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一个人如果接连错过皇位两次,那是否是致命的?

答案是肯定的,每一位皇帝在登基之前都要经历无数动荡与局促,最著名的大概是九子夺嫡而胜利的雍正皇帝。而赵德昭,赵匡胤次子,一个善于文韬武略又具有深谋远虑的储君人选,却2次错失皇位,时局动荡,最终导致自杀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匡胤投奔后周世宗柴荣麾下,在显德七年,受命抵御契丹与北汉联军,旋即在陈桥发生兵变,被拥立为帝,回京后逼迫后周世宗退位,改国号为宋。
自古立储君也是皇家大事,赵德昭善于领兵作战,而且文韬武略都很精通,颇有赵匡胤之风。而且赵匡胤也有意培养,赋予他兵权,任命节度使。

赵德昭深受父皇喜爱,且有治世之才,是储君的最佳选择。但是赵匡胤认为自己年富力强,没有立国本之念,顾没有册封赵德昭为储君。

登基十六年后,赵匡胤与其弟赵光义醉酒,两人商讨国家大事,将所有侍从赶出。半夜,房间突然出现打斗的声音,侍从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敢贸然闯进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了一会,赵光义自己出来,告诉众人,皇帝去世,且将皇位传给他,这便是历史上著名事件的烛影斧声。

赵光义编造谎言,称赵匡胤临死之前与自己有过遗言,称让自己做皇帝,等自己百年之后由赵匡胤的后人来登基。虽然赵德昭知道遗言是假,但是赵光义对自己已显露杀意,自己只好作罢。这就是赵德昭第一次错失皇帝之位。

赵光义登基后急于令众臣信服,便御驾亲征,宋军一举歼灭北汉,中原,此时士气高涨,但是赵光义并没有进行褒奖,使得底下将士没有积极作战的动力。而赵光义还想攻破幽州之后再行赏赐。结果在幽州城外大败,赵光义也受了伤,驾车逃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德昭也在军中,他重新制定谋略,顽强抗敌,最终扳回一城。赵德昭深受三军战士拥护,而且此时赵光义也不知在何处,但是赵德昭不确定局势也不敢登位,至此错过了第二次登上皇位的机会。

回到京师后,由于大败,赵光义大怒,连之前获胜的战役中的战士也不嘉奖,引起了广大将士的不满,军心涣散,传到赵德昭耳中,他决定替将士们讨封赏。

于是他向赵光义提议论功行赏,赵光义听此言便说今日朝堂还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你想当皇帝就直接说。赵德昭心中大惊,听出杀意,回到家之后日夜忧心,最终自杀,赵光义念其有功被追封为魏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兵攻破开封后,赵光义之子赵构登基,由于战乱未有子嗣,便从赵匡胤一脉物色太子,立赵眘为储君,后登基。皇位传到赵扩时,他的八个儿子都先过世了,无奈从赵匡胤另一脉也就是赵德昭后代中选择储君,赵德昭九代子孙赵昀最终登基,为宋理宗。

时隔245年,赵德昭九代子孙赵昀最终称帝,也算了却先祖意愿,宋理宗赵昀在位期间灭金,收复中原,宋朝的发展一度达到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