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省临猗县黄河沿岸的南赵,北赵,安昌,师家一带等村庄,从远古流传下来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叫做扎马角,被称作勇敢者的游戏,表演者嘴插钢钎,手舞长鞭,往来穿梭于村庄巷道院落,是村民集体参与狂欢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传“扎马角”是从古代的祈雨活动演化而来,“马角”是神附体是神与常人之间的通灵者,上古时期人们对大自然认识有限,每每遇到天旱之年,祈雨便是唯一的方式,将属龙之人扮成“马角”用铁链捆绑,被众人押往黄河边取水,置之庙宇观音玉净瓶中,完成祈雨祭祀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角”取水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几个村子发生“撞车”,往往会引发斗殴,回来人们为了避免流血事件,就各自用自己的勇敢行为来展示强悍,便有了用钢钎穿嘴的狂野,也是为了感动上天达到降雨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的“扎马角”已经演化成为一种自发的民间社火,人们继承了以前的扮“马角”形式,正月里用它来狂欢,甚至还被赋予驱邪祈福之意。活动从“祭天祭鞭”开始,一阵鞭炮声过后,身穿红装的“马角”们手舞钢叉依次而出,与饮马之人在巷道里口念符语互动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完成上马动作后,在喧天锣鼓和众人的呐喊助威声中,一个“马角”登上了巷道中的方桌之上,只见他接过助手递上一根长长的钢钎,瞬间从嘴中朝面颊刺穿,此为单穿钎,兴致起的男子甚至会双脸穿刺,穿刺钢钎成功便“神附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跳下方桌后的“马角”接过2米多长的麻鞭四下挥舞,在众人的围观下开始各种动作的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扎上“马角”便成为众人追逐嬉闹的对象,这个时候不分男女老幼,都会尽情与“马角”们打斗,引逗“马角”鞭打自己,以求得驱邪打走晦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传远古时期的“马角”是在取水路上,遇到打雨伞戴草帽之人才挥鞭驱赶,以求得取水祈雨顺利,演化至今成了一种祈福赶走邪气的寓意,这个环节往往是活动的高潮,巷道里“马角”与众人的打闹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受鞭之人痛在身上喜在心间,观众的哄笑声也是一阵接一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人们很相信神附体的“马角”有吉利吉祥之意,常常会把红被面,红裤带披在“马角”身上,待“马角”表演完后再取下,拿回家中会给孩子老人缝制新被子,以求得平平安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角”驱邪驱魔法力在这一天被放大,其中的一项活动便是“踩院子”,请“马角”进院,敲锣鼓放鞭炮祭祀上天,“马角”在院子中间四角甩鞭,打走邪气起到安宅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踩院子”分为新院子和老院子,讲究是不一样的,新院子有安宅之意,仪式一般比较隆重,主人要先焚香祭祀,甚至还会请人在家中“扎马角”,上了“马角”会打遍房间和院子,旧院子相对简单只是鞭打几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里添了新人,“马角”还会按照主人的意思在炕上坐一坐,以求“镇宅”图个四季平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踩院子”的过程中,主家会有额外的照顾,“享受”领教几鞭,“马角”打鞭也比较人性化,男人与女人,小孩分别对待,有轻重之分,互动的过程都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此项活动一直是民间自发,随意想很强,一般多为本命年之人举行,每个村子每次“扎马角”人数多少都不一样,“马角”里有很多熟面孔,他们的年纪基本都是四五十岁居多,受老传统影响“扎马角”已经成为习惯,正月里也是一种娱乐和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扎马角”不受天气影响,无论刮风下雨下雪,都会举行,的整个过程中全村人一直在亢奋之中,打鞭人与挨鞭者都是一样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扎马角”活动随意性很强,但是程序很规范,“扎马角”的地方一般都会选择在村庄的四角和中心各安置一个点,这代表“安村”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过路会沿途穿插“踩院子”,以“扎马角”的人数多少设置表演点,最多的那次当数南赵村,一次扎过30多人,本村人数不够,还有邻村人来“助威”,热闹从早上9点钟一直持续到了下午3点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扎马角”中似乎年轻人越来越少,出于种种原因,大人们都不希望孩子们扎上“马角”,可是黄河男子汉骨子里的血脉强悍,不少孩子还是有冲动,劲头却被大人们强按了回去,只会给他们头上戴个“彩圈圈”,这便算是过把瘾,正是由于这种原因,这个古老的民俗出现后继无人,面临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扎马角”的活动以前在当地非常盛行,每年正月里好些村子都会举行,吸引了黄河两岸的民众都来热闹,甚至还有外地的游客,他们感受黄河民俗文化的同时也不忘参与其中,挨过鞭打还要与“马角”们合影留念,感觉这样活动才算完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的最后环节便是集中“下马”,“马角”们来到了村子的广场上,挥舞长鞭打出一个大圆圈,村民们围城观看,“下马”是指“马角”们拔钢钎的过程,这和“上马”一样隆重,“马角”登上提前搭好的台子,依旧在锣鼓和众人的呐喊助威之下完成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扎马角”活动看似原始狂野,实则在过程中也是相当有序,“文明礼貌升马角,高高兴兴看马角”表达了黄河人的文明美好愿望。

黄河岸边这种古老原始的“扎马角”活动,展示了先民们的强悍与勇敢,也是对幸福生活一种祈求的表达方式,现代文明社会,它的存在似乎有点格格不入,可是作为民俗活动能流传下来也有它的理由,3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已经没有再举办了,原始而古老,原汁原味的“扎马角”即将,面临失传。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古老的民俗活动带动了新民俗的发展,近几年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已经将这个古老的民俗改编搬上了舞台,用一种新的文艺表演取代了它,“扎马角”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