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农历的八月初一,也是八月的朔日,此时月亮正好运行至太阳和地球的中间,属于月亮的强引力时期。那么今日是晴天好,还是下雨好?有什么预兆?老人说:“今日天不雨,新坟遍地起”,为啥会有这种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是八月的朔日,晴天有啥预兆?

人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天气的变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是以三十天的倍数而变化的,人们将这种规律称之为“大气的韵律活动“。而八月的天气与正月是相互对应的,俗话说:“云遮中秋月,雪打上元灯”,“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意思就是八月十五如果是阴天或者下雨,到了正月十五前后就容易下雨。那么从八月十五到正月十五,也就是三十天的倍数。正月的天气变化,又关系着来年的年景,于是人们将八月称之为“月母天”,其天气变化往往预示着明年的降雨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月十五与正月十五相对应,八月初一与正月初一相对应,而正月初一是农历年的开始,人们常通过正月初一的天气来判断一年的年景。所以说:“要吃来年饭,八月初一朝东看”,意思就是在八月初一的早晨,看一看东边有没有太阳升起,也就是看一看是晴天还是阴天。

俗话说:“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间”,“八月初一晴,八八无水过田埂”,“八月初一早看天,红了那边旱那边”。今日八月初一,所以今日如果是晴天,代表着之后的降雨较少,天气容易干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今日不下雨,有什么说法?

从谚语中可知,今日是晴天,八八无水过田埂,也就代表着之后的降雨较少,天气容易干旱。今年的三伏天本身就降雨较少,很多庄稼已经处于干旱状态,如果今日依然不下雨,也就意味着今年秋季雨水较少,属于真正的干旱之年,并且是高温而干旱。

虽然温度的高度取决于太阳的位置,但是每个节气所反映的就是太阳的位置。当太阳黄经到达150度时,就是处暑节气交节的时间。而处暑的意思就是暑气结束,天气开始转凉,但这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气候特点。

每年的处暑节气,太阳黄经都到达了150度,但是每年处暑节气的温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太阳在同样的位置下,地球上的温度依然有差异,而这种差异来源于地球本身的力量。所以地球上的温度除了太阳之外,与地球自身有着直接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地球公转与自转的过程中,其内部也在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且不断往地面释放。在释放的过程中,不仅会产生热量,还会产生电磁以及气体等方面的变化,但这种过程从地表很难察觉,人们只能感觉到高温和干燥。

所以地球内部的力量积累过程,也会导致了温度增高。而这种温度的增高,往往会导致土壤中的水份不断减少,地面的水位下降,空气变得干燥。即便是在高温之下,热空气上升,但空气中的水份不足,也就不容易形成降雨了。

因此高温和干旱之年,往往是地球内部的力量最强的时候。当地球内部的力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在短时间内瞬间释放,这种突然释放的过程,就容易形成地动。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旱震现象”,也就是说高温而干旱之年,就容易形成地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今日如果是晴天,也就代表着之后的降雨较少,天气容易干旱。再加上之前的高温和干旱,特别是水位的不断下降,也就代表着地球内部在不断释放热量,也就是地球内部在不断积累能量,因此今日不下雨,也就代表着容易有地动。

当地球内部的力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在月亮的强引力之下,就容易发生瞬间的释放过程。月亮的强引力作用在海水上可以引发潮汐现象,作用在陆地上也有同等的力量,只不过陆地是固体,不容易表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月亮的强引力与地球内部强大的“应力”相合之时,就容易引发地动。所以月亮的强引力就是导致地动的导火线。而今日不下雨,也就意味着在之后的某一个月亮强引力时期,容易出现地动。所以说:“今日天不雨,新坟遍地起”,越是高温干旱,其内部的力量就越强,动作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