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钉子户”,一个颇具争议的群体。当然与其说是群体,不如说只是个别异类。

不同于复读生,他们是复读了3次以上的执着者,是早已过了平常大学生入学年龄的大龄考生,是让外人根本无法理解的别样的人。

01凭本事考的分,放弃入学报到,无可非议

唐尚珺的事迹,全国人民都比较熟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多次的高考,从刚过三本,到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等985院校录取,算是非常励志了。前三年成绩平平,而第四年的院校十分可取,却放弃入学机会。

然而,凭自己本事考的分数,上或不上,其他人是无权评价的。有人说他在刷分,在赚取复读学校和最终成绩的奖励。但唐尚珺是用实实在在的努力和拼搏赚来的,没偷没抢,这钱赚的是正大光明。至于他屡次不去报到,无可非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浪费高校的招生名额

02浪费高校的招生名额

这是个道德硬伤。

高校,尤其是全国排位靠前的985院校,在大多数地区分配的录取名额是很有限的,一些省份地区甚至只能得到寥寥几个指标。

复读生损害应届生的利益,本身就很有可议论的空间,复读2、3年,心中只有清北的人更是。但唐尚珺有一点与这些人不一样:

考完了,填报志愿了,录取了,人没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动放弃入学机会,高校当年在当地的指标是不会改变的,没有补招一说。也就是说,他浪费了多次指标。

从这方面讲,高考钉子户唐尚珺“不地道”。心中有目标就去报,分数不到就不要填报志愿,既然填报了某个院校,又反悔。怎么会不被批评?

03早已模糊的复读动机

03早已模糊的复读动机

复读1年的人大有,多数是因为落榜没学上,或者大专/三本学费贵,希望考个一本/二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人的复读动机很明确:有学上、学费便宜。当然有个别考生就盯着一两个院校作为目标,再战1年甚至2年,就是要上它!

但复读4年呢?5年呢?10年呢?唐尚珺在被不错的院校录取的前几次,如果顺利走了,那么他的复读动机就是上面中的一个。然而他没有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今年,2022年被上海交大录取,依旧不走,理由为专业不合胃口。从这点讲,唐尚珺为了什么复读,这个问题他自己也早已经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漫无目的的复读,似乎是和什么较上了劲。你说是和命运杠上了吗?看起来又不像。是和成绩吗?更不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升学,变得没有意义

04升学,变得没有意义

如今,34岁的他依旧继续复读。即使是在今年入学报到,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假使他35岁考入清华,39岁毕业,工作还能找到吗?也许能,但绝对不会顺利,如果早些年那几个还不错的院校中走成了一个,工作这么多年,待遇绝对好过39岁清华毕业的“本科生”。

然而上面的仅仅是猜想,考上清北的人并不是单凭努力就能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唐尚珺早已经将复读当成一种谋生的工具,用复读学校的奖金来维持生活。而复读学校“有通知书才有奖金”的不成文规定,让他屡次故意不去报到。

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这在照片中一眼都能看出来。面对媒体的问题,也许他给出的理由是搪塞的、敷衍的,真正的目的并不希望外界知晓,但这个答案一定与家庭有关,与自己有关。

不同路线的人并不能相互理解对方的选择。执念的人很多,就让他走自己的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