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盈时代广场人行天桥建成后,人车将得到有效分流。南方日报记者曾亮超摄

近日,清远市人民医院正门、顺盈时代广场、环城东路清远体育中心三座人行天桥完成招标,预计今年底全部完工。届时,上述医院、商场、学校周边交通易拥堵点有望得到缓解。

建人行天桥只是清远新一轮治“堵”行动的缩影。《清远市清城区11座人行天桥方案批前公示》《清远市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治理暨智能交通提升规划(公示稿)》《清远城市管理“十四五”规划》等系列规划的有序推进,围绕“增、提、引、管”四字方针,清远破解城市“堵局”的理想正逐步照进“现实”。

提升通行能力▶▷

拓宽重点路打通断头路

从空中俯瞰清远,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川流不息。为何年年治堵年年堵?原因之一,车越来越多。

《2021年清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市民用车辆保有量118.1万辆,增长11.2%,其中汽车82.2万辆,增长8.3%。民用轿车保有量47.7万辆,增长9.0%,其中私人轿车44.4万辆,增长8.1%。

车辆的逐年增多,让治堵成为每个城市的必答题。采访中,不少市民、网友认为,清远市中心城区整体的交通状况相较一些大城市而言还是比较通畅,只是在部分时段和部分路段,会出现时段性、节点性的拥堵。

这些市区堵点主要集中在过江通道及学校、医院、商场周边道路。“由于沿线汇聚的车流难以快速消化,凤城大桥南桥头一带拥堵状况辐射至体育馆路段、银泉路、三角市场周边。”不少市民反映,在出行高峰期,凤城大桥、北江大桥、清远大桥车流量较大,行车缓慢甚至时有拥堵。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上下班高峰期堵车已成为常发现象。对此,近年来,市人大、市政协多份提案同时关注交通拥堵问题。清远市领导多次调研市区交通,要求研究改善交通拥堵,提升智能交通,开展交通综合、滚动治理工作,主动应对机动车快速增长和城市持续扩张带来的相关交通问题。

清远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心城区现状交通问题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小汽车快速增长且过度依赖、公交与慢行交通不够便捷、交通管理效率不高等4个方面。今年7月,清远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清远市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治理暨智能交通提升规划(公示稿)》(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从增加交通设施供给、提升交通品质、引导交通需求、强化交通管理四个方向提出治堵对策。

针对市民最为关注的高峰时期上下班过江拥堵问题,《规划》提出,打通富强路过江通道,缓解北江大桥、凤城大桥交通压力,加密核心建成区过江通道;研究启动清远大桥拓宽、凤城大桥拓宽项目,消除过江交通瓶颈。

同时,提升“十字形”主骨架交通效率,对人民路通道、广清大道通道提升改造,减少辅路和沿线出入口,保障主线交通效率,对重要交通转换节点进行简易立交改造;打通7条重要干路通道,拓宽7条干路瓶颈路段,打通老城区8条断头路,打造老城区微循环交通;实施重要平交口交通微改造,即对清新区18个交叉口、清城区12个交叉口进行交通微改造。

绿色出行▶▷

完善公共交通,建设慢行系统

沿着笔架河6.9公里碧道漫步,岭南水乡风格的生态廊道,两岸清水绿岸,移步换景,让人心旷神怡。洲心大木洲的大排坑一带,绿意盎然、碧水蓝天,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湿地景观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到此骑行。

“自从换了电动自行车,不但上下班拥堵高峰能跑更快些,停车也很方便。”家住东城的小邓因为不堪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去年开始,将上班代步车由小汽车换为电动自行车。

城市治堵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打通一批断头路,改建一批瓶颈路,拓宽一批重点道路外,还要解决市民出行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不断完善公交网和公共自行车网。

《规划》提出,清远市中心城区将坚持“以人为本”和“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治理理念,计划用四年时间提升慢行交通品质,引导交通需求,不断打造景美路畅的慢行出行环境,吸引市民绿色出行,鼓励和支持市民更多采用“步行+自行车骑行”方式出行,降低对小汽车的依赖。

今年“两会”期间,有市政协委员提到,清远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完善慢行交通系统有助于打造城市名片,吸引群众绿色出行,一定程度上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规划》强调人行道、自行车道的连通性、网络化,提升慢行过街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提出优化自行车通勤网络,打造自行车主廊道、联络道、休闲道网,保障各级自行车道宽度,优化136公里自行车道;优化过街设施间距,增设二次过街安全岛,推广新型斑马线,逐步完善人行过街信号灯;综合车流量、过街人流量、交通安全考虑,建设15处人行过街天桥;建立三级公交网络体系等。

今年6月中旬,清远市自然资源局发布《清远11座人行天桥方案批前公示》。清远市代建局透露,目前市人民医院正门、顺盈时代广场、环城东路清远体育中心三座已完成招标的天桥正在做施工前的围蔽工作。公示中其余8座天桥的立项、勘察和设计等前期工作也在同步推进中,待达到招标条件后,将视资金落实及工期等情况陆续开工。

在慢行路方面,今年出台的《清远城市管理“十四五”规划》也提到,结合绿道、古驿道、碧道、社区体育公园等,建设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合理配置服务驿站,配套完善“城市家具”等公共设施,构建高品质慢行交通系统。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建设自行车专用道158公里,新增人行道净化里程125公里,新建驿站48个,基本形成自行车道网络体系。

挖潜增效▶▷

借助科技力量打造智慧交通

华灯初上,市民周先生和朋友约好的聚餐在连江路附近,因为找不到车位,不得不迟到。“我们下次约聚餐,在哪里吃,吃什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停车要方便,否则找不到车位,浪费时间还影响心情。”周先生道出了不少市民的心声。

交通治堵的另一大现实难题是“停车难”,“开车十分钟,停车半小时”,已然成为市民出行最头疼的问题。

记者从交通部门和城管部门了解到,中心城区未来将利用闲置地、边角地新增公共停车场;改建机械式立体停车场,缓解历史停车位欠账;取消对交通运行有影响的路内车位,还路于通行功能;强化差别化停车政策,利用价格杠杆,减少热点地区的停车需求;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停车共享、错峰停车。

为了实现政府部门提出的目标,《规划》提出,拟选取17个地面停车场改造为机械式立体场(库),改造后拟新增1900个泊位。充分利用闲置地、边角地、公园绿地、规划停车场用地,规划新增19个路外公共停车场,提供泊位3910个。

针对“停车难”,早在2年前,市区人民路某商住楼停车位就曾探索智慧停车共享,由物业联手第三方公司让业主的车位在闲时有偿“流动”起来,既解决停车难题,又为业主增加收益。

除了级配合理的道路体系保障供应外,清远还将以科技为手段,通过管理挖掘既有设施潜力,重点提升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动静相宜的停车服务体系,智能精准的交管体系,多部门多管齐下联手“治堵”。

其中,《规划》提出完善智慧停车共享机制,加强“互联网+停车”体系建设,梳理整合全市停车资源,构建全市“停车一张图”;完善智慧停车共享机制,加强“互联网+停车”体系建设;加强大数据智能分析,建立全市违停快速响应机制;构建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

同时,加强前端智能科技设备建设和智慧信控系统联网联控及功能升级。具体包括完善各前端点位和抓拍示范点位,打造精准交通管理体系;对现有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进行功能升级,实现交通信号配时智能评价、数据精准校验、自动区域管控、公交信号优化与交通仿真建模的系统功能扩容等。

业内人士表示,交通畅顺与否,直接影响市民在一座城市的幸福感。随着“增、提、引、管”四字方针的持续深化,清远交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交通堵点不断改善,中心城区将以优良的“畅通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南方日报记者黄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