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上方,关注闵行区“媒体+”成员“天袁地访”

沪说·第128期

壬寅·白露

我出生在“长中心”,爸妈常说我是福将,因为出生后没多久他们就在天山五村分到了一套房子,而且离爷爷奶奶家的距离只有五十米——奶奶家34号,我们家32号。甚至就在同一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山新村在三十多年前其实算是西郊,但毕竟算是市区了,父母亲工作的学校在上海县北部的一个集镇,每天天不亮就坐74路赶早自修去了,所以我人生最初的岁月是跟着奶奶,被奶奶哄大的。后来母亲换工作到莘庄,不必进课堂,不用赶早自修,早八晚五准点下班,但也是一大早就要走。

三岁以后,我就如愿入托了,托儿所在茅台路以南,总会经过一个点心店,好像主要是卖生煎和葱油饼。虽然每天能闻到葱油香,但是吃到葱油饼的次数少之又少,生煎更是稀罕,再说大人也都怕生煎里的汤烫到嘴。那时候用塑料袋都很少,而是用黄纸袋,感觉装过黄纸袋的东西,都会更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家让我并不太舒服的托儿所待了一年,我们家就搬去莘庄了。在奶奶家也搬走前的五年时间里,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去天山。那时,一周才一天半假期,半天还在周三,直到我读书那年才挪到了周六下午。我们一家常常一早吃了早饭,在莘庄科技馆坐上91路,一路摇摇晃晃到北新泾,但很少坐到终点站,一般在哈密路天山路那站下车,然后步行几十米到天山污水处理厂门口换74路,三站路就到奶奶家了。

车站叫芙蓉江路天山路,有一个大大的铁塔上面架着电线。我已经记不清那是哪一年架起来的了。到天山基本上已经近午饭时间了。奶奶和爷爷都不太会做饭,但每次中饭都是一大桌子菜等着我们。那时候,桌上还会有饮料,好像是莱蒙汽水,有时是幸福可乐,可小时候可乐的口感并不迷人,绝没有到肥宅欢乐水的地步。

吃过午饭,一般都是往天山一条街逛逛,偶然会去公园,比如长风公园,要先坐69路车到苏州河边然后摆渡过去,要么是去中山公园,坐88路。虽说我记性不算太差,可是去公园玩过点啥都不记得了。还有么就是去澡堂,我们爷孙仨去过好几次公共澡堂,有一次是苏州河边周家桥的一个浴室,门口能看到苏州河。周家桥长宁路一带如今面目全非,早就找不到原来的浴室了。也去过水城路的一家,经过一条河,曾经看见一只死掉的喵星人漂在河上——总记得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山一条街逛逛算是很有趣的一件事了。天山路是租界越界修筑的,旧上海叫林肯大道(Lincoln Avenue),虽然旧时代的风貌几乎已经荡然无存,但在天山路最东头还有一些上百年的西式别墅。也可能是抗战末期,日军为反法西斯盟国侨民修建的集中营之一,林肯路集中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戳一下右边的时光机入口: 。

不过,天山路的确也是西冷东热,过了古北路就闹猛起来了。今天的天山影剧院算是当年商业街少有的遗存吧。天山电影院门口是整个天山一条街的核心地段,与纵向的娄山关路形成一个十字型商圈。此时的天山商厦还没有造起来,原址上的街心小花园是我许多个星期天午后的快乐时光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不知道是不是政策允许,沿街有相当多的移动商铺,卖着各种各样的商品。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玩具摊前让爸妈买了一个十块钱的变形金刚,当然擎天柱这样的是买不到,而是一个小小的大黄蜂,玩了很多很多年,搞得我到今天都有一个拥有一只擎天柱的梦想。

当然,我也有不敢让爸妈买的东西。比如当时风靡一时的手掌机,在天山路上的百货商店里,时间也已经到了1992年了。那种手掌机其实今天看来几乎一文不值,基本上只能打俄罗斯方块和另外一个游戏,但当时却是一件紧俏货。我记得看中的那款是98块,可说来也怪,好像父母比我更想买,营业员也打趣说,从来没见过父母劝说自己的小孩买什么玩具的,不过我那时还是知道98块不是啥小数目,但我最后也还是接受了爸妈的一番好意,毕竟当时好像很快每个上海人家都开始了俄罗斯方块的比赛。

不过有的东西,爸妈就不让买了。比如新疆羊肉串。天山路上多的是一排一排架着碳炉烤铁丝羊肉串,穿着民族服装的人,他们的羊肉串好像永远烤不熟,火苗好像也很听话,该窜的时候特别红火,该平息的时候动也不动。当时的都市传说说这些羊肉串根本不是羊肉,是猫肉、老鼠肉,那一毛钱一串的价格也一点也不卫生,估计那时候的人文化素养不高,以为有猫腻就是猫肉了。我想,这或许是父母不想小孩乱吃东西或不想花钱的一百零八个烂借口之一吧。后来出了1.5块的里脊肉串,爸妈却忽然舍得买来给我们吃,还有当时到处都有的纸杯零打汽水,汽最足的当属乌梅汽水了,不过这么多小零食,搞得天山电影院门口真是垃圾遍野。

2010年6月,我在附近办事,鬼使神差地在天山电影院一个人看了一场玩具总动员3,一个告别童年的故事,让我看得泪眼婆娑,没想到后来又拍了一个第四部,直接把青春入土为安了。现在据说天山电影院改名了,虽然它在我童年里记忆极深,但好像就只看过这部玩具总动员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除了吃食,我小时候最愿意花钱的还是让爸妈买故事书,比如葫芦小金刚(葫芦兄弟的续集)狐狸列那的故事,聪明的一休等等。也算是我知识和文学的启蒙读本吧。我这些童年趣事还被家父写进他的文章里,在报纸上登出来再读给我听,让我怪不好意思的,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皮克马利翁效应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3年8月,爷爷奶奶跟嬢嬢一家搬到后来造起卢浦大桥的浦东周家渡街道,他们小区北门就是耀华路,看着卢浦大桥和世博园一点点造起来。可天山路就很少去了。2003-07年读大学期间,我还回过几次天山路。去曾经领牛奶的棚子,打酱油的烟纸店,奶奶练气功的小花园,这些地方暂时都还在。

我趴着往里看消防车的消防中队还在,但周遭的变化极大,古北路拓宽了三倍不止,原来的长宁少科站、天山支路上的老小区还有里面的碉堡们应该都集体告别了。随着拆拆拆,天山路从印象中的热闹繁华显得安静和空旷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年,回国期间到天山附近某楼玩了一次密室逃脱,然后又在附近和朋友吃了一次日料放题,从娄山关路地铁站走出来,天山路商圈好像又经历了一轮消沉和再开发,但释放掉周围如此高密度的居民区,又怎会吸引到多少人气呢,这几乎是所有老破小社区城市更新中遇到的悖论,不拆太旧,可越拆人气越冷。

当然,这些就和童年无关了,不必再去讲什么。

沪西的故事,还会继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