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1日,武夷山国家公园,天游峰下的九曲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5月21日,武夷山国家公园,天游峰下的九曲溪

红星新闻记者|罗丹妮 任江波 摄影|陶轲 王红强

责编|邓旆光 编辑|潘莉

6月的武夷山,15天气温超30℃,17天明显降水。雨后山路湿滑,陈水飞动作熟练,跃青苔趟溪水,前方杂乱横陈的枯草枝叶,他硬生生拨开一条山径小路。

师妹郑笑紧跟其后,不逊于师哥的生猛劲,脚踩嶙峋怪石,俯身抓着粗壮的树根借力上攀,齐膝的护腿套丝毫没有妨碍到她,那是当地用来防蛇咬的装备,武夷山也被称为“蛇的王国”。

他们在走一条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的新样线,此前从未有人踏查过。陈水飞每隔半小时通过对讲机向外界报平安,对着手机的轨迹图,一旁的郑笑忙着标记新发现的植物坐标,他们此行的目的只为摸清这条样线上的植物资源。

2021年10月,武夷山设立为首批国家公园之一,就在6个月前,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期三年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已启动,陈水飞和郑笑所在的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负责技术支撑和具体实施,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全域开展生态系统、植被、高等植物、陆生脊椎动物、水生生物、昆虫、微生物等调查。

按计划,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本底摸清将在2023年底完成。

福建省林业局副局长、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林雅秋表示,“开展国家公园生物资源本底调查是我们的重要工作。这就好像一个家,如果‘家底’都不清楚,难以开展精细化保护管理。”

“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截至目前,一共发现了14个新物种,我们要根据这些本底的数据,做相应的编目,对某些重点物种、国家保护动植物进行保护政策建议,这也是我们后期的工作之一。”郑笑说。

01 第一座森林大样地

有上百个观测样线和观测设备

武夷山国家公园,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与江西交界。连绵起伏的丘陵和逶迤的武夷山脉,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冬季削弱北方冷空气入侵,夏季截留东南海洋季风,造就了地球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保存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也居世界大陆区系前列。

陈水飞大学还没毕业时曾来过武夷山的另一个山头——铜钹山,位于江西省,属武夷山脉东段北麓。更早时他就听说这里生物资源丰厚,于是选择在这里做植物的区系研究,完成了他的大学毕业论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5月19日,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陈水飞,正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做植物调查

后来研究生时期,陈水飞了解到素有“华东屋脊”之美誉的“六省一市”最高山头黄岗山属武夷山脉,那里有许多模式标本植物,心中便暗自定下目标,一定要去黄岗山亲眼看看。研究生毕业后,陈水飞在2015年7月来到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工作,机缘巧合下,入职后的第一趟出差,又回到了武夷山这片土地,从事植物多样性调查工作。自此,他每年都要到武夷山来调查几次,扎根生物多样性野外调查观测一线。

自2011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联合南京林业大学、福建省武夷山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开展了武夷山生物多样性定位观测,在武夷山市南部和北部分别建成2座森林固定样地,开展植物多样性监测示范研究。

2017年1月,原国家环境部批准,依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联合南京林业大学和福建省武夷山生物研究所立项建设国家环境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植物、鸟类、两栖爬行动物、大中型兽类、昆虫、大型真菌等类群的观测研究,以及森林水文、土壤、气象观测设施建设,科学研究全面铺开。

↑2022年5月20日,云雾里的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5月20日,云雾里的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

位于武夷山市星村镇曹墩村的四新综合观测场,面积9.6公顷,是全国生态环境系统第一座森林大样地,实现从单一生物类群的观测向多生物类群、多生境因素的系统性观测。根据陈水飞走过的轨迹图显示,他跑遍了四新样地的每个角落。

样地呈长方形,样方的四个角各立了一个界桩来标定边界,工作人员根据界桩对整个样地进行复原,然后再进行调查。陈飞水表示,样地建设前他们去各个山头踏查,如果发现这片森林比较典型,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就会将样地设置在此处,然后用全站仪进行测量调查并在样方的四个角及中心安上水泥桩,“一个水泥桩有100来斤,样地里每隔20米有一个,20米乘20米的中间会有个中心桩,样地里光是水泥桩就要几百个。”

据其介绍,目前武夷山国家公园已建成一个9.6公顷森林大样地,17个主要植被类型辅助样地,100多处动物观测样线以及森林气象、水文、土壤观测和研究设施,配备了红外相机、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土壤微环境监测系统等百余台观测仪器和装置,初步形成了以武夷山市为中心,辐射武夷山优先区的生物多样性定位观测网络。

↑2022年5月20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黄岗山上的一对白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5月20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黄岗山上的一对白鹇

“之前在我们样地里面的红外相机经常能拍摄到黑熊、小麂、野猪等动物,还有一些地栖的鸟类,例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白鹇,在样地里面的红外相机经常能看得到它们的身影。”陈水飞说。

02 踏查“蛇的王国”

险遇五步蛇和摔成“后空翻”

除了“鸟的天堂”、“昆虫的世界”,武夷山也被称为“蛇的王国”,蛇类种数达58种,占全国种数27.75%,当地最为有名的是五步蛇,毒性强,背面棕黑色,头侧土黄色,二色截然分明。

6月的武夷山国家公园苍翠欲滴,溪水潺潺。山里气候多变,上午艳阳高照,中午蜻蜓低飞,雨水稀稀落落。

雨后山路湿滑,陈水飞动作熟练,跃青苔趟溪水,前方杂乱横陈的枯草枝叶,他硬生生拨开一条山径小路。

师妹郑笑紧跟其后,不逊于师哥的生猛劲,脚踩嶙峋怪石,俯身抓着粗壮的树根借力上攀,齐膝的护腿套丝毫没有妨碍到她,那是当地用来防蛇咬的装备,连村里下田的农户也穿着筒靴防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5月19日,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郑笑(前)和陈水飞,正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做植物调查

陈水飞在踏查时便遇到过蛇,“我之前有次在野外调查时,林中小道有很多枯枝落叶,那条五步蛇的外形和颜色跟枯枝落叶差不多,当时我走着没发现,直到我同事突然喊住我说‘你踩到了一条五步蛇’,我回头一看吓了一跳。”

陈水飞请教了专门研究蛇类的同事,“他说我踩着五步蛇没被他咬到,真是太幸运了,如果被咬到了,从山里出去到医院打血清的话,时间肯定来不及。我可能就要马上截肢了,我当时听完一哆嗦。”

据陈水飞介绍,研究蛇类的同事也会被咬伤,因为他们经常要拍摄蛇的影像资料,有些蛇可能要近距离拍,“部分无毒的蛇,可能会抓在手上去拍一些细节,拍完然后再放掉,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被蛇咬到,如果是毒蛇,他们一般不会去做这种危险的动作。”

翻山越岭、穿过密林的线路踏查工作,对女生来说不仅需要强大的体力与耐力支撑,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郑笑去年博士毕业后,便一头扎进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本底调查工作。她记得去年8月,刚入职不久,那天下着雨,山上满是泥泞,寸步难行,还要不断拿手机查看线路,常常是扫一眼手机后立马扔裤子口袋里,接着爬。

“我真的是一路往下滑一路摔,那时候是秋季,会有比人还粗的倒木,我必须翻过去,有次我翻的过程中摔了,整个人相当于在做‘后空翻’,起来以后又继续滑,等我到了山脚下一掏口袋,手机没了,我又爬上山去找,果然就是在我‘后空翻’的位置掉的。” 郑笑说,她们女同事之间曾交流过,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回到家里才发现自己身上青一块紫一块,都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在哪摔伤的了。

↑2022年5月21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武夷山风景区虎啸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5月21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武夷山风景区虎啸岩

03 野外科考安全守则

必须多人同行不乱走路线

出于安全考虑,郑笑称每次踏查路线必须是多人同行,不能单独行动,也不能乱走路线,“最好是确定路线。不确定的路线,找当地熟悉的人带我们走,因为要避免迷失。迷失的时候如果出不来,就很有可能遇到小气候,发生失温风险,这是非常危险的,野外工作者其实最重要的是安全。”

晌午过后,陈水飞和郑笑从后备箱里拿出干粮和水,稍作休整,便走向位于几公里外的一条新样线,此前从未有人踏查过。

陈水飞每隔半小时通过对讲机向外界报平安,对着手机的轨迹图,一旁的郑笑忙着标记新发现的植物坐标,陈水飞和郑笑主要从事植物多样性调查工作,他们此行的目的只为摸清这条样线上的植物资源。

在植物方面,根据国内外数十年来对武夷山地区的调查资料显示,武夷山国家公园内共记录高等植物269科2799种(包含亚种、变种),包括苔藓植物70科345种、蕨类植物40科314种、裸子植物7科26种和被子植物152科2114种(包括亚种和变种)。这些物种既有大量亚热带的物种,也有从北方温带分布到这里的种类和从南方热带延伸到这里的种类,具有很高的植物物种丰富度。

↑2022年5月21日,武夷山国家公园九曲溪里的竹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5月21日,武夷山国家公园九曲溪里的竹筏

每次出来踏查,大部分的团队是6到7人或者是更多人,一个队每天调查1到2条样线。与动物类群不同的是,静态的植物类群需要通过样线长度来扩大植物的遇见率,因此植物类群的样线偏长,人员常常是2到3人,“动物会来回动,植物不动,所以样线越长,碰见的物种数量可能就更多。我们样线长度的范围尽可能设置在两到十公里这个区间。出发之前我们会做一个整体方案,对国家公园范围内进行一个样线布设,在地图上大致标出来哪些地方需要去进行调查,特别是针对重点区域。”

前期经过几次踏查之后,到最后多类群联合科考时,针对国家公园里面的核心区,南京环科所将会集中中坚力量进行重点调查,人员组成包括各个类群的调查队、后勤队,还有救援队,“核心区基本可以说是无人区,一个是难度比较大,需要我们在野外露营,另外一个是里面确实未知因素比较多,我们的调查时间会更长,所以我们也联系了救援队协助我们开展这方面的调查。”郑笑说。

↑2022年5月23日,武夷山国家公园,云雾里的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5月23日,武夷山国家公园,云雾里的瀑布

天气突变、蛇虫蜂蚁袭击、路线中断等突发情况,是科考队员极有可能面临的风险,去年年底发生的云南哀牢山科考人员遇难事件让陈水飞和郑笑深有感触。

“我们特别能理解那些情况,夏天我们白天出去,穿着外套,刚刚上山热出汗,如果突然下雨全身淋湿,到下午我们就开始冷,穿着大外套会觉得有点哆嗦。即使有雨衣也会一身湿,你会觉得很凉,身体还是会有些失温。”陈水飞表示,如果样线的调查距离不长,不需要露营的话,基本都是一天来回,相对安全。

上山容易下山难,遇到陡峭的下坡,郑笑坐在地上,手向后撑,慢慢“滑”着下来。除了这次的踏查样线任务外,郑笑还额外寻得几种兰花,这让两人十分惊喜,“今天很幸运,看到了好几种兰花正在开花,之前没有调查到这几种兰花的花期,一年就是开一次花,有的花期特别短。”

郑笑表示,一条调查样线上能寻到几种正在开花的兰花,说明这条样线上整体的生物状态良好,物种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后续也会在武夷山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产出更多的成果。”郑笑说。

按计划,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本底摸清将在2023年底完成。据郑笑介绍,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截至目前,一共发现了14个新物种,包括多形油囊蘑、武夷林蛙、武夷山诺襀、三叉诺襀、武夷山毛泥甲、无凹带蜉金龟和诸犍老伞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本底的数据,做相应的编目,对某些重点物种、国家保护动植物,提出保护政策和建议,这也是我们后期的工作之一。”郑笑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