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信仰,包含着所遵从的价值、观点、立场等,是铭刻于灵魂流淌于血液中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文化属性决定了一个群体的命运。在历史具体的那一刻,决定着这个群体走向和命运的,一定是当时的那个群体文化。
重庆森林火灾被扑灭,河南暴雨救援,福建海滩救援,汶川地震救援、新冠疫情管控......在灾难中多少普通人选择挺身而出,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团结一心,共克时艰。这是中华民族这个群体的文化属性之一。这种家国情怀价值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大概是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春秋时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三国时期曹操父子的”闲居非我志向,甘心赴国忧”,“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宋代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是明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清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龚自珍的"士皆知有耻,则国永无耻矣"...
那么台湾的文化和价值观是怎样的吗?如果重庆山火、河南水灾、福建海滩救援发生在台湾,台湾人民会与中国大陆的人民的价值取向一致吗?
台湾的文化现状
台湾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大航海以后台湾在太平洋上的重要性,而台湾的文化决定了其近两百年的选择,同时也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命运。台湾的文化非常多元化,或者说支离破碎,缺乏强大统一的文化根基。这是由台湾的历史,尤其是近200年的历史决定。
从古代传承来说,台湾移民众多,具有浓厚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以及本土的原住民文化。
从近200年的代历史来说,台湾被日本在50年里PUA了三代人,被植入了深刻且统一的日本殖民地文化,而相当一部分台湾人也从那一时期开始患上了斯德哥摩综合症,爱上了施暴者。日本战败后,虽然在从属关系上的形式上光复回归中国,其后被蒋家王朝40年的中华文化拨乱反正,但是,这些在日本遗留的基础设施和教育体系基础上的改弦更张,尤其是蒋家王朝统治的40年仍然与大陆保持敌对的状态,并没有从思想认知上光复台湾,使台湾真正作为中国的一部分;也没有使台湾人民像大陆的人民一样,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自豪地“从此站起来了”。
当中国大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群策群力,从1950年到1978年,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六个五年计划,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稳扎稳打搞建设的时候,台湾在蒋家王朝的领导下,肃清日本残余势力,随时准备反攻大陆。在改革开放以后,台湾因所处地理位置,跃升亚洲四小龙,获得发展良机,比大陆富裕,更是把大陆视为穷亲戚,心里面是鄙视中国大陆的。
在中国大陆高速发展跃居世界第二强国,台湾民众更加富裕的时候,美日围堵中国的继续强大,台湾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富裕是跟这个父母国家有关系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位置左右逢源谋取更大利益。台湾尚存的被利用价值使台湾和其执政者都处于世界的聚光灯下,在中国与外部势力的博弈中获得好处多多。
总体上,台湾在古代有广泛的中华文化根基,在近代被系统植入日本文化,与大陆保持对立状态40年里蒋家王朝一直自诩为中华正统,在现代又比中国大陆先一步获得发展机会富裕起来,使得台湾一直以优越的心态、审视的目光看待中国大陆文明与中国大陆的崛起,正如一个成年人看另外一个成年人从穷困中爬起一样。
近代的台湾方面相当多人觉得台湾先大陆一步富起来,台湾的财富状况与中国大陆没有丝毫关系,而是由于自己人民的勤奋和聪明,同样也由于自己珍贵的地缘价值。离开了这种地缘价值,台湾便会回到以前无人关注的状态,而无人关注的台湾会像一个网红失去了流量,财富只能依靠勤劳自然增长,也无法配合表演型人格的执政者的需要。
台湾对被植入日本文化的外族和支持其独立的美国势力感恩戴德,恰恰是因为这两种势力中日本使台湾获得了勤劳致富所需的交通和教育基础设施,美国激活了台湾的地缘价值和网红流量。
所以,需要正视的是,虽然台湾在土地和地理上属于中国,台湾人与中国大陆人同宗同源,语言相同,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在台湾文化中存在的日本遗老遗少势力,国民党势力,与台湾本省文化势力互相斗争中沉淀下来的文化内核,与5000年未曾断层的中华民族文化存在着些许差异。
极致精致利己,习惯性依附强者,丧失文化自信,国家认同和民族观念迷茫,历史观和家国情怀渐弱,这就是台湾文化的现状。
认清台湾这样的文化现状,无疑将使解决台湾回归问题的解决方案日趋明朗化。不论怎样,都需要用大约两至三代人的时间,使台湾人民不再跪拜日本和美国,而是像大陆人民一样,作为中国这片土地的主人,从心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此真正站起来。
而台湾人民需要明白的是,不管昔日弱小穷困,还是今日强盛富裕,台湾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中国完整有记载的历史的一部分,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历史就是历史,这种中国印记是日本“皇民化”运动无论如何都洗不掉的。继续数典忘祖,背叛历史,不过是掩耳盗铃,只会惹人耻笑而已。
台湾文化的底色:被海洋文化裹挟的大陆文明
台湾文化的现状从根本上说是东方的大陆文明与西方的海洋文明在台湾的交汇与斗争。
大陆文明就是指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发展手段发展起来的文明。这种文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社会文化中心多位于农业发达的内陆地区。在文化性格上,大陆文明的人民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多有较强的安土重迁思想和民族中心主义思潮,重视经验传承和社会秩序,文化稳定。简单类比,四大文明古国中,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几乎都属于典型的以大陆文明为主导,大部分时间都以农业立国,安土重迁,自给自足,对外扩张的野心和动力都不足。
海洋文明是指由岛屿或滨海地区发展起来的偏向航海贸易的文明。岛屿国家因为孤悬海外,岛内资源有限,生存物资主要对外向海洋索取,天然就对对外扩张有强烈的欲望和驱动力。大航海是时代开启以后,海洋文明从温和的海上贸易以求本岛生存,开始转向海上贸易来进行对外土地掠夺和殖民扩张,获取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资源和空间。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美洲的黄金让西班牙成为大航海时代第一个霸主,葡萄牙紧随其后在东方占据了印度,西班牙后来吞并葡萄牙,而英国、法国也开始针对西班牙,最终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而后英国击败荷兰,法国在陆上击败荷兰,英国成为新的“日不落帝国”,建立了第一代全球霸权。美国独立战争后,几乎复制英国的做法,控制港口,变本加厉地控制能源,主导金融,扩张文化,建立了战后的霸权地位。
从正面来看,海洋文明有偏冒险、质疑、开拓创新,崇尚团队合作和契约精神, 但是,过犹不及,温和的反面是赤裸裸的侵略性。近300-400年来,海洋文明以对外土地掠夺和殖民扩张为基本手段,借助科技进步带来的武力优势在地球上无所畏惧,恃强凌弱,肆意妄为。海洋文明的霸主轮流转,一旦有新的霸主出现,就会被其他国家针对;现有霸主也会对新出现的潜在霸主打压控制,以防取代其霸主地位。
中国封建王朝统治时期的台湾:大陆农耕文明占主导地位
台湾在唐、宋之前,中原对外交往较少,台湾作为远离大陆的海岛,本质上奉行的是自给自足的大陆文化。自唐朝开始,对外贸易往来日盛,台湾被纳入重点管辖范围,元朝在澎湖设置巡检司,隶属福建省泉州晋江县,意味着台湾隆重进入大陆文明的统治与管理范围。
台湾作为一个海岛,其本地文化,从文化渊源上来说,是属于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共存的一个典型。在未被唐朝重点管辖以前的自由管理时代,由于台湾特殊的地理结构,海洋渔业与农耕经济分庭抗礼;而在被重点管辖以后,由于台湾的统治阶层多由福建等沿海地区派往,官员主要受大陆文明的农耕体系影响,尤其是明朝实施海禁后,海洋文化更是一弱不起。
全球地理大发现以后,葡萄牙人开辟了从欧洲到日本的航线,台湾因靠近这条航线,成为日本、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争夺的焦点。1642~1662年,台湾被荷兰占领,彼时荷兰人代表的海洋霸权文化成为统治文化。这是台湾第一次被海洋文化统治,带来的思想和文化冲击。
1683年,康熙发兵渡海进攻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壤率众归顺清朝,台湾重归大清王朝统治,农耕文化重新占据统治地位。
可以说,在整个中国封建王朝管理台湾的时间内,台湾都是大陆农耕文明占主导地位的岛屿。这一时期的台湾民众安居乐业,自给自足,在台湾本岛繁衍生息。最主要的原因是稳定的大陆文明非常强大,而海洋文明并未在太平洋彼岸兴风作浪。
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西方海洋文化肆意横行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文化本质是什么呢?本质上是生于温和的海洋文化,后被中国的大陆农耕文化引导,在被美国强行打开门户后,推行明治维新后,追随侵略性的西方海洋文化,开始对外土地掠夺和殖民扩张,获取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资源和空间。
1895年,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投降,中国作为同盟国,收回台湾和澎湖。50年间,日本统治了台湾两至三代人,基本实现了对台湾民众的生活、思想意识和文化的深层改造。
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作为一个殖民地,受到日本海洋文化的强势被动管理。日本殖民者通过武力压制、种族歧视、“皇民化”教育、户籍和通婚歧视等手段清洗和重塑台湾人的认知,奴化和矮化中国人。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日本通过PUA台湾三代人,让台湾人从心底里对自己身为中华民族产生羞耻感,摧毁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日本附庸身份为荣,以成为日本人或被日本接纳为理想,三代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那么日本是怎么实现了对台湾民众的生活、思想意识和文化的深层改造?除了日式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生活环境的改造以外,武力压制、奴化教育、皇民化运动、户籍和通婚歧视等是主要的方式。
一、警察社会+武力压制
台湾总督的独裁权利、特殊的警察统治和保甲制度,是日本在台湾建立殖民统治秩序的三大支柱。
1896年3月日本国会通过了”法律第63号(简称”六三法”)”,此法确定台湾特殊化,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台湾总督的独裁权力。
日本在台湾殖民统治主要靠军队、宪兵、警察维持,建立了一套系统完备的警察制度。日本警察遍及台湾社会的各个角落,警察权利极大,对外事、户籍、保安、兵役、征役、防火、防空、防疫、风纪、卫生、征税、派捐、经济管制,以及劝募公债、征求储蓄、强制收购土地、民间的婚丧活动、娱乐活动等等,无所不管。
1898年,日本殖民当局颁发”匪徒刑罚令”、”台湾刑事令”、”治安警察法”、”法院条例改正令”、”保甲条例”等一系列律令,大规模地镇压残杀台湾人民。最典型的”保甲条例”规定10户一甲,置甲长一人;10甲一保,置保正一人。全保全甲内部负有连坐责任。保甲另外组织壮丁团,接受警察当局指挥、监督,主要从事守望、巡逻、防火、防灾和搜捕罪犯等活动,实质是用”以台制台”的方式分化和奴役当地中国人。
二、日化教育+民族歧视
办公学、普及日语和日台差别教育是日本对台湾实施思想奴化的主要方式。1919年1月台湾总督府发布了《台湾教育令》,以法规的形式规定了台湾教育的宗旨、办学方针、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明确提出台湾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日本帝国忠良国民。
台湾学校要设立专门放置“救语”和天皇、皇后“御照”的“奉安殿”、“奉安所”或“奉安室”,学校师生在早晚要向“奉安殿(所、室)”奉拜,在日本的三大节要举行仪式,升日本国旗、唱日本国歌,台湾中小学校设立的“修身课”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忠君爱国”思想灌输。
在初级教育阶段,日本人把学校分为小学校、公学校和教育所三种。小学校师资最强,是供日本学童就读的;公学校师资和设备都比小学校差,专收台湾学童,学校的教师80%以上都是日本人。台湾”蕃族”(高山族)儿童进教育所学习,教学工作由警察担任。无论在什么学校,都把日语当作基本语言,禁读汉文,并通过修身、历史等课程向台湾学生灌输日本国体观念。
为防止中国人接受高等教育,从中等教育开始,就限制中国学生所学专业;高等教育基本上由日本人独占,而且除了医学专门学校及台南高等商业学校外,其他一切高等学校都在日本国内举行考试。总督府设立的程度较高的台北中学、台南中学和台北第一师范学校,都是专收日本学生的,不收台生的。在高等教育上,日本学生独占优势。
1928年台北帝国大学(现在的台湾大学,简称“台大”)的创立,标志着日本政府已在台湾建起了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殖民教育体系。台北帝国大学招收对象以在台湾的日本人为主,严格限制台湾民众考入大学,使台北帝国大学成为培养在台日本人和亲日台湾人的高等教育机构。即使在现代,李登辉、蔡英文等台独势力均是台湾大学的校友。
三、文化同化与“皇民化”教育
台湾被日本当作军事据点和财富补给站,为确保物资的正常运输,大量的交通和基础设施重新建设,台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斥着日本文化的痕迹。
皇民化运动史日本帝国主义在台湾强行推行的意在消灭台湾人民民族意识、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殖民化运动。1937年9月,日本殖民当局为了巩固台湾战略地位,彻底奴役台湾人民,制定了强迫全体台湾人民“皇民化”的方针。禁止台胞使用汉文,停开各级学校的汉语课程,废止报刊中文版,强迫使用、学习日语; 封闭中国式寺庙,毁除各种神像,勒令更改祖先的神主和墓牌,改奉日本天照皇大神;禁用中国纪年,改用日本正朔;禁穿中式服装,改着日本服或 “国民服”;禁演中国戏剧、音乐和武术等。
1940年又规定改用日本姓名者可提高政治地位,不肯改用的公教人员要受到撤职处分,一般居民不许登记户籍,因而也领不到战时的配给品。当时的台湾甚至规定“不会讲日语者不许乘坐巴士”。而全家都能说日语的家族可以获得额外的主粮配给,子女升学,就业都能获得关照。这类家庭做生意也可以得到日本人的各类营业许可。1942年,这种家庭就超过了一万个。所以,很多台湾人改名换姓,争着当“皇民”。台北市长柯文哲的祖父柯世元改姓青山,李登辉改名为岩里政男都是如此。
在“皇民化运动”中,日本人在台湾地区推行去中国化教育,推行奴化教育,对中国形象的诽谤和侮蔑,从语言、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铲除台湾民众身上的中华文化印记,通过教育和生活强制灌输日本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台湾年轻人在日本统治下在日式的学校教育环境中长大,长期被灌输要对天皇和“皇国”效忠的“皇民”思想,青少年关于中国文化的认知自然而然被“皇民化”教育内容填补和替代。他们虽然有中国人的血统,但其立场、感情、乃至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深深地打上了日本文化的印记,甚至出现了甘当二等公民的“皇民”分子或“皇民世家”。这50年,日本对台湾民众在武力上镇压反抗,在文化上实施“皇民化”教育,使台湾深受日本文化渗透,培养了一批日本“顺民”。
现代台湾20岁左右年轻人的祖辈,40-50岁台湾人的父辈中一大批台湾人是在皇民化运动时期成长起来的。祖辈和父辈的这批人未曾亲眼看到日本暴政的残酷,相反从小接受的教育让他们更为倾慕日本国力和军国主义精神。出生于1923年的李登辉就是这类典型。曾在淡水公校就读的他积极用日语和老师交流,以皇民身份为傲。日本殖民当局举办战争胜利游行时,他会呼喊着“天皇万岁”,举着旗帜参与其中。李登辉上台后,团结了相当一部分和他经历类似的“同道中人”,打着民主改革的旗号,从事着篡改台湾地区历史教科书和去中国化的政治活动,破坏了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
四、户籍与通婚歧视
1898年6月15日,明治天皇下令在日本国内实行《户籍法》,但是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和民政长官后藤新平却拒绝在岛内实行和日本一样的户籍制度,“区别内地人与本岛人的标准乃是以在本岛有无户籍为准”,这就是为了方便区别台湾人和日本人。日本《户籍法》规定:“有户籍的人不能迁移到没有户籍的地方”,因而日本内地人不能将户籍迁移至台湾,各项法规也就无从保护“内台婚姻”中的财产、子女、继承等诸多事务。为了彰显笼络之意,日本人特许了一些台湾大家族、买办可以迎娶日本女人。
日本统治台湾50年的影响
经过50年的统治,日本的意识形态以及由殖民统治强制渗透到台湾的科学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使台湾人形成日本是自己的统治阶层这一潜意识,造成部分台湾民众民族印记和文化身份的缺失,影响了部分台湾民众的民族观念和国家认同。
1945年台湾光复时,当时台湾50岁以下的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等大多只会讲日语,不会讲汉语, 而且他们对日本文化的熟悉程度远远大于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台湾民众常常是穿和服,住“榻榻米”,讲日语,并且崇尚日本的教育,言行思维都有着明显崇尚日本疏离中国的媚日意识。
当然,中华文化根深蒂固地植根于血液之中并未彻底消亡,不少台湾同胞欢天喜地,有人燃放鞭炮、到处舞龙舞师、焚香祭祖,表示欢庆。
蒋家王朝统治台湾:中华文化的回归
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以后,台湾又加入了大陆各省文化,再次遭遇大陆文明冲击。当时的台湾人被奴化教育了50年之后普遍对日本有着好感,他们向往日本,但当时的日本是战败国,为美国所军事统治,这些以台湾本土居民为主的庞大群体便企图谋求独立。蒋家王朝当然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台湾独立,毕竟从大陆过去的蒋介石部队都是中国大陆人,接受的是大陆文明的中华教育,其中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于是在接下来蒋家王朝统治台湾的四十年中,先后成立了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高效,全面推行中华文化以抵消日本殖民教育的影响。1948年台湾高中历史课纲的教学目标是:明了中华民族内各宗族起源、混合及其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明了我国历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变迁的趋势,特别注重足以影响现代社会生活之史实,激发爱国家爱民族之精神与光大之责任。
台湾土生土长的本省文化、中华文化、日本文化、西方文化在受日本“皇民化”教育的两至三代民众中交手。但是,可惜的是,蒋家王朝并没有能够持续强势输出,以充分清洗和扭正日本“皇民化”统治带来的遗毒。蒋经国错信李登辉使其登台,倒行逆施,修改台湾教科书,推行“去中国化”的文化与历史教育,使台湾文化走向现在的更加复杂和碎片化。
台湾文化相较于单一型态的大陆文明,呈现了被海洋文明裹挟过的大陆文明的鲜明特征,这一点,在台湾20多岁的年轻人当中非常突出,年轻人安于台湾本土,自给自足,在对自身文化的溯源中寻找历史的真相。虽然民进党李登辉和蔡英文执政期间修改历史教科书“去中国化”搞台独,与国民党在台湾历史问题上抵制台独的立场拉锯,造成了台湾年轻人的认知迷茫和认知困惑,但是,恰恰是两大执政党的争斗,暴露出台湾的历史文化决非一个政党想改变就能改变的。
结 语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国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东亚最强大的国家,而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二战结束后,日本归还台湾给中国,在《开罗宣言》上有明确记录。台湾执政者仍然无视历史事实,在两个裁缝的帮助下,把台湾历史像一个小姑娘一样任意打扮,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只会让共同记录了东亚历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熟悉二战历史的全球人民耻笑吧?这一点已经被台湾的部分年轻人敏锐地捕捉到,不得不说,现代年轻人越来越不好糊弄了。
值得庆幸的是,当代的中国一跃成为世界前列的强国,中华民族走在强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和融化能力,使中国成功驾驭和融合了西方海洋文明,而形成新型大陆文明的雏形。这一新型的大陆文明会对台湾文化产生什么影响呢?
在中国强大时代成长的中国大陆年轻一代,对新的和传统的中华文化有天然的自信、自豪、传承与创新意识,而同一时代的台湾年轻一代对强大中国的目光不再是祖辈和父辈的审视、挑剔与鄙视,而是添加了更多仰视和羡慕,毕竟慕强爱美是人类的自然天性。同时,相当一部分台湾年轻人也认识到,“去中国化”的台湾文化与历史,会使台湾文化失去存在的根基,在迷茫于”我是谁“中失去未来的竞争力。
72年前,蒋介石先生携国民党的追随者从重庆前往台湾,仍不忘统一中国;72年后,重庆人民齐心协力灭火,台湾一盘散沙执政者却还在点火。重庆人彻底展现了中华文化价值观中“家和万事兴”的精神面貌,而企图抹掉中华文化价值观的台湾执政者在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中倒行逆施,跳梁小丑般地表演如何搞分裂,使受尽磨难的台湾无法顺利回归。
时间最是无情,任何人都不能永恒。日本“皇民化运动”下长大的祖辈和父辈终会退出历史舞台,斯德哥尔摩患者也抵不过岁月漫长。只要台湾人民擦亮眼睛,不再迷失于皇帝的漂亮新装,那么由两岸年轻一代开启的下一个50年无疑会更加精彩。
不得不说,历史像一个轮回。
(本系列完)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络。
本文图片取自网络,如有不慎侵权,请联络删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