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指尖点击着手机上疫情防控核查信息时,市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自动启动数据共享分析、系统检查监测、信息搜集编发程序,这都归于大数据一支“幕后队伍”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网络网格、智慧城市、云计算、数据灾备都为发挥信息智能手段提供了基础,这为“幕后队伍”技术助力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建立保障,使智能防疫工作得以顺利高效的全面展开。

渭南市此疫情突发以来一直坚持“守、防、控、堵、治”策略,特别是在本轮疫情发生后,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由市委网信办、市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牵头成立疫情防控大数据工作专班,实时运用网络采集、门卡终端感知、数据网络集中分析、服务器复合灾备、互联网物联网多网协同,为全市精准防控疫情提供强有力的网络、数据、轨迹模型、感知触发决策依据支撑。

“请大家提前打开陕西一码通,亮出健康码……”“请给老人和孩子绑定亲属码,方便核酸检测……”“你好,请扫场所码……”“看,今天的病例情况发布了……”。

大家早上起来做核酸一码通能顺利打开、扫描成功,就是大数据专班所做的保障工作。”市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信息化推进科科长魏威介绍,如果当天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技术人员会凌晨4点提前部署保障。大家用指尖点击一码通扫码做核酸的时候,他们这群人正在开展核酸检测信息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服务器的运行压力监测,如果发现问题,立即排查处置。市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与市卫健委联合办公,线上及驻场技术人员轮班值守、24小时全天候保障。

“做完核酸后发的小贴纸,手机壳上都快贴不下了。”高新区金盾小区杨女士拿出手机笑着说,截至9月5日11时30分,我市已开展15轮全员核酸检测,采样总计达到21830280人次,核酸检测信息管理系统一直稳定运行,这说明了我们这支队伍有应付实战的能力,保障了全市核酸检测工作顺利进行、有序推进。

做核酸检测要扫码,出行要扫码,进入商超也要扫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健康码”已经是生活中的必备。所以码色变化,往往会给群众生活带来很大影响,“转码”也成了大数据专班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

“你好,我居家隔离期已经结束,但一码通打开仍然是红码……”每次听着电话那头焦急的声音,负责码色管理的工作人员陈菲总是耐心地解答,并帮助群众解决转码的问题。

“因为流调赋码的过程与实际进行管控过程有滞后,所以群众码色变化可能存在不及时现象。”幕后队员陈菲说,疫情防控期间这种情况会多一些,每天有两三百条反馈过来的信息。他们就通过陕西一码通码色数据管理平台,查询对方因什么原因被赋码?哪里赋的码?然后将结果反馈给对方,由他们联系赋码的地方,最后得到处理。

“利用信息技术,发挥二维码物链与人链数据底座是信息革命性重塑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市大数据中心精准施治这为我市决胜疫情防控成果提供巨大贡献,让全市人民群众帖身感受到数据的“温度。”渭南市互联网协会副会长贾天民说。

精准防控离不开大数据的有力支撑,走进市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电脑里、屏幕前海量的数据在这里上传、回流与共享。这里可以为筛查工作提供筛查人群信息、核酸检测信息,为人员追溯提供追溯对象的时空信息和行程信息等。另外,通过融合多方力量搭建疫情防控数据比对分析平台,充分提升海量数据存储处理能力,为做好中高风险地区外来人员信息及48类重点人员信息的核查工作有了高效保障;各个卡点严格落实扫描“场所码”等防控措施;为构建数据分析模型,实现疫情发展态势实时感知;智能预警,轨迹追踪,封控边际等手段有力提高各部门面对疫情的应对能力。

誓言:“群众的指尖,是我们工作的一线,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展现信息网络方式、发挥大数据赋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撑。”市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董涛)