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是清朝起家的地方,也是满清八旗的老家,更是清朝的“龙兴之地”。1911年的武昌革命爆发后,全国就有14个省相继宣布脱离清廷而独立,一时间,清廷就基本丧失了关内的统治,在几乎完全丧失了关内的情况下,在武昌革命当年的冬天,满清权贵也有退守关内的想法,为此他们还专门联络了东北总督赵尔巽,打算在奉天另立一个小朝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实际上,当时的东北也受革命形势的影响,赵尔巽有些撑不住局面了,因为东北的革命党实力太强了。

武昌起义爆发后,东北地区的革命势力一时间也兴奋了起来,各地的革命势力都齐聚到了沈阳,就连不少地方上的土匪、绿林也加入到了革命队伍,就连东北各地的警察也不听清廷的号令,很多警察局长都跟着哗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东北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就莫过于新军了,可这个时候的新军内部,也基本为革命党人所把持。比如当时奉天最重要的军事基地北大营,就是革命党人经常聚会的地方,时任新军第二协统的蓝天蔚就是革命党人,早在1907年的时候他就与宋教仁一起在东北成立了同盟会辽东支部,可以说蓝天蔚在东北策划革命,由来已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蓝天蔚驻扎在奉天的新军第二协会外,同时驻扎在东北的新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第二十镇统制张绍增也都是同盟会员,三人统领的三万新军中,大多数军官都倾向于革命,我们熟知的冯玉祥就是其中的一员,根据冯玉祥的回忆,当时他就曾在新军中,一天就散发出了三四百份传单,把新军都发动起来了。

当时东北的新军已经推举蓝天蔚为关外讨虏大都督,并制定了革命计划,打算发动起义,使东三省脱离清廷而独立。

时任东三省总督的赵尔巽,面对这样的局面一时间也无能为力,因为在东北来说,新军实力太强,他管不了新军,手上的巡防营也不是新军的对手。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种倾向于革命的力量也开始合流,面对此种情况,赵尔巽就启用了张作霖,企图利用张作霖来牵制革命党的力量,维持清廷在东北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当时的张作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他会被东北总督赵尔巽看重呢?那个时候的张作霖其实势力已初具规模,他是驻守洮南的前路巡防营营长,手下有5000人马,其影响力已经波及奉天,正是看中了张作霖手下的这股力量,赵尔巽便打算启用张作霖来对抗蓝天蔚。

张作霖来到奉天后,赵尔巽很快就对张作霖委以了重任,将奉天城内的巡防营全部调归张作霖指挥,这样张作霖手下的人马就扩充到了8000多人,在人数上与蓝天蔚的第二混成协相当。

张作霖也确实有不少的手段,不然后来也当不上东北王,来到奉天后,他很快就镇住了奉天的新军,使清廷在东北的局势暂时缓和了下来。

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1911年11月7日,吴禄贞本想乘清廷北方空虚,策动阎锡山、蓝天蔚等人起义,不料这个异动却为袁世凯所掌握,袁世凯便派人暗杀了吴禄贞,吴禄贞的死不仅暴露了蓝天蔚,也使东北革命力量内部发生了动摇,一时间东北的革命形势也前途未卜。

不过蓝天蔚这个人缺乏政治手段,他的部下中就有人把他给出卖了,将他的计划全盘告诉了赵尔巽,于是赵尔巽就在一天夜里召见蓝天蔚到奉天城内开会,当时蓝天蔚还不知道赵尔巽已经知道了自己是革命党的事情,就来到了奉天城,结果被赵尔巽夺了兵权,离开了东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蓝天蔚走后,东北的革命党势力很快就在张榕的领导下展开了武装起义,一时间革命势力与清廷势力在东北形成了僵局。在当时来说,张榕在东北的革命当中与蓝天蔚齐名,他曾参与过刺杀清廷出洋考察五大臣而出名,是个坚定的革命派,在他的领导下,东北的革命形势也出现了好转。

到了1912年1月1日,南北举行了和谈,对于清廷来说,这个时候的东北局势并不稳定,不要说大量的革命党势力遍布东北,即便清廷能彻底消灭东北的革命党势力,东北也不完全在清廷的手上。

因为当时的东北还有日本人和俄国人的势力大量存在。甲午战争后,俄国就乘着清廷兵败之际,侵占了整个东北,还强租了关东洲。1905年日俄战争后,关东洲就转到了日本人的手上。

PS:关东洲是金州半岛南部一个存在于1898年至1945年间的租借地,包括军事和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旅顺口港和大连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日本与俄国在日俄战争后达成的《朴茨茅斯条约》,南满以南为日本的势力范围,以北为俄国的势力范围,所以就算清廷搬到了东北,还要面临日俄两大帝国主义,那还有活路呢?

更为要命的是,到了1912年年初的时候,当时掌控清廷朝政的袁世凯,已经和南方革命党达成了协议,只要袁世凯能逼迫清帝退位,袁世凯就能当上民国大总统,面对最高权力的诱惑,袁世凯马上就背叛了清廷,清廷大势已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地盘基本都丢了,关内的地盘基本没了,关外的地盘也掌控不了。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军队,不过这个时候的清廷,基本已经没有军队了。就新军来说,当时的新军不是加入了革命党,就是为袁世凯掌控,清廷已调动不了任何新军。能调动的各地巡防营也不是新军的对手,至于八旗就更不堪重负了。地盘没了,军队也没了,不退位还能做什么呢?

这个时候革命党已经和袁世凯联手了起来,袁世凯刚开始的时候碍于面子,也是在劝清帝退位,但袁世凯的耐心是有限度的,如果劝不动的话,接下来就要动手了,当时新军中最为精锐的北洋六镇全在袁世凯的手上,不要说跟革命党去打,就是袁世凯手上的北洋六镇,当时的清廷都对付不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听从了袁世凯的建议,主动退位,还能捞个优厚的待遇,如果是被人打败了,从皇帝宝座上被拉下来了,结局就会非常惨了,能不能保住性命都不好说了。

所以当时清帝选择退位,其实是明智的选择,至于跑到东北再组建小朝廷,其实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就算跑过去了又能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