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班是一个由纯体育生组成的体育特色班,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体育特长,每位同学也都个性张扬。作为全班60多个个性鲜明的学生的班主任,朱莎不仅是老师,更像是一位“大家姐”(家姐:粤语中对自家姐姐的称呼),她拉扯着一群“弟弟妹妹”,包容中带着严厉,严厉中透露出温柔。

她和耍小聪明的学生一路斗智斗勇;她和爱迟到的学生多次谈心;她会提醒贪凉的学生,记得穿衣;她会默许训练晚归的同学在教室吃东西;她披霜而来,戴月而归……

她是严厉而温柔的老师,是可亲可敬的“姐姐”,她用耐心纠正学生,用爱心温暖学生,用执着打动学生。教育路上,朱莎始终以阳光的姿态,引领学生不断向上生长!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

“别和我耍小聪明”

“别和我耍小聪明”

“千万别和朱莎老师耍小聪明。”这是15班的同学心照不宣的默契。实践出真知,这都是血泪得来的教训啊。

15班的日常,就是一出猫和老鼠的大型连续剧,每天都在斗智斗勇,尤其涉及到手机问题,大概能演三百集连续剧。

朱莎对手机零容忍,规则前置,一人犯错,全班连坐。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同学明知故犯。

抓学生玩手机,朱莎有一个绝招。现在的学生大多使用微信,在微信“设置”的“账号与安全”里,有一个“登录过的设备”,从里面可以看到登录微信的时间。学生手机上交后,朱莎便逐一查看,如果登录时间为上学期间,很显然,还有备用机。

“他们的心理素质可好了,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证据摆在面前,绝对不会承认。”朱莎在等待一个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一次,周末回校,学生上交手机后,朱莎趁着大家上晚自习的时间,一个个开机登录了微信界面,果不其然,漏网之鱼颇多。大抵以为老师不会发现,朱莎开口时,大家神情都还很镇定。

“我给你们一次机会,老实说,有没有备用手机?”

“谁有手机啊”“我反正没有”“我有我考不上大学”……好家伙,毒誓都发出来了。

“真的没有吗?”朱莎耐着性子又问了一遍,并点名了其中一个同学“陈辉(化名),你有备用机吗?”

“老师,我绝对没有,我刚才就交了的,您也看见了嘛。”他拍了拍胸脯,说得信誓旦旦。

“好,那你向我解释一下。”朱莎拿出他上交的手机,滑到微信时间登录界面,“你第一节课就已经把手机交了,那你的微信又是怎么在第二节课登录的呢?”

不止陈辉,这下子全班同学都愣住了,万万没想到,朱莎还有这一招,一击必杀啊。

“还有备用机的,都拿出来吧,就别等我一个个问了。”经此一役,班上偷玩手机的风气大大下降,这一回合,朱莎胜。

“别和我耍小聪明。”这句话里,不仅体现了朱莎管理班级的智慧,更是教师尽责的体现,较真儿、执着、一路和学生斗智斗勇,怀着一颗炽热的心,努力纠正学生的习惯,树立班级良好风气。

“时间经不起蹉跎”

“时间经不起蹉跎”

“‘大哥’,早自习怎么又迟到了?”朱莎叹了一口气,拍着李荣(化名)的肩问。

李荣这孩子哪儿都好,聪明,讲义气,人缘好,在班上有号召力,人送外号“大哥”。在班上“说一不二”的“大哥”,却有一个坏毛病——爱迟到,细算来已经是这周第三次了。

“你早上几点起床的?”朱莎疑心这孩子爱睡懒觉。

“7点啊。”李荣满不在乎地回答。

朱莎不解,按道理,7点起床,吃饭洗漱20分钟,李荣家距离学校也不算远,即使是走路,40分钟也该走到学校了。

朱莎担心李荣没说实话,又去和家长了解情况,没想到,他父亲也说,“这孩子确实每天起得起很早”,但话音一转,接着说道,“他就是爱收拾,动作慢。”语气中带着无奈。

原来,李荣不仅是“迟到大王”,还是“臭美大王。”每天早晨,他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收拾”自己,站在镜子面前弄弄头发,左照照右看看,磨磨蹭蹭,时间就这么溜走了。知道原因后,朱莎有些哭笑不得。

“没看出来,你还挺自恋的。”朱莎把李荣叫到办公室,“脸上看出花儿来了吗?”

李荣低着头不说话,脸却慢慢地红了。看出他不好意思,朱莎也不再打趣,正了正脸色,“高三的时间,分秒必争,不要浪费在镜子面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李荣还是体育生,每天训练量大,花在文化课上的时间本来就少,难得早自习时间充裕,空气又好,最适合背书,朱莎希望李荣能好好把握。

“你有没有算过,距离最后的目标还差多少分,有打算吗?”朱莎语重心长地问他,颇为感慨“时间宝贵,经不起蹉跎啊。”

“呐,这个拿着。”说着,朱莎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闹钟,递给李荣,柔声叮嘱,以后起床、洗漱、吃饭、出门,最好都定一个闹钟提醒自己,以免又把时间浪费了。

“谢谢老师,我以后一定注意时间。”李荣把闹钟紧紧抓在手里,认真地说。果不其然,从那以后,李荣迟到的次数大大降低。

朱莎说,教育也要找对方法,与其口头说教,不如深挖原因,对症下药,成功的几率定会事半功倍。

“其实老师很温柔”

“其实老师很温柔”

如果去问15班的同学最怕谁,毫无悬念,一定是——朱莎老师。

15班是体育班,不巧,朱莎正是学校田径队和橄榄球运动的体育教练,班上一大半学生都是朱莎麾下的队员。从操场到教室,朱莎总是那个管着他们的人。

或许是“受制已久”,朱莎在学生心里的形象也积威日深,每每谈起,学生总是说,“老师,您那个眼神太可怕了”“您在这儿,我就开始怕了”……

“我不凶也不吵人,怎么可怕了?”朱莎反驳,“其实我也很温柔的。”

确实,除了严要求,朱莎的温柔也是全程伴随着学生,只不过,它是细微的、静默的,需要用心体会。

8点钟的早自习,为了督促学生,朱莎在7:20之前就到了教室,衣沾露珠,最早到,披星戴月,最晚归。这是无声的陪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天,调皮的男生嫌弃太热,不肯好好儿穿校服,为了不违反校规,就把外套系在腰上,穿一层薄T恤,顶着电风扇呼呼地吹。每次朱莎看见,都会把男生叫到身边提醒,“现在教室也没有那么热,还是把衣服穿好吧,别着凉了。”这是温柔的提醒。

体育生,训练多,每天下午训练后,很多学生会错过晚饭时间。久而久之,大家都养成了一个习惯,晚自习把零食带到教室来吃,弄得到处都是零食包装,按照校规,这是不允许的。

卫生问题让朱莎大为恼火,但同学们每天辛苦训练,消耗这么大,也不能不吃。朱莎思索良久,最后对同学们说,“吃东西也可以,但是不能带到教室里来,在操场吃完再回教室,耽误一点也没有关系,注意,垃圾也不要乱扔。”这是细微的关怀。

有的老师,轻声细语,温柔亲切;有的老师,严慈相济,刚中带柔。朱莎则属于两者,温柔,但不易察觉,在细微处默默关心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大家姐”,严中带柔,温暖且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