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随着网络的兴起,网购成了一种新风向,实体店由于价格相对偏高,被消费者冠上了“太黑”的标签,以致加速了一些消费者向网购靠拢。

曾经我们市场上也出现过这样那样的工厂店,打着拒绝暴利的口号开张,但不久我们发现,他们要么消失不见了,要么商品的价格已悄悄回归到正常价格了,那些平价的初衷为什么延续不下去?

早些年的平价药店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虽然我们现在的街头仍然开着不少平价连锁药店,但你走进药店买些感冒时,你会发现在服务员的推荐下,这种一盒那种一盒,结账时发现大几十上百了,那平价药还有吗?答案肯定是还有,但那些药要么摆在不显眼的位置,要么不被服务员推荐,至于为什么大家想想应该懂得。

眼镜店也算是一个被公认的暴利行业,也有不少眼镜店开业初期打着平价的口号,但那些所谓的平价后来发展成了少有的特价款,不说款式不入流,店家也只会在无奈时再进行推荐,在为了孩子好的大环境下,那些平价一般不会成为家长的最终选择。

当然那些药店和眼镜店的平价销售会有多大的利润空间我不太清楚,但早些年的手机工厂店我倒是听过一二,当时最大的代表是“尼彩工厂店”,当时这个品牌店有多火,查看当时的报道数据,据说当时全国有6000家手机工厂店,并计划将店向10000家的规模进军,这家号称一台手机仅赚10块钱的工厂连锁店的成功,也吸引了不少效仿者,我们本地曾的一家名为“X彩工厂店”同类型的店,宣称为每台手机只赚9元钱,当时也收割了不少的市场份额,当然不管是宣称赚9块还是10块,明理人一想也太概能明白,这几块钱连服务员的口水费都不够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他们的利润并非宣称的9块10块,商业噱头的成功,加上当时国产手机追求的售卖亮点,所以当时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由于 并没有真正把握住手机质量,后来随着国产手机的洗牌,他们也跟着败下了阵来。

商业的根本还是利润,利润是商业继续下去的根基,没有人会一直坚守亏本的营生,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实体店会平价不下去的原因,因为经营成本是实体店绕不开的基础,在面对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商业不再光光是买卖,而上升成一种服务,而服务是需要成本的,投资者是要利润的,所以实体的平价难以为继,所谓的平价那只是一种营销手段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