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慎是“扬州八怪”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画家,出生于清康熙26年(1687年),卒于清乾隆31年(1766年),福建宁化人,初名黄盛,字恭懋,躬懋,曾用笔名江夏盛,雍正四年改字恭寿,并取瘿瓢山人为别名,自称“东海布衣”,出身平民。
黄慎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清统治阶级高压政治下。官僚地主富商连云甲第,华衣美食,老百姓生活困苦艰难,朝不保夕。水旱灾害频仍,哀鸿遍野。封建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也十分突出,腐朽堕落达于极至。从上到下,大大小小的封建统治者作威作福,敲骨吸髓,大肆搜刮、剥削和压迫人民。
这一时代的黑暗状况,在与黄慎同时代人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得到了集中而深刻的反映。雍正四年(1726年),黄慎取别号曰“瘿瓢山人”,并以木瘿刳制了一只瘿瓢。木瘿是指树木上生长的瘤状物。《庄子·内篇》中曾说成材的树木常为工匠所图;而不材之木无所可用,反而容易保全。黄慎取“瘿瓢”作别号,有自居“不材之木”的含义,这也是他怀才不遇的激愤之语。
黄慎花鸟画作品
在“扬州八怪”中,黄慎一向不是最为人所注意和最有名声的画家,而是一位以布衣终老的职业画师。
他的一生基本上都处在贫困的状态,常年为八口之家的衣食奔走,生活艰难的状况在他的诗中多有描述。“衣食驱吾老”、“游子长苦饥”、“莫向飘零况,出门饥所驱”、“旅怀俱有泪"、“丰年儿啼饥”、“关山有路凭归梦,儿女长饥只解啼”。
从少年时代,黄慎就饱尝着生活的艰辛,长期的流离生活和奔走世俗之间,使他十分现实地面对着生活的贫困与压迫,同样他的一生也始终同下层人民紧紧地走在一起。他不像有的画家除了画画,其它一无所知,或所知甚少。
黄慎思想中最为可贵的东西正是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残忍黑暗一面的深刻认识,以及他对普通下层人民生活艰难与痛苦所寄予的无限同情。
黄慎的人物画也多从这一思想出发,他把他在长期流离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下层人民的生活和痛苦,他们内心的忧愁和悲愤,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夫真的希望,都生动而真实地反映到他的作品中来,这是在“扬州八怪”中其他画家所不能与之相比拟的地方。
黄慎人物画中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色,就是广泛地描绘了当时下层社会中一些贫苦小人物的生活情态,如渔父、樵子、纤夫、乞儿、市井平民和生活潦倒落魄的贫苦知识分子,深刻洞察社会人生。
他在描绘这些人物时,一点也不掩饰他们生活的困苦,不把他们美化成一些理想中的人物,相反,黄慎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力求精确地刻划出现实生活中这些人物的贫困状况,为他们作忠实的写照。
但是,他又并不把他们描绘成为一些缺乏个性特征,神情呆滞麻木的人物形象,而是一种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个性的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写照。
《渔翁图》
黄慎一生所创作的愤世嫉俗的作品很多,他那讥讽人情世态漫画式的人物画,在当时很容易招惹是非,然而他却一直未有退却。在康熙五十九年九月所作的工笔人物册中,就有一幅〈有钱能使鬼推磨图》。他还画过(群乞图》等,从这些作品中都反映出黄慎是一位有正义、有肝胆且富有同情心的有着深刻的进步思想的画家。
他除了画下层社会中的贫苦人民之外,也画佛像、采药仙人、美女,这可能是为其当时的生计所迫,不能不画一些能为世人所乐于接受的商品画。然而就是这些题材,在黄慎的笔下,同样焕发出一种积极的社会意义。
黄慎是不信求仙长生这一类的谬说的,在他的“笑求仙客”和“丹经难复少年春”等诗句中就明确否定了道家求仙可以长生不老的说法。他画中的仙人,并无多少超尘出世的仙人气象,而是现实中一些精神开朗乐观、豪迈洒脱,既健康,而又风趨的老人。
他所画的文人形象同他所刻画的美人一样,都不同于末流画家所画的那样庸俗,而是注重内在精神气质的刻画,是一些带着抑郁、深思、悲愤、傲岸神情的文人,有着一种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思想,这应该是黄慎自身的真实写照。
他将其经历、思想、品格和所见、所感皆一寓于画,故其画中的人物都显得十分生动而真实。
《芦花双雁图》
当时封建制度的腐朽,被“盛世”的假象所掩盖,一般的人还看不到这种社会发展的畸型状态,而黄慎却用他犀利的笔锋揭开了“雍乾盛世”的伪装,并对不合理的封建社会弊端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他的许多诗句都有着积极的进步思想,从中揭露出当时社会黑暗的一面。他在古体诗《杂言)第六首中写道:“蝶敷文,儿所悔;蜂藏毒,谁敢睹。谲语尖忠言,是非辩谗谄;空中悬一剑,涂蜜令人饴。蔡草有毒,鱼虾不知;准投于水,图圉饲之。"在这些写得很简练的类似箴言的短诗中,形象地概括了当时世道的险恶,他所揭露的黑暗现象,至今读来还使人有触目惊心之感。
在《杂言)一诗中云:“黄犊侍力,无以为粮,黑鼠何功,安享太仑。‘’从中深刻地揭露了当时中所观察到的下层人民的生活和痛苦,他们内心的忧愁和悲并对不合理的封建社会弊端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他把靠自己艰辛劳动而生存的劳动者比成黄犊”,把无偿地占有人民劳动果实的统治者比成“黑鼠”,十分形象而有力地表现出他鲜明的爱憎和他对社会不平的强烈抗议。在这些诗中,无疑也包含了其艰难一生中所经历的许多痛苦的经验教训。
他在(短歌)一诗中写道“嵇康燃灯,照此魑魅;耻与争光,理琴灭燧。“他借魏晋时期嵇康这个有反抗性的人物形象,寓意深长地表现了他同一切魑魅鬼蜮势不两立的崇高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反映出他憎才能爱,一方面耻与魑魅争光,另一方面则把境遇和他相接近的下层人民看作是自己的同类。他在经历许多贫困屈辱生活中,并没有自轻自贱,没有失去自己个性的自由和尊严。对于压迫人民的权势者,他是极端轻蔑和憎恶的。
在艺术上,他敢于大胆创造,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是一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束缚有着鲜明的思想感情和艺术个性的画家。
黄慎去世后,从清代以来绘画史和绘画理论批评著作中却很少有提到黄慎的,即使提到了也不是很重视。对其艺术曾作出高度评价的似乎也只有两个人,一是钱湄寿,一是齐白石,然他们都只是在艺术技巧上来评价黄慎,对于他的创作,特别是黄慎人物画的深刻的社会意义并没有认识到。
其实黄慎是一位十分杰出的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人物画大师,他的一生不为古法束缚,大胆地进行创造,真实而深刻的再现了历史,以充满同情和正义感的千钧巨笔来深刻地揭露当时的社会黑暗。
他的画和他的诗,在当时不为封建统治者和些士大夫所接受,当时所谓的“俗”,而在今天看来,这正是黄慎接近人民、同情人民的表现,也正是他最为可贵的地方。
来源:视界艺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