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场村

赵汗青·刘欣华

草场村很美,地处深山,环境清幽,物草丰美,一条漂亮的乡村公路,从东向西斜过村庄,站在山上看,如一条白色的飘带,蜿蜒而过。村头有几棵大树,挺拔参天,很有些年头,树的一边是水库,碧波荡漾的,为村里增添了不少光彩。

草场村位于埇桥区夹沟镇的十里长山外,过去是个封闭的小山村,出路有三:一是向南穿过夹沟的十里长山套,过镇疃寺,至胡疃;二是向西,走二里许,跨过山口,经萧县的金寨村,转向北十里至皇藏峪;三是向东北翻越鹰嘴山,走十八里盘山道达闵贤。

草场村前身为朱陈村,是个非常富裕的村庄。传 说 ,陶朱公范蠡在此居住过:范蠡在帮助越国打败吴国,逼死吴王夫差后,他不恋官场,劝大夫文种离开,文种不听,后来被越王挖眼割舌,死后头悬于城门。 此时 范蠡 已 带着美女西施,离开越国,辗转来到埇桥区夹沟镇镇头寺北,见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便居住下来。他隐姓埋名,取名为陶朱公,在这里开垦荒地,广种粮食,形成了当时非常富庶的村庄,取名为陶朱村。后人改为朱陈村。

有风水先生 说 : 朱陈村背靠鱼山,这里以后还会更富裕,要出一斗小米那么多的官。这事被巡天御使太白 金星 得知,他化作一个道士下凡,在鱼头上建了座寺,取名镇头寺,意思是镇住鱼头。从此这里不再出官了。

唐宪宗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大诗人白居易亲临朱陈村,目睹了朱陈村当时盛况,曾赋诗一首。白居易在诗中,记述了自己的坎坷人生,描述了朱陈村的繁荣与生活习惯,由衷地发出了“一生 若 如此,长慕朱陈村”的感叹。

宋元丰三年,即公元1080年,北宋文学家苏轼,在黄州为陈季常所藏《朱陈村嫁娶图》题诗二首,其一云:

何年顾陆丹青手,画作《朱陈嫁娶图》。

闻道一村唯两姓,不将门户买催卢。

其二云:

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如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

苏轼在宋元三年——元丰二年,任徐州太守,所以对朱陈村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都非常熟悉。

前往草场村,其间有长山相隔。山道蜿蜒、林木葱翠、野果遍坡、清泉淙淙、古寺掩映、稻香弥野、风光旖而丽、物产丰而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个儿子朱 棣 ,即后来的永乐皇帝,时年 31 岁,被封为燕王,镇守北平。燕王在符离、夹沟一带安营扎寨,招兵买马,养兵蓄锐十二载,燕王征北的历史故事在宿州大地广为流传。由于当时此村地处深山,环境清幽,水草丰美,确实是个理想的养马基地。此地一经确为军事重地,原村中的人家不得不全部搬迁,唯有马皇后的表舅武忠一族,可以入住,以帮助看管草料场,故村名以草场名之。

草场地处夹沟镇最北部的偏远山区,三面环山,形如扇状,人口六百多人,土地七百多亩。生态自然古朴,幽静山水园林,是其特色。

在今天夹沟街西北的田野里,有一条小河默默地流淌,河上有一座现代修建的桥闸,名曰“御桥闸”,一座看似普通的桥闸,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名字,这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公元1380年,年轻的朱棣受封燕王,并统帅一支人数不多的队伍赴北平就藩,当行至今天的夹沟附近时,因受洪水阻隔,人马无法前进,朱棣只得在这里驻扎下来休养生息,在夹沟驻扎期间,朱棣组织兵民挖沟排水,修桥垫路,为当地做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朱棣的功德,把朱棣组织修建的桥梁称为“皇垫桥”,把朱棣组织挖掘的沟河称为“皇垫湖”,这些名字一直沿用到现在,这也是“御桥闸”得名的原因。

既然朱棣驻扎在夹沟,那他的大本营又在何处呢 ?在 二郎寺附近,如今寺庙已经被历史淹没,只有一棵千年银杏,巍然矗立,这就是当年朱棣的中军大营所在地,而这棵古老的银杏,在传说中,曾为朱棣拴马所用。

朱棣驻扎在二郎寺,当地关于他的传说很多,充满着神奇的色彩。

朱棣在夹沟修整完毕,便挥戈北上,向北平进发,此后,他南下夺位,北巡封禅,又曾多次在夹沟留下足迹,朱棣一生数次经过夹沟,每次踏上这片土地,朱棣总是不忘体恤民生,留下了“亲民”的印象,为了纪念这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当地人特意为他立碑塑像,让他那高大的形象永远留在百姓的记忆。

草场村景点有

草场盘山公路

草场自古与镇头接壤仅一曲折羊肠小道相通。1976年夹沟 公社 首次开通龙顶山,历经四年,初具规模。2002年埇桥区委、区政府拨款18万元,连同省 农工 民主党集资23万元,重新草场盘山公路,路长2.1公里、宽8米,自此贯通了皇藏峪、大龙泉寺、大五柳风景区的旅游线。当你步入草场盘山公路,一步一景,一趋一画,南俯大龙泉寺景观,北瞰草场生态园林,令你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莲花拜佛

龙顶山南侧,草场盘山公路上,有一奇石,底座形如莲花,上如一佛,面对大龙泉寺,吟经颂佛,自古天成。每当清晨,薄雾弥漫,寺钟萦绕,栩栩如生,宛如仙境。

老和尚场

龙顶山上,有一开阔地带,方圆约800平方米,无石无树,甚是为奇。据说唐宋时,乃大龙泉寺的旧址,和尚在此练功,脱打稻谷,后因水源贫乏,才迁到龙顶山下的呵泉边。

龙爪峪

龙顶山南侧,离远观望,山脊凹凸自然,形似龙爪,刚劲有力,有大龙爪、小龙爪之称.翠绿植被,风影晃动,似蛟龙欲腾 。

杏花园

二月底三月初,龙爪峪下,满天杏花,竞相开放,鸟鸣山幽,蝶莺飞舞,胜景宜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曾附诗一首“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君曾入杏花村;如今风物哪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今虽改良树种,然古杏尚存数棵。

耙子道

出了草场村向南,首先映入你的眼帘的便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其山脸一道道石痕,东北西南走向,分布均匀,其间无任何乱石,宛如耙刺印,又如神笔勾勒。自然造就,巧夺天工。

十里长山套

十里长山套乃草场村南大门,方圆30平方公里,今为五柳林场所辖。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天然屏障,山静林密,物种繁多,奇花异草,曲径通幽,乃文人墨客之胜地,也是极其纯净的天然氧吧。

狼庙

十里长山套内,狼庙旧址尚在,破四旧时被拆得一片狼藉。洪武二世,燕王征北,途径皇殿湖一带养病蓄锐十二载,其间战死士卒皆掩埋于长山套内,后人建一狼庙以记之。今唯有狼庙内一片茅草,自小即红芽,至死也红枯,特别神奇,也许是对燕王征北流血的纪念。

雾窟

龙顶山下北面,有一乱石洞,春末夏初,雨过风悠,其石洞内薄雾连绵,冉冉升起,甚是奇观。据村中老人讲,东海龙王某子犯戒,玉帝特赦其下界成山,是为龙爪山(龙顶山),龙水相伴,经久不枯,一旦遇水,则往往吞云吐雾,以欲返天庭。

岗子泉

村南一里许,山洪常年冲刷,久则成沟,沟内有一泉,上有十多米高的大岗子,则名为岗子泉。夏雨连绵,岗泉即发,一发而不可收,最少三、四个月,其泉清澈透明,入口绵甜,沁人心脾。

黑龙潭

距村西南二里许,有一深坑,深约4米,坑底有一深洞,口尚能容人,每遇暴雨狂风,坑中约有锅盖大小水花直往上冒,似黑龙吐水,故名之。有人曰此水通至东海,有人云通至长江,至今难解其谜。

千年古槐

位于草场村中心,有两棵千年古槐,虽已中空皮枯,老态龙钟,仍根深蒂固,枝繁叶茂。草场村前身乃朱陈村,朱陈俩姓互为婚姻,为示婚盟,特在寨门前左右两侧各植槐树一棵,以示与山河同在,与岁月永恒。时代变迁,古槐犹存。

橡树林

村北有一片远看是林,近观却是几棵大树,参天蔽日,特大无比。自古以来,古庙有银杏、村有长亭,长亭乃迎亲送友之地。橡树林乃草场村长亭之实,面临水库,景色天成,酷暑盛夏,树下一聚,蝉鸣鸟悦,水光山色,令你万忧皆无。

卧牛山

村西有一单独山体,形如卧牛,南北而卧,悠然自得,静观草场风云变幻,呵护村民世代平安。

蚂子(嚎)壕

草场村与萧县金寨村相接处有一沟壑,在此曾有过一场辉煌的战争。1956年闹蝗虫(俗称蚂子),所种作物被蝗虫啃尽,为此金寨村发动全村父老由北往南赶,草场村则由南往北赶,赶进两村之间的深沟内,投火烧之,只听蝗虫撕心裂肺的嚎叫,至此深沟名为蚂子(嚎)壕。后又在沟上建桥以记之,名为蚂子嚎桥。至今多年沟内也难以找到蝗虫的踪迹。

草场——白居易诗中的礼仪之乡

朱陈村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

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都不远葬,坟墓多绕村。

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

我生礼义乡,少小孤且贫。徒学辩是非,只自取辛勤。

世法贵名教,士人重冠婚。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

十岁解读书,十五能属文。二十举秀才,三十为谏臣。

下有妻子累,上有君亲恩。承家与事国,望此不肖身。

忆昨旅游初,迨今十五春。孤舟三适楚,羸马四经秦。

昼行有饥色,夜寝无安魂。东丁不暂住,来往若浮云。

离乱失故乡,骨肉多散分。江南与江北,各有平生亲。

平生终日别,逝者隔年闻。朝忧卧至墓,夕哭坐达晨。

悲火烧心曲,愁霜侵鬓根。一生苦如此,长羡村中民。

赵 汗 青

赵汗青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高级记者、文史作家、文化学者、博士。曾任安徽经济报宿州记者站站长、《时代•中国之声》杂志副总编、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会长。2021年歌词“我有一个梦”获全省一等奖。现供职中国网•韵动安徽。

已出版创作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抗日英雄欧明海》《血染虹桥》等九部长篇作品。

刘 欣 华

刘欣华女、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蚌埠,英文翻译、文化学者、博士。曾任某市中学校长、麓鹿出版社社长、盐城市规划市政设计院安徽分院院长、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现供职中国网•安徽。

有千余篇散文、随笔、游记、译文散见于海内外各媒体上。代表作有:缅因州赏红叶、秋风中的圆明园、爱上临海、西塘•等那一笼烟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