,不过他后来利用自己的身高的优势,成为了一名特型演员,如今也成家生子了。

见到张俊才的那一刻,姚德芬才知道,原来自己并不孤单,这世上,还有着和她同样经历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张俊才的鼓励下,姚德芬重新打起了精神,治疗一段时间后,就回家休养了。

她本想好好与病魔作抗争,可身体却不如人意,越来越差,最后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能自己上厕所,不能起身洗澡,什么都要年迈的母亲操劳,望着天花板,姚德芬绝望了。

巨人症患者有很多,内蒙古的鲍喜顺,和姚德芬一样高,但是他很幸运,不仅活到了70岁,还结婚生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命运却没有宽待姚德芬,2012年,她在自家的床上永远停止了心跳,生命定格在41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嫌弃自己个子不够高,不够瘦,不够美。而姚德芬不需要身材,也不奢求胖瘦,她只想做个普通人。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轻而易举的事,对姚德芬来说,却是一生实现不了的梦。

如果她生在富裕家庭,早点去检查身体,及时切除肿瘤,身体就不会恶化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如果她生在现在,利用她的身高,说不定已经是个有名的网红,兴许早就挣够了手术费。

然而没有如果,希望下辈子,她能如愿做个普通人,吃饱饭,肆意地穿合脚的鞋,再谈个正常的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