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作为一个教人学知识,学做人的教育工作者,与他们交集最多的自然就是家长和学生了。

有些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一干就是好几年,因此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生年龄的逐渐增长,不再有当初刚建立师生关系的时候那么纯真和简单了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主要就是学生正当活波好动,调皮捣蛋的年龄,做事无所畏惧,不会考虑前因后果,因此往往就会对班级的班风建设,学风形成不良影响, 甚至对同学的人身造成困扰和危害。而教师恰恰就是要行使职责批评或者制止他们这些行为的那个人,自然就会产生矛盾。

但这种矛盾的形成来得快去得也快,学生本身心思单纯,而且也知道自己的言行违背了学校的规章制度,被老师批评也是理所当然,虽然当时心里很不服气,但过后依然会屡禁屡犯,好了伤疤忘了疼这是孩子的天性。

只要教师在批评的过程能够把握好分寸,不要伤害学生的身心,特别是稍大一些的孩子,更是要谨慎对待,避免发生极端事件。

这种现象很正常,师生关系依然存在,学生依旧会犯错误,教师依旧会再次批评他们。

可是有些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怨恨情绪,甚至牢记于心,这与家长在后面的所作所为有直接的关系。

有些学生在学校犯错了,明知自己有错在先,却回家后对家长不说实话,而是专门告老师的状,而且夸大编造事实,而家长则是偏听偏信,一味认为是老师不对,于是就会做出一些过分的事情,比如发微信质问辱骂教师,或者直接冲到教室里面殴打老师,还有一些小题大做到处上访举报教师,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这样的做法就会激化了矛盾,本来老师帮你教育孩子是为你好,结果是家长不但不领情,反而强词夺理,无理取闹。最后的结果是上面为了息事宁人,老师有可能会被处理,但事后这种师生关系依然存在,面对这种尴尬微妙的现状,任何人都无法做到心无芥蒂。

而这些家长却认为看你厉害还是我厉害,我让你再批评我的孩子,以为老师从此怕了他了,一定会对他的孩子毕恭毕敬,小心呵护!

其实恰恰相反,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会这样惧怕一个无理取闹的家长,更不会纵容和惧怕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如果这样做,那他以后的工作根本没法开展,其他孩子还怎么管得下?

惹不起躲得起,这是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方法,有些老师会把他放在旁边,从此不闻不问,任你自生自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教师会言语之间讽刺挖苦,其他学生也会跟风对待,而且大家深知这个学生的家长惹不起,大多数学生会不再理他,甚至孤立他,这种情况让孩子受伤害更深,弄不好会留下心理阴影。

笔者曾经见过同一办公室老师就遇到了这样一位家长,这个小男孩身体肥胖,行动不便,只要有空就吃东西,弄得地上桌子上经常脏乱不堪,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坐。女老师一直动员同学们轮流跟他坐在一起,让大家都和他交朋友。

这种情况本来挺好,可是有一天这个小胖子拉在裤子上了,而且还把同桌女同学的作业本撕下来擦裤子和凳子,同桌的女孩嫌臭,又哭又闹坚决不跟他坐一起了,并且骂了这个小男孩是一头肥猪。

小男孩是少数民族,回家时告诉了外婆 ,结果外婆在路上殴打了小女孩,而且打得不轻,鼻子流血,脸部刮花。

小女孩的家长报警,而且找到学校要求学校处理并让家长赔偿损失,班主任老师找来男孩家人,劝说他们尽快处理好事情,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了。

谁知男孩外婆、外公、妈妈、小姨非常厉害,指着老师鼻子说老师教唆女孩不尊重他们的习俗,要告老师破坏民族团结。结果老师无辜中枪,受到上面批评。

从此以后老师再也没有管过这个男孩,在后面放了一张桌子让他单独坐着,只要人身安全没问题就好,而且叮嘱同学们不要搭理他,以免惹祸上身。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想到了,家长多次闹事,软硬兼施,甚至请人帮忙说话都无济于事。转班根本没有老师接收,好不容易混到小学毕业一事无成,本来就学习很差,结果彻底差到家了。

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如今成了街混子,行为与唐山施暴者差不了多少,几进几出,一事无成。

这件事情很有代表性,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冷静客观地对待老师对你孩子的批评教育,他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地给任何一个学生找毛病,如果发生此类事件,一定要多听听其他学生的话,弄清原委,正确对待。他可以选择认真,也可以选择糊弄,但糊弄学生绝对不是老师的本意,都是在无可奈何之下采取的自保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学年又有一批学生要入学了,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家长一定要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为了我们共同的孩子,携手并肩同行,才是最佳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