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杨观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瑞安玉海楼名闻遐迩,它不仅仅是浙江四大藏书楼之一,更是浙南传统文化的发扬地。曾几何时,与瑞安平阳登隆山,逛商城,然从未去过玉海楼。近日常读《刘绍宽日记》,文中记载孙杨两家之事100多处,深知张家堡杨家与玉海孙家乃通家之好。于是趁端午假期,独自一人背着相机,来一趟玉海楼之游。人有七情六欲,无非是“物欲”和“意欲”之分。我想此乃“意欲”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海楼的风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海楼的风雨

从104国道下车,沿着万松路走了30分钟到了虹桥南路,往西南方向看到了一座清末特殊的大宅院,穿过湖滨公园,就是玉海楼的主门台。门卫递给了我一张《玉海楼》简书,细读一遍,发现这是一座建于1888年的著名藏书楼,占地8000平方米,由藏书楼、百晋陶斋、孙氏故居和后花园四个部分组成。站在主门台前的道院前街,呈现面前的是白墙黑瓦,飞檐翘栋,有一种古朴典雅的风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海楼旁边是湖滨公园,东南北均有河水环绕,内部有颐园的水井和荷池,后花园的放生池,这些丰富的水资源可以提供充足的防火资源,也可以组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大保障了藏书楼和孙家故居的长期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海楼正门有两个门台,左门台门额:"百晋精庐",门联“颐和松菊,玉海图书”为孙诒让手书,右门台额:“玉海楼书藏”,门联“玉成桃李,海涌波澜”为郭沫若书题,右门台很少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左门台,即见孙诒让故居,故居由门厅五间、花厅五间、正楼七间,左右轩楼各三间组成,占地面积四千多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西厢楼下辟为孙诒让纪念馆,天井开阔,仿四合院结构形式建造,楼顶龙凤兽,独具浙南大户人家的建筑风格,陈列孙氏生平事迹和名人书画。故居正楼楼下陈列各种家具、日用品器具等民俗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居后为后花园, 后花园以亭廊式为主,全部为单层建筑。建筑风格与玉海楼交相辉映,形成和谐的统一体。园内有竹林和放生池,繁花绿草,风景雅致清新,花园正面有一座漂亮的墙屏,墙屏中间雕刻着一个“寿”字,红色的三角梅环绕在墙屏的旁边,花园中间有一座人工水池,池中有假山,一条条红白鲤鱼游戏于水间,充分展现了江南古典的私家园林风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右门台后为玉海书楼,书楼前后两进各五间,前后厅堂分别悬以郭沫若和清光绪朝太子太保工部尚书潘祖荫书的“玉海楼”匾额。左右回廊,槛窗花式多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藏书楼西故居东为百晋陶斋、颐园,百晋陶斋原名“恰受航”,俗名“船厅”,取杜甫“野航恰受两三人”的诗意,孙诒让生前多在此著百晋斋书,并收藏了百余块晋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晋陶斋前有园,名“颐园”,园内有水井、假山,种植海、兰、松、竹,中凿荷池种植白莲。百晋陶斋后有丁字廊、颐园前有月洞门与孙诒让故居连通。书楼东有水轩长廊与后花园通。斋后是丁字雨廊,连接玉海楼与孙诒让故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海藏书楼昔日楼上藏书,楼下雕版印书或抄善本,辑刊瓯越文献。当年藏书达八、九万卷,均系孙氏父子恣意搜求所得,以多名家批校本、多瓯郡乡邦文献和孙氏父子手批校本闻名,先时管理严格,订有《藏书规约》十六条。孙诒让卒后,善本图书多归杭大收藏。玉海楼现有藏书三万多册,存于瑞安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海楼的藏书楼左右游廊相通,避免雨天淋雨,风格古朴典雅,走在里面,有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在玉海楼内游览,我仿佛看到头戴瓜皮帽、身着长衫马褂的孙诒让先生在这里和杨镜澄、刘绍宽、杨悌他们吟诗赋词;也曾独自一人在镫下著书研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实社会环境中,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社会工作有欢乐,也常有忧愁。但传统文化的气息,总是会不经意间让你了解到它的真谛。历史文化不需要浮华的外表,它只要丰富的文化内涵,玉海楼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气,假如你累了,倦了,不妨去走一走玉海楼,阅读一下孙衣言前辈留下的书籍,倾听那些孙怡让前辈留下的声音,也许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利济医学堂往事

玉海楼后门北斜对面就是著名的利济医学堂,坐落于玉海街道公园路10号,由陈虬先生创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整组建筑采用传统建筑的布局,由门屋、东西厢房、主楼、药物园等组成。建筑群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整个院落总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是中国第一所采用欧美办学制度和方法创办的新式中医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利济医学堂从1855年创办,1902年停办,17年间培养了300多名优秀的中医师。他们发扬“利民济世”的精神,治病救人,造福乡邦。同时也开启了浙南各地开办中医学校的风气,对浙南地区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06年5月25日,利济医学堂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辟为利济医学堂博物馆,成为瑞安一座具有独特历史内涵的文化地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虬(1853-1904)字志三,号蛰庐。光绪乙丑举人,与宋平子、陈介石誉为“东瓯三杰”。陈虬主张变法维新,1895年参与“公车上书”,陈虬年轻时钻研中医经籍,医术高明,其《瘟疫霍乱问答》已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丛书。杨镜澄和刘绍宽他们都是陈虬的好朋友,陈虬的侄子陈宗易就是杨镜澄的女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忠义街的风韵

忠义街在古代时是达官显贵的官邸府衙聚集地。源于汉末安乡侯蔡敬则,有功于民故建忠义庙祀之,故而命名忠义街。400多米长的街道,都是用石头铺就,街道两旁有不少的商铺,有传统文化南戏馆和温州鼓词馆,也有不少晚清民国时的建筑,它们仍保留着独特的风韵,忠义街上最高大上的房子应该是玉海实验中学诒善校区,它是清末诒善祠塾的旧址,孙怡让、宋恕和张家堡的杨镜澄他们曾经在这里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隆山寺的香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隆山寺的香火

不知不觉已经十二点多了,在玉海商场找了一家酸菜鱼馆,点了一盘酸菜鱼和一晚米饭,喝了两杯店家免费送的酸枣汁。看看还有时间,于是找了一辆电单车向隆山寺骑去,骑车比走路快多了,十分钟就到了隆山山脚,停好车又开始双脚锻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脚有一座隆山公园,二楼是瑞安隆山知青纪念馆,顺着纪念馆旁边的山路步行了十分钟就到了隆山寺,隆山禅寺的前身为隆山塔院,建于北宋开宝八年(975年),隆山塔建于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塔比寺院迟建整整132年,曾经多次毁坏。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开始重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隆山禅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殿等主体建筑,依山伴水,坐北朝南,左右建造钟鼓楼、地藏殿、伽蓝殿、僧寮、斋堂、客堂、方丈楼,均为仿古建筑。前竖九龙石碑,后造藏经宝阁,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法堂”曾经是清朝黄宅古居,是温州古民居建筑精品,现归隆山禅寺。“说法堂“三个字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法师所题,法师佛学造诣高深,精诗文、擅书法,著有《茗山文集》行世。在大雄宝殿还有这样一幅对联:“自开宝而创法乳长流教演天台静修为泰斗,依文峰而筑骚人雅集缘交玉海诒让乃宗师”。这幅对联是纪念儒学大师孙诒让与佛教天台宗静修法师而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