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股神又又又减持比亚迪了~~~

“股神”巴菲特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强?

这个问题,或许,“悲催”的比亚迪有话想说,而比亚迪,也有着足够的话语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5日也就是今天,在巴菲特减持的消息再次传出之后,A股的比亚迪开盘就大跌,市值蒸发了将近542亿元。

而在几天前,也就是8月31日,巴菲特减持消息同样重创比亚迪A股,当日,比亚迪A股市值蒸发约666亿。

这样一来,巴菲特的两次减持消息,导致比亚迪A股市值蒸发约1208亿,如果算上港股,这两波减持直接让比亚迪没了超过2000亿的市值!

为什么巴菲特会连续减持比亚迪?难道智能汽车不香了吗?

为什么会连续两次减持?

很多人都在猜测,是不是因为比亚迪的财报出问题了,所以股神才会减持。

还真不是!

从近期披露的上半年财报数据看,比亚迪的业绩无疑依然火爆:

受新能源汽车业务快速增长的推动,比亚迪上半年营收录得1506亿,同比增长65.71%。上半年归属上市股东净利润近36亿,已超2021年全年,同比增长206%

同时,比亚迪在中国不断扩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市场上占据了近30%的份额。

所以,其实股神减持与比亚迪本身的业绩无关,或许跟当前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压力有关。

此前,华南地区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表示,在新能源赛道中,整车环节竞争格局并不算好,竞争激烈且盈利增速有限。

“市场目前的调整,还有一个担心,明年新能源车的销量看不清楚。新能源国补和地补在今年底可能都要退坡,补贴退坡后,销量还能增长多少,大家心中没底,在经济增速不确定下信心会更脆弱,不过在股价中已经反映相当一部分了。”

具体因为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即使现在新能源汽车面临一定的压力,但是这条赛道依然拥有较高的确定性!

智能汽车仍是未来主流

自2005年以来,中国的汽车市场一直在发生变化,这个变化是自身的升级,也是消费者结构的改变。

汽车购买群体变化明显

东吴证券在研报中表示,不同的时间段,汽车购买力的群体是不同的:

2005~2010年轿车市场消费以1960~1975年出生群体为主,年龄集中于35~50岁,均为首购类型;

2012~2017年,70后/上半部分80后逐步成为市场主力,年龄集中于25~40岁,并且SUV新车持续推出覆盖不同细分市场,新一轮以前期增换购/后期首购为特征的消费崛起,SUV渗透率快速提升。

2019~2025年,主力消费人群年龄集中于20~40岁、1985~2000年出生的用户;

而且,随新能源产品逐步推出覆盖全细分市场,前期以中生代群体增购为主,后期年轻用户首购/换购比例逐渐提升,主力消费人群由75~85后过渡至90后,行业全新一轮大消费周期来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求增加,智能汽车前景光明

依照国内乘用车消费习惯,以4~8年为一轮车辆使用生命周期,2014~2018年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1.1亿辆,也即2022~2025年预计将会有超1亿辆的消费者存在换购需求释放,支撑销量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乘联会,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此外,政策驱动混动技术转向,HEV+PHEV市场空间广阔。因为国家补贴导向,过去各品牌倾向“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的PHEV车型,并采用P2/P2.5单电机架构,这样能够更好地与已有的内燃机动力系统进行耦合,降低研发成本。

但是,随着新能源补贴退坡以及“双积分”政策增加对于节能燃油车的鼓励,双电机架构的节能车产品逐渐得到生产企业的重视,市场空间前景广阔,我们预测节能车(HEV+PHEV)2025年渗透率达到32.8%。

纯电车成为主流方向

纯电消费为未来新能源汽车主流方向,特斯拉2020年开启国产化,销量迅速提升;国内市场主流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等均主打纯电车型。

而且,国内EV渗透率不断提高,自2020年初渗透率1.7%迅速提升至2022年7月的19.6%。政策角度及供给端来看2021-2030年电动EV行业将持续释放行业红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东吴证券

拥抱智能汽车黄金时代!

不可否认的是,在电动化+智能化的双重推动下,汽车百年变革的第一主战场是中国市场,即使特斯拉目前引领变革,但是仍然很多人看好中国的自主品牌及供应链全面崛起,这其中的机会也就多多啦~

整车层面:比亚迪率先突出重围,传统车企【长城+吉利+吉利】积极求变;新势力紧追【理想+小鹏+蔚来】,手机转型汽车【华为+小米等】。

零部件层面:聚焦4大核心大赛道:

1)智能化增量零部件

2)智能底盘赛道

3)一体化压铸赛道

4)消费属性赛道:座椅+车灯+玻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