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冷翠华
今年上半年,车险保费逐渐走出车险综改影响,景气度提升。而非车险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占比不断提升,部分公司非车险与车险业务占比接近“五五开”。
近年来,非车险业务逐渐发展壮大,险企业务结构更加均衡。专家认为,财险公司在持续扩大承保面的同时,也需要做好风险防范,尤其是非出险概率的系统性风险。
增质扩面的重要方向
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财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8034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车险保费为3976亿元,同比增长6.2%;非车险保费为4058亿元,同比增长12.8%。非车险业务同比增速约为车险的两倍。
从头部财险公司来看,上半年财险“老三家”非车险业务皆实现较快增长。例如,人保财险取得车险收入1288.08亿元,同比增长6.7%;非车险保费1478.63亿元,同比增长12.8%;非车险业务占比53.4%,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
平安产险将保费收入分为三大板块,上半年其车险、非车险、意外与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955.02亿元、379.23亿元、133.6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3%、12.4%、26.4%。
上半年太保产险分别实现车险和非车险收入481.69亿元、434.02亿元,同比增长7.9%、17.6%。非车险业务占比48.1%,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
头部险企之外,在新三板挂牌的中小财险公司非车险业务同比各有升降。具体来看,上半年众诚保险非车险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40.47%,同期车险增速为17.49%。锦泰保险上半年整体保费同比下降11.02%,其中车险保费同比下降5.57%,非车险业务中,农业险和责任险同比增幅均超18%,其他非车险业务收入则同比下降。永诚保险的非车险保费同比也有所下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谢远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车险业务相对饱和,非车业务的高速增长是财险业实现增质扩面的重要方向。在非车险业务中,健康险毫无意外成为最重要的增长极。同时,信用保证保险、企财险此前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目前正逐步恢复,因此保费增速较快,体现了经济逐步回暖。
综合成本率仍然较高
在保费快速增长的同时,非车险的经营情况也备受行业关注。整体来看,财险公司非车险经营还需要提质增效。
从上市财险公司来看,上半年,平安产险的车险、责任险、保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企财险的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4.4%、105.5%、113%、92.7%、91.4%;人保财险的车险、意外伤害及健康险、农险、责任险、信用保证险的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5.4%、100.8%、89.9%、105.4%、63.4%;太保产险的车险、健康险、农业险、责任险和企财险的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6.6%、102.1%、97.8%、99.7%、96.9%。由此可见,相较于成熟的车险业务,上述险企非车险业务的综合成本率整体仍然较高。
从非上市财险公司看,其未单独披露各项业务综合成本率,但上半年74家非上市财险公司整体业务平均综合成本率为108.61%,意味着承保亏损,而车险作为成熟业务,一般综合成本率比非车险业务低,可见非车险经营质量需大力提升。
根据实际运营情况,锦泰保险对不同的非车险业务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调整。例如,上半年,其加大雇主责任险、医责险等优质业务的拓展力度;但根据前期经营结果及市场分析,对建工团意险、驾驶人意外险等业务进行政策调整,主动压缩相关业务规模;同时,主动剔除部分效益较差的货运险业务。“企业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不同条线的发展策略,是提升业务质量的路径之一。”谢远涛表示。
在拓展非车险方面,谢远涛认为,企业财产保险在整个保险市场占比较低,还有待明确重点开发的企业财产保险相关险种。同时,农险目前产品形态还主要是保产量,后期会过渡到保收益甚至保收入。考虑到定损困难,目前一刀切的现象较为严重,行业对产品开发和精细化管理的重视还不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