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全国售楼处都向购房者敞开大门的时候,总爷在上海连吃闭门羹(一天上班4小时,上海的楼盘有多豪横)。

连几个上海售楼处都进不去,这个脸算是丢到家了。

不过,这也引起了我强大的兴趣。在全国楼市一片哀鸣的时候,上海楼市到底怎么样?

1、

因为新房的价格受制于限价,包括阶段性集中推盘的影响较多,所以一个城市的房地产行情底色,二手房数据的参照意义更大(部分地区二手房交易强管控的除外)。

我们来看看长三角几个核心城市的二手房数据如何。

上海是国内二手房成交量最早超越新房的城市,《东地产财经周刊》曾经报道,从2004年开始,上海的二手房交易量就已超过新房,到2007年,二手房市场的交易份额为53%。彼时的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约在25万套左右,也就是每年接近50万套的整体市场交易量。

我们再看看近三年的情况,2019年上海二手房交易量22.48万套,2020年这一数字变成了30万套,去年成交271781套,而新房相较十年前有了大幅的减少,2019年上海新房成交6.5万套,2020年新房7.9万套,2021年9.2万套。

新房的减少,主要是供应端出了问题。

上海中原的数据显示,2019年,供应量为762万平,2020年新房供应696万平,2021年上海新房供应796万平,连续三年的供应都不足8万套/年。

对于上海这样规模的城市而言,6-8万套新房的供应显然太少了。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上海的二手房和新房成交的占比,超过了3:1,这意味整体房地产市场的流通性极好,而且新房的年度供应小于年度成交,这意味着没有存货。

对于一个接近2500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年6-8万套挤牙膏的新房,显然属于供给跟不上。

上海的楼市的确好。

2、

我们再看看周边城市过去三年的二手房和新房的成交量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0、21三年数据,房产单位万套)

我们可以看到,2019-2021年,从整体市场规模来讲,杭州和苏州、南京领先,其中南京、合肥市场呈现明显的类上海趋势,二手房的交易量大于新房。

二手房的交易量大于新房。说明了房地产在这个城市的流通性好,交易活跃是保值增值的基础。

宁波的二手房交易量也很活跃,但是整体的市场规模不够,合肥和宁波类似,市场规模也不够。另外从过去三年数据来看苏州、杭州是明显的新房市场。

上述环沪城市,多数在今年一二季度迎来了系列楼市调控政策的放松,那我们看看新政后三个月(6、7、8月)的数据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6、7、8三个月数据,房产单位套)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受到整体房地产市场下行以及置业信心的影响。除宁波外,长三角城市的成交月均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销售下滑,但是从二手房成交占比来看,杭州、南京和苏州,其二手房的成交占比均有所提升。

但是合肥相对就比较惨了,不但以45%的成交降幅成为了长三角核心城市中表现最差的,而且过去三年相对旺盛的二手房成交,也被打趴下了。

很明显,新政对于类似于苏州、杭州、南京这样城市的作用要明显大于合肥。

3、

我们再从房地产之外的城市基本面去看看几座城市的打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融单位亿)

房地产的本质,除了供求关系之外,说到底还是产业、经济和人口。

一个城市产业根基深厚,经济活力大,资金富裕,外来人口多,这样的城市就如人中龙凤。

要么早早崭露头角,要么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从人口数量来看,苏州、杭州的优势更大,特别是杭州2021年的人口增幅达到了23.9万,继续位列增幅全国第一,平均年龄仅38岁。可以说,中国经济的第五极,杭州是重要的有力竞争者。

GDP和公共预算收入是一个城市的经济基础。从经济统计学来看,工业越强的城市,企业越多的城市,其GDP、公共预算收入相对会较高,所以苏州的GDP、公共预算收入相对较高。

经济基础好,公共预算收入高,则城市用于市政建设、城市更新等支出费用充足。城市发展也更有力量,城市的现代感会更强。杭州近几年在地铁、高架以及新城区建设上大干快进,正是依托于充足的公共预算收入。

靠重金打造的苏州金鸡湖、杭州钱江新城等都是等同一线城市城建水平的封面作品,美丽的城市,谁不喜欢呢。

但是近几年,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特别是以新金融、互联网、高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崛起,经济的质量的重要性,要大于经济的数量。

第三产业的占比和全球独角兽的数量,就是经济质量的典型代表,北京第三产业占比超过了80%,上海为75%。苏、杭也是很明显的例子,从经济数量看,苏州在前,从经济质量看,杭州在前。经济质量越高,其高收入群体就会越多,对于房价的承载力就越强。

社储余额和个税收入,代表一个城市的民富程度和收入水平,而且反映了其城市产业结构较好,高收入群体较多,城市未来也更有想象力。

同样省会,杭州的个税收入就是南京的两倍多,也同样超过了苏州270亿,所以杭州的房价现在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都将会是长三角第二高。

为啥,因为杭州城市有钱,杭州人也有钱。

而综合看南京和苏州的城市经济基本面,除了因为省会的原因在社会储蓄余额上,南京超了苏州外,其余各个维度,南京均不如苏州。

以去年12月份的静态房价来看,南京的价格约为29500元/平,苏州的价格约为24500元/平。很明显,要么南京高估了,要么苏州低估了。

至于合肥和宁波,建议除了自住,就不要有非分之想了。

关于长三角的楼市,你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